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現如今最火的樂隊類綜藝,《樂隊的夏天》一定是當仁不讓的
這檔捧紅了眾多樂隊,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搖滾樂的綜藝在今年的第二季中又引出了一眾精彩話題.
當然,五條人樂隊無疑是所有話題中最引人矚目的那個了。
這支來自廣東海豐縣的樂隊,從「奇葩」的風格到驚豔的出場,從不按歌單唱導致被淘汰,再到被歌迷在網上一次又一次地投票「撈」回來。
充滿個性的表現和音樂風格的獨特讓很多歌迷眼前一亮,一位樂評人在網上的一句留言或許最能代表廣大歌迷的心聲。
我覺得XXX,XX他們這些樂隊是挺牛的,但我就是喜歡五條人!
簡單,率真,純粹,風趣,如同鄰家大哥一樣的形象定位,使得他們更加趨於人們心目中對於搖滾音樂人的那種想像,從而越來越受到歡迎。
然而,拋開綜藝包裝的背後,五條人對於音樂的態度確實是始終認真的。
在臺下,他們就像無所事事的街坊鄰居,但一站在臺上,一旦抱起吉他拿起手風琴,就如同像觸了電一般,成了光芒萬丈的搖滾明星。
就像主唱仁科自己曾經接受採訪時候所說的那樣:「我們只想怎麼把歌做得更好,沒有考慮過後續的事。」
一
五條人樂隊的名字很有意思,字面意思就是五個人,但其實他們並不是五個人,樂隊實際的成員只有兩個人,茂濤(阿茂)和仁科。
在樂夏的舞臺上,大樂迷周迅就曾經問過仁科這個問題。
幽默的仁科當時用搞笑的回答繞過了這個問題,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樂隊的在成立之初,確實是「五條人」......
時間拉回到很多年前,21歲的海豐青年阿茂在高考失利後從家鄉來到省城廣州討生活,因為高中時期學了點樂器,所以他想憑著這點本事討碗飯吃。
然而,事情並沒有他想像那麼簡單,經過一番挫折之後,他發現真要靠音樂吃飯似乎除了上街賣唱,沒別的選擇了。
萬般無奈下,阿茂開始做起了生意,當然,這生意還是和音樂有關的。
賣打口碟。
打口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產物,具體而言就是把國外賣不出去準備銷毀的碟片拿回國內按原價賣,在那個年代,這行算是鑽了法律的空子。
在當時的廣東,人們把賣打口碟的稱為「走鬼」,粵語的意思就是居無定所的擺攤者。
多年後的2015年,五條人樂隊在他們的《廣東姑娘》專輯中,便有一首名為《走鬼》的歌,而歌詞中描繪的,正是茂濤當年的這段所見所聞。
一天購書中心門口來了個走鬼的
稱三年前被天河去的陳光打斷了三根手指筋
他是個畫畫的他是個畫畫的
手筋斷了你讓他怎麼畫啊
歌詞描繪的都是他們平日生活裡所見所聞。
應該說五條人後來音樂風格的形成,或許應該也追根到這個階段。市井,通俗,生活,這些都成為了他們樂隊後來身上的符號。
阿茂在做打口碟的同時並沒有放棄音樂夢,因為業務的關係,這一時間段的他聽了很多之前沒有聽到過的音樂。
漸漸地,他曾經那顆已經沉寂下來的心又被點燃。
2008年,阿茂找了幾個人組了一支樂隊,因為是四個人,所以起了個「四條人」的名字,但樂隊剛成立不久,又加入了一個人,於是,又不得不改名「五條人」。
加進來的這個小夥叫仁科。
他和阿茂其實本身就是很好的朋友,都來自海豐縣。多年前因為玩音樂相識的他們後來一同來廣州打拼,甚至租住的地方也都在一起。
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的工作,阿茂賣打口碟,而仁科則在的旁邊賣著盜版書。
用阿茂後來自己說的,他們倆其實從根本上而言,都是同一類人。
很快,他們的思想火花就碰撞到一起,2009年,他們創作出了樂隊的第一張專輯《縣城記》。
這本在當時沒有引起多少注意的專輯在今天看來無疑代表了五條人樂隊最顯著的風格特點。
在他們的歌曲中,你看到的不只是生活的光鮮亮麗,還有很多生活真實的片段和細節。比如專輯裡的一首歌《夢想化工廠》,就是海豐縣當地的一間蚊香廠,歌詞中的故事也都用的是真人真名。
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也讓他們引起了一部分的關注,樂隊開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並在之後持續發酵。
2010年,《縣城記》以其獨特的音樂文化屬性獲得眾多獎項。
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新組合」獎,第十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謠藝人」獎,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年度音樂」大獎......等等等等。
但於此同時,樂隊的成員也在不斷變更。
早在專輯發表之前,樂隊成員就因為各種原因不斷流失,等到專輯發布之後,成員中就只剩下阿茂和仁科兩個人了。
但兩人卻絲毫沒有改名字的意思,幾個人其實在他們看來並不重要,五條人在他們倆眼中可能更多的只是一個符號而已。
於是,五條人這個最初的名字就被保留了下來。
二
專輯獲得了一定認可度,也收穫了一些歌迷群體,漸漸地,他們的也得到了更多的演出機會,他們發現,好像確實靠著音樂賺到錢了。
