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在面前嗖嗖飛過,數百米開外的靶標接連倒地;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將偵察畫面實時傳至指揮員手中的顯示屏上;全副武裝、臉塗迷彩的特戰隊員們面色凝重、專心致志,一場場「巔峰較量」正在進行……近日,武警上海總隊在申城郊外舉行2020年度特戰分隊「巔峰」比武競賽,來自所屬基層特戰中隊(排)的100餘名特戰精英,圍繞單兵戰鬥綜合演練、武裝泅渡、目標爆破、多種武器射擊等27個訓練課目展開激烈角逐。緊湊的考核安排、逼真的模擬戰場,不僅考驗特戰尖兵們的體能,更考驗著他們的意志。
考核安排緊湊,感受實戰標準
「從沒有這麼累過,考核一項接著一項,都是在極限狀態下的比拼。」剛剛完成武裝泅渡和攀登偵察,特戰隊員小吳氣喘籲籲,幸好他所在的小組憑藉可靠情報先發制人,完成了預定戰鬥目標。不過,還沒休息幾分鐘,電臺裡又傳來新的戰鬥指示。全隊立即恢復戰鬥隊形,前往幾公裡外的目標解救「人質」……
「就是要設置極限難度,堅持下去才有資格獲得成績!」導調員兼考核官程勇敢介紹:「特戰隊員就是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贏最兇狠的敵人,不要指望敵人給你太多休息時間。」據了解,本次比武競賽雖然只持續4天,強度卻堪比一次「魔鬼周」。大多數特戰小組要連續接受多門課目考核,遠遠大於平時訓練的強度和難度。所面對的「藍軍」很可能就是考核中的另一個小組,雙方在互相試探中布置戰法、激烈比拼,爭奪晉級名額。
某支隊公認的「狙擊王」老李,面對夜間的弱光環境也犯了難。導調組設置了多個幹擾靶,老李的觀察員一時也分不清到底該瞄準哪一個。戰機稍縱即逝,慌忙之中,一槍打中了幹擾靶,直接導致行動失敗。「以前的訓練只顧準,卻忽視了對於目標的判別,也暴露了我和觀察員之間的默契不夠。」老李感慨。狙擊考核考官雷震龍介紹:「以往的考核往往看重射擊環數,很少有在惡劣射擊條件下的訓練。這次模擬實戰的夜間考核,給不少偏科的狙擊手敲響了警鐘。」
複雜戰場環境,考驗團隊配合
再艱難的任務,在團隊的密切配合下,往往也能迎刃而解。據了解,此次比武競賽按照「源於大綱、高於大綱、嚴於大綱、難於大綱」和「全課題、全要素、全課目、全過程」要求,分個人和特戰小組兩部分,融體能、技能、心理和戰術於一體,綜合性和實戰性更強。在成績統計中,還特別增加團隊項目的權重,鼓勵大家在團隊合作中完成各項考核任務。
「風速3,風向西南,距離210米,俯角15度。」特戰隊員小劉是一名優秀的狙擊手,但作為一名狙擊副手倒是頭一次。面對身旁已經兩發脫靶,卻仍在全身心瞄準目標的爆破手小張,小劉頗為感慨,在實戰化條件下,實現一專多能是多麼重要。不過,在第二發後,小張在小劉的配合下,成功命中剩下的8個目標,完成了既定戰術作業。
在小組戰術課目中,導調組以山地反恐戰鬥為背景,設置穿越密林、通過雷區等內容,檢驗特戰小組在複雜條件下的戰術協同和統合火力打擊能力。導調組臨時安排兩支從未配合過的小組一起戰鬥,在短時間內完成新的戰鬥計劃和詳細分工,只有配合最默契的小組才能優勢互補,完成任務。「不怕苦活、不爭功勞,嚴格執行、及時溝通,團隊中哪一點做不到,都會導致全盤皆輸。」某小組長說。
感受尖刀對決,勝負毫釐之間
高手過招,招招致命,往往一毫一釐決定勝負。前來參加比武競賽的特戰隊員都是「尖刀上的刀尖」,是各支隊遴選出的特戰骨幹。在排爆課目考核中,機動第二支隊特戰隊員小袁以2秒的優勢奪得第一名。談起自己的成績,小袁說:「普通人的一兩秒可能稍縱即逝,但對於排爆手這種刀尖上的崗位而言,2秒往往就是炸與不炸、成功與失敗的區別。」
在本能反應射擊項目中,特戰隊員小張以1.2秒的優勢,完成了2種槍型對10個目標的快速射擊。對於小張這種快槍手而言,出槍射擊已經成為一種肌肉記憶,無須刻意瞄準,也能命中目標。而在頂級射手看來,0.5秒的猶豫足以決定生死。
在無人機偵察測繪考核中,無人機操作手們不僅要熟練掌握飛行技術,更要和戰友一起對傳回的畫面進行分析,與現有地圖進行對比研判,為隊伍提供足夠準確的敵人位置情報。考核負責人趙錦全介紹:「地圖上的半釐米,現實中很可能就是數十米的誤差,很可能導致整個行動前功盡棄。」
本次比武競賽全面鍛鍊了特戰隊伍的實戰能力,樹立了實戰化訓練的鮮明導向,為部隊培養鍛造了一批能打仗的特戰尖子和抓訓練的骨幹人才。經過4個晝夜不停歇的激烈比拼,100餘名隊員在27個課目中角逐出3個優勝小組和15項個人第一,為武警上海總隊進一步遴選特戰隊員參加更高級別的比武競賽提供依據。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