前一段大火一部國產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導演張一白,不知道是誰?看下作品就知道了:《將愛情進行到底》、《匆匆那年》、《開往春天的地鐵》、《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簡直是國產青春片OG,翻記錄發現張導還拍過一個3集短劇《開心就好》,李亞鵬、朱茵、周迅、陶虹、耿樂演的,記得二十年前的一個除夕,看完春晚後在電視上看到這部劇,第一次認識了周迅……
趕緊去看《風犬》,故事設定在世紀之初的魔幻城市重慶,講了以彭昱暢為首的幾個少年成長、戀愛、經受磨難的故事,懷舊,方言,漫畫風,看了開頭滿懷期待。
但看到男主父親去世之後,開始覺得不對勁,感覺整個劇慢慢向遠離青春片的方向越滾越遠,到最後一兩集,簡直徹底失控,完全變成了灑狗血的爛俗偶像劇。
為什麼會這樣?
青春片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要拍出青春感。青春感的核心並不是劇中著重表現的吵鬧、耍寶、奮發向上、追求夢想,而是情緒化、衝動、壓抑、迷茫、無奈、殘酷,而青春之所以殘酷,通常並不是劇中演的父親去世、朋友去世、為送女朋友項鍊打黑球最後鬧到退學這樣的情節,正常孩子碰不到這樣戲劇性的大起大落,作為一部偶像劇,這些情節很好看,但要說這就是青春,很難感同身受,青春的殘酷在於,你初次長大成人,突然具備了蓬勃充沛的情緒和欲望,卻依然必須面對無奈壓抑的困境和現實,你知道自己處在最美好的時光裡,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一去不返。
《風犬》很好看,有笑點有淚點,但作為青春片並不及格,真正好的青春片該是什麼樣呢?我來推薦我心中的青春片十佳(排名有先後,越往後我越喜歡):
1.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日本青春片「教父」巖井俊二的名作,將孤獨、壓抑、迷茫、殘酷的日本校園展現的淋漓盡致,但同時畫面又極美,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裡白衣少年聽音樂的場景讓人過目難忘,精準的詮釋了青春的AB面:美麗,而殘酷。
2. 藍色大門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遊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
這句簡潔豪氣的自我介紹讓人記住了坦率可愛的男主角。我喜歡你,你卻不喜歡我,是青春期天大的苦難,還好,少年們至少還有未來可供幻想和寄託。
3. 艋舺
趙又廷、阮經天、鳳小嶽穿著花襯衫大搖大擺的走過每一個小街道的架勢,精準描繪出一個生猛、暴力的黑道青春,混幫派,拜老大,結兄弟,打群架,是每一個熱血少年經歷過或幻想經歷過的青春必修課。為了親眼目睹片中的場景,還特地跑到臺北龍山寺去看過,是那個味道。
4. 美國派
性永遠是青春不好開口卻又無法繞開的重頭戲,美國派用坦誠、歡樂、實事求是的態度大膽演繹少年們初嘗禁果之前的躁動和興奮,雖然是個搞笑戲謔的喜劇片,但誰也無法否認這才是青春。
5. 朱諾
懷孕是另一個青春期可能遭遇的噩夢,但本片用輕鬆、溫暖的方式,把噩夢變成了青春的一個有愛的插曲,這也得益於驚人體貼的家人,長大成人並不容易,但愛會讓殘酷變得有溫度。酷酷的女主艾倫·佩吉在現實中公開承認自己的同性取向,和朱諾一樣獨特而勇敢。
6. 怦然心動
「有的人淺薄,有的人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
——外公的話道出了當青春遇上愛情的驚豔與絢爛。最純真的年代,那個特別的她,讓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黯然失色,是每個情竇初開的少年都會有的刻骨體驗。
7. 猜火車
對於某些國家的年輕人來說,青春是頹廢、濫交和毒品,「猜火車」是少年無所事事的無聊消遣,全片用了大量的迷幻電子樂,配合超現實的鏡頭語言,展現了青春迷茫和墮落的一面。或多或少,每個年輕人都經歷過那段嗑藥般的沉淪心情。
8.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全片近四個小時,從一群青蔥少年的視角再現了一個六十年代的真實臺灣,與世界格格不入的少年,如何看待和融入這個世界,如何和無法調和的世界相處?影片用極端的手段給出了殘忍的回答,讓青春變得悲涼而悽美。
9. 馬粥街殘酷史
不論在哪個國家,少年們都有一個難題要面對:校園暴力和霸凌,本片裡的少年殘忍而粗暴,讓人心驚膽顫,但又極為真實,沒錯,我們就是這樣長大。影片最後男主走向了大爆發,像一場熱血少年的春夢,淋漓盡致卻又虛幻。哪個少年的青春,不是一部殘酷史。
10. 陽光燦爛的日子
宇宙最佳青春片,姜文處子神作,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小說名字精準、透徹:少年體內都藏著一頭兇猛的動物,隨時準備著攻擊同性,捕獵異性。七十年代是個熱血沸騰的年代,最適合展現兇猛的青春,燦爛的陽光曬在每一張稚嫩的臉上,青春期永遠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