2012年,五條人發了自己的第二本專輯《一些風景》。這張專輯延續了首張專輯的寫實風格,但在文學性上,這首單曲的功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至今不曾睇過
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下午
我在路上碰到一個老盲人
他說他從十四歲
開始眼睛就瞎囉
但是最美麗的風景
你能從歌詞中感受到的畫面感越來越強,想像力也越來越廣闊。
說到歌詞不得不對仁科的文學功底提出稱讚,在樂隊的夏天舞臺上,仁科曾經自我調侃的語氣稱自己是「文化人」。
但實際上,仁科對文學確實有很大的天分。
雖然上學不多,但早年間仁科讀了非常多的書,他曾經在報刊上發表過個人小說,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福樓拜的《聖安東尼的誘惑》這都是他床頭的必備物。
和仁科相比,阿茂雖然沒有他的文學造詣,但他在音樂風格和編曲方面的天賦卻是高人一等的。五條人樂隊早期,包括在成立樂隊之前的很多作品,幾乎全都是他獨自操刀完成的。
就創作配合而言,兩個人可以說簡直稱得上天衣無縫。
這一階段,他們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度,路也越走越寬。
2013年,他們的這張專輯榮獲第十三屆華語傳媒音樂大獎「最佳樂隊」獎及「最佳民謠藝人」獎。
同年年底,他們登上了夢寐以求的迷笛音樂節舞臺。
兩年之後的2015年,五條人擺脫「個體戶」身份,被業內巨頭摩登天空看中,並於旗下的BADHEAD籤約,成了名副其實的音樂人。
阿茂不用再賣打口碟,仁科也不用再賣盜版書,他們終於可以實現了用音樂養活自己的夢想。
這一階段的他們演出更多了,也更忙碌了。
但和很多發了一兩張專輯就躺在上面撈錢的樂隊不同,他們創作的腳步從未停止。
2015年,五條人發行了自己的第三張專輯《廣東姑娘》。
如果說之前兩張專輯,五條人展示給人們更多的是質樸和真實,那這張專輯則又一次顛覆了人們的固有認知。
首先是風格上的調整,這張專輯的音樂中加入了電吉他,這改變了人們傳統意義上把他們定義成一支民謠樂隊的認識,對於不同音樂並不堅持一貫的表演風格,可以民謠也可以搖滾,這讓聽眾們收穫了更多的驚喜。
另一個變化出現在歌詞上,和以往兩張專輯中全部用粵語歌表達不同,這張專輯的普通話歌曲佔據了一半。
作品內容也不僅僅以「鄉愁」「彷徨」為視角,更多的把注意力轉向了更遼闊的外部世界。
東莞的月亮像一艘小船
載著一幫多情的俠客
在溫柔的河面上遊蕩
東莞的月亮像一艘小船
載著一幫多情的俠客
在溫柔的河面上遊蕩
在這首《東莞的月亮》中,他們就突破了以往的思維,把視線更多的集中在遠離家鄉之外,更具有社會普遍代表性的地域。
當然,五條人的創作靈魂並沒有改變,只是從這一階段開始,目光不僅僅局限於對故鄉的依戀。
這一年,他們也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巡演,參加了更多的音樂節,名氣也不僅局限於廣東本地。
當然了,人紅是非多,這時候也開始有一些不同聲音的出現,有人說他們「賣情懷」「偽搖滾」對於這些質疑,仁科顯得很淡定。
「我只關心很酷的東西,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很酷的音樂。」他這樣告訴記者。
三
他們的確也做到了自己所說的。
2016年,五條人第四張專輯《夢幻麗莎髮廊》發布。
2019年,第五張專輯《故事會》正式發行。
每一張專輯,他們都在保證自己風格的同時,給了人們不一樣的驚喜,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多變的五條人,一個想像力無比豐富的五條人。
在這兩張專輯中,他們在保留音樂風格的同時,更加注重展現了他們豐富藝術想像力一面,而這一方面不僅僅不限於音樂。
比如《故事會》的專輯封面
他們選擇採用舊時代電影海報的風格,並借鑑了中國最通俗最流行的經典雜誌《故事會》的名字和風格。
從這個角度來看,五條人的特點非常符合當代獨立音樂人的特點。
始終在改變,但又始終沒有變。
2020年,五條人樂隊登上了《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舞臺。
在這個當今最受人矚目的樂隊類綜藝欄目中,他們的表現依然是那麼隨意灑脫。
候場睡覺,臨場改歌,調侃導演,和主持人插科打諢......
有人說他們這樣是刻意為之,但其實了解他們的人都知道,這就是他們,這就是五條人,這就是那個曾經海豐縣城街頭,看似玩世不恭但對音樂充滿熱情的音樂精靈。
也就是因為這份「獨特」,讓更多之前不了解他們的人愛上了他們。就像他們歌裡的阿珍猝不及防地愛上了阿強一樣。
五條人還在繼續著他們前進的步伐,如何評判他們的成就在今天看來尚無法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於音樂,對於搖滾樂,始終是不變的初心。
就像仁科自己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你每天會接觸各種信息,意識在不斷更新,那種變化也是巨大的。但是核心的東西沒變,起碼我沒變壞吧,阿茂也沒變成一個中年油膩男,阿茂還是很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