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蘭貞是朝鮮三大妖女之一,同張禧嬪、張綠水並列,其實還有一個女人也被叫做妖女,雖然她時常在韓國人集體鞭屍妖女小分隊的時候神隱,但是在好多通稿上,她都是妖女小分隊編外第四人。
雖然她人不是那麼有存在感,但是她的名字卻非常有存在感,她是個非常有味道的名字:金介屎。其實金介屎在韓語裡可以翻譯成金狗屎,至於名字為什麼這麼清奇,我們會細講,下面我們簡單稱呼她為金氏。由於金氏的可查資料不多,所以主要講的還是金氏和她的男人們的故事。
金氏生命裡第一個男人,朝鮮宣祖李昖,就是那個說中國是我爸爸的國王。李昖其只是個王室旁支,本身是沒有資格繼承王位的,但是,朝鮮明宗李峘,也就是文定王后的兒子,他的世子因病去世,沒人繼承王位了,因此李昖就被挑中,在明宗李峘去世之後,成了新一任的朝鮮國王。
李昖,可謂是個天生的學霸,搞起學問來真的是廢寢忘食。自從文定王后去世之後,小尹派尹元衡倒臺了,曾經被趕盡殺絕的士林派又復興了,由於士林派非常有有學識,因此勤奮好學的李昖便極其崇拜、信任他們。在士林派的指引下,他專心鑽研儒學,每天都要和大臣們進行探討,到後來大臣們都特別害怕同李昖講儒學,畢竟李昖是有真才實學的,肚子裡沒點墨水的大臣還真不敢多說兩句話。
李昖雖然是個明君,勤於朝政,但無奈,朝鮮的基礎太差了,又窮又亂,外戚專權一茬接一茬,黨派對立從不消停,國王的行動一直都被掣肘,因此李昖此時也是干著急,根本沒辦法做什麼實質性的舉措。
1591年,李昖已經快40歲了,他有好幾個兒子,但是卻遲遲不立儲,這種情況讓大臣們抓心撓肺因為不立儲,在大臣的眼裡可是犯了大罪的,他們連連上書請求李昖重視國本。而李昖這麼拖著其實是有他的私心的,一方面他沒有嫡子,而朝鮮國王對嫡子非常重視,沒有嫡子的李昖,選擇恐懼症就犯了,對於立誰為儲更是猶豫不決。
另一方面,他有一個寵妃,仁嬪金氏,李昖對她可謂是寵冠後宮40年,更視她為自己的靈魂伴侶。仁嬪有一個兒子信誠君,李昖愛屋及烏,也很寶貝這個兒子。他曾經有意立信誠君為世子,但信誠君只是李昖的庶子,不佔嫡,不佔長,於理不通。
其實李昖也知道這個問題,每次大臣求他立儲的時候,他就顧左右而言他,也是因為立世子的問題,讓後宮之爭迅速牽扯到了前朝黨派上,朝鮮的東人、南人黨之爭也日漸激烈。
1592年,朝鮮爆發了壬辰倭亂,也稱萬曆朝鮮戰爭,日本軍隊一路從釜山打到漢城,李昖看大事不妙決定逃走,而這時,大臣們紛紛以國難當前為由上奏要求李昖立儲。此時的李昖已是避無可避,於是乎就做了他人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這個決定讓日後的朝鮮朝堂變得愈加動蕩。
李昖在逃跑前,冊立了光海君李琿為世子。光海君李琿,其實也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但是他很幸運,父親沒有底子,且其他的兄弟們或昏庸無能,或年紀尚小,都難堪大任,而光海君由皇后撫養長大,愛讀書且品相端正,在一堆歪瓜裂棗裡顯得尤其突出。
