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顧方舟精神研討會、紀念展開展儀式,回洞橋老家走走看看……冬雨連綿的日子裡,顧曉曼帶著父親的「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勳章,第一次來到故土——寧波。
期間,大家談論顧老的科學家精神、家鄉情緣,身為女兒,顧曉曼談得更多的是家風——一位父親對子女的教誨。
「爸爸的工作很忙,寫字條、寫信是我們家很主要的溝通方式,成了一種習慣。」顧曉曼告訴甬派記者,書信的內容一般是關心日常生活、學業,也有對子女做人做事的諄諄教誨。
(顧曉曼供圖)
顧老八十壽辰的時候,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了畫冊《使命與奉獻》。這本畫冊由顧老同事、學生籌劃,記錄了他的生平和事業足跡。
「爸爸送了這本畫冊給我,在扉頁上寫了一段話。當時我並沒有在意,因為這些照片我大部分都看到過,就隨手放在了一邊。可爸爸走後,我再翻出來看看,一字一字讀下來,潸然淚下。」顧曉曼回憶道,聲音哽咽。
(顧曉曼供圖)
小曼,這本畫冊記錄了你爸的一生。送你八個大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爸實踐了一輩子,但也沒有做好。望你牢記這八個大字,深入理解這八個字的深刻含義,努力實踐這八個字,使自己成為一個忠於國家,孝敬父母,仁愛眾人,講求信義的君子。我們共勉吧! (顧曉曼供圖)我曾經特別不理解爸爸,覺得他講的都是高大上的大道理,是老古董,我想聽更酷、更實用的東西。慢慢地我才理解,爸爸骨子裡就是一個高潔的人,一個「過時的」精神貴族,他用君子的品行要求自己和子女,這不是他刻意營造的人設,也不是偽裝給外界的面具,這是他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這,就是他的「初心」。特別想對老爸說:「我懂您,您的要求我會盡力做到。」相信大帥哥在時空的彼岸能聽到我的回答。值得一提的是,顧曉曼此次也把這本帶有父親贈言的《使命與奉獻》帶到了寧波,作為顧方舟紀念展的展品。前往中山公園逸仙樓逛展的派粉,別錯過。(顧曉曼給顧老的學弟學妹——來自翰香小學的孩子們講述家風故事)
有關顧老家風傳承,人文醫學專家、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高金聲也關注到了。1月3日《健康報》刊發了他的作品《「糖丸爺爺」的家風》,裡面裡寫道——顧老留給女兒的贈言,真實再現了一位人民科學家成長、成功的思想道德基礎,再現了他對家庭教育,對家風的重視。他以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精神追求,要求女兒牢記的優良傳統,成為一個忠於國家、中華文化,孝順父母、仁愛眾人、講求信義和平的君子。這,是一種深沉的父愛,一種崇高的大愛,是將對親人的愛和對國家民族的愛的深深融合。顧老和眾多的科學家、醫學家一道為國家和民族的復興,為人民的健康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同時他們時時不忘要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深植在一代代華夏子孫的內心。他們深知,缺乏文化底蘊的人是無法擔綱社會進步的推動,無法擔綱中華民族的復興,在自己的家庭中,他們既以自己的言行給子女做出示範,又注重潛移默化的教育薰陶。我們相信,顧老的女兒和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一樣,一定會成為像他們父輩那樣的人,因為她(他)們時時受到父輩耳濡目染的薰陶,時時沐浴在良好的家風之中。甬派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 張璟璟 史米可 通訊員 沙燚杉 編輯 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