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緣分而生的,當緣分消失就會消散,就如夢一般,既短暫又捉摸不定。生活也是如此,短暫又變幻無常。
這個世界是無常的,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能保存住什麼?既然沒有事物可以永久的存在,那我們對一些事物就應該學會珍惜,但是,當緣分消失,我們也不要抱有執念,需要學會放下!
古詩.《頌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我們短短的一生,充滿著苦樂喜悲。當我們能真正了解「無常」的意思,一切由緣,不去刻意執著,那就沒什麼好擔心的,時時刻刻處於都最美好的季節!
無常,只為一處心安!
每個人的生命途中的風景,都是自己來描繪,面對這「無常」的人生,我們也只想求得一處安心之地。
曹雪芹的《紅樓夢十二曲-恨無常》中道:「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我們的人生也就如這紅樓一夢,就算是有了錦衣玉食的寶貴,但也處於生死無常間,有多少人最後是「落了處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人生看似很長,但又如花一般,初生、成長、綻放、凋零其實很短暫!有時候要學會放下,要懂什麼是「捨得」,可能放下後,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心安即是桃花源,何處不是雲水間。
一天,當阿難向佛陀敬禮時,他感到了佛陀的年邁,便問道:「佛陀,您是天下唯一的佛,至尊之軀,但你的身體為什麼還是會變老?」
佛陀回答道:「世間萬物凡血肉之軀必會走向老弱,如今我都快80歲了,這都是正常現象,一點也不奇怪。」
阿難聽後忍不住悲傷,哭道:「為什麼衰老的到來,會讓人如此悲傷?」
佛陀露了慈悲之笑,開示道:「人們所愛的都是年輕的身體,強健的體魄和幸福的生活。都不喜歡世間痛苦衰老的無常。然而,這些事情都是無法避免的,不覺悟到解脫之道,就仍然會在輪迴中不停經歷這些痛苦。因此,在面對這些事情,我們就應該常想到『無常』。」
佛教中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世間一切有情,都是被這八苦所纏繞。
與其在這些痛苦中憂思不斷,內心產生種種怖畏,不如讓自己學會「無常」,以豁達包容之心,看來一切,淡然處之。
夢蝶的莊周,中華文化中的偉大聖人,他是位能夠從容淡然面對世間事,逍遙自在度人生的智者。
他妻子去世時,莊周並沒有哀啼不止,而是放聲高歌:「生死本有命,氣形變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
甚至當他面對自身的死亡時,也囑咐弟子不得厚葬,悠然而去。他的一身活出了自我與豁達,這是一種超越死亡的精神。
我們面對的一切痛苦,本就是無常的,這是我們永遠無法掌控的狀態,既然如此,不妨學會坦然處之。讓我們在世間的「無常」中,學會自我的平復與清靜!
人生無常,你永遠無法預知下一刻到底會發生什麼。世人追求名利,有多少人將一生都花費在「名利」二字中,可最後才明白,只有洗淨鉛華才是真實。
正如《臨江仙》所寫:「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們都是赤裸裸的來到這世上,註定也是揮揮衣袖帶不走任何雲彩!既然如此,更要看明白無常,何必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