李昖匆忙了世子之後,就攜帶家眷套到了平壤。但這一路並不太平,百姓們為李昖不戰反退的懦弱行為感到極為的憤怒,有的百姓甚至直接就撿了石子砸李昖的腦瓜子。光內訌就算了,日本追得極快,內憂外患,因此李昖就提出了內附的辦法,簡單點說,就是求助於大明,甚至還對反對的大臣們講:予死於天子之國可也,不可死於賊手,與其死於賊手,無寧死於父母之國。
李昖推出了「分朝」制度,自己帶一部分人前往明朝,世子光海君留在前線鼓舞軍心。這時,年僅18歲的光海君李琿臨危受命,奔赴前線。一個世子,在路上風餐露宿,全力支持士兵,在李琿的堅持下,朝鮮那些以為就要亡國的軍民重新產生了希望。在接下來的兩年戰爭中,李琿始終和朝鮮士兵共進退,在明朝的幫助下,為全力擊退倭寇做準備。
這場仗反反覆覆打了六七年,1597年,朝鮮接連取得鳴梁海戰和陸梁海戰的勝利,再加上日本首領豐臣秀吉去世,日本士氣大滅,最終由中朝兩國取得勝利。而這場戰役對三國的政治也產生了巨大影響,明朝耗費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導致後來努爾哈赤崛起的時候根本擋不住。日本方面,豐臣秀吉的倒臺則給了德川家康機會,日本後來開啟了德川幕府時代。
朝鮮則是差點就亡了國,但是朝鮮戰鬥力不怎樣地,但是朝鮮王室搞事情可是個頂個的行。朝鮮宣祖李昖戰爭之時開創了「分朝」,讓光海君李琿管一部分人,名義上是將朝鮮一分為二,但實際上,李琿並沒有實權,萬事都要請示父親李昖。即使如此,李昖對李琿依然很是戒備,只因李琿在打仗的時候表現突出。說是「分朝」,其實處處擠兌自己的兒子,李琿這世子當的極其憋屈。
李琿本身就不並不是受寵的皇子,還品學兼優,更襯得其父親李昖一無是處,也因此李昖總是沒事找事,雞蛋裡挑骨頭。更讓李琿覺得尷尬的事是,他其實並不算名正言順的世子,因為明朝根本不承認他,也是李琿有點水逆,朝鮮糾結世子那會兒,明朝也糾結太子呢,明神宗喜歡朱常洵,但是大臣們逼他冊立長子朱常洛。而在朝鮮皇室,李琿也並不是長子,明朝禮部的大臣們擔心萬一冊立了李琿,明神宗萬一以此為由要冊立次子怎麼辦?
然後無辜的李琿就成了炮灰,朝鮮向明朝奏請了五次,明朝就是不同意冊立李琿。關鍵水逆的時候還不光是一件事水逆,1606年,李昖的繼後仁穆王后生下嫡子永昌大君,由於嫡子的誕生,李昖看李琿更不順眼了,二人的關係如履薄冰,而這時一個女人的出現,則讓李琿走上了再也無法回頭的道路。
這個女人就是金介屎,韓語直譯金狗屎,至於她名字為什麼會如此低俗,一個說法是她出生低,以前朝鮮窮人家生女孩就隨便起名字,叫狗屎毫不稀奇。還有一種說法是史官太討厭她了,反正她本來名字也不好聽,就改了一個更不好聽的名字。
金氏在宣祖李昖晚年的時候進宮當了承恩尚宮,承恩尚宮有點像我國的通房丫頭,但是據說金氏並不是個美女,史書記載她年壯而貌不揚,但是李昖卻很喜歡她,而金氏這個人完全很會社交,能說會道,中老年人都喜歡活潑點的,她很快得到了李昖的寵愛。但是李昖都50多歲了,跟金氏年齡差距懸殊,因此她便盯上了光海君李琿,李琿年輕又是世子,肯定比李昖強很多。
接著,金氏就在李琿的妻子柳氏的引薦下,同光海君李琿見面了,而金氏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輕而易舉地就將李琿拿下了。但此時的前朝卻還是不讓李琿省心,因為明朝不給他冊封世子,因此各黨派都拿李琿當槍使,折騰好一頓,流放好些人,結果將李琿同李昖的關係搞得更僵了。
而這時,他在前朝的依靠幾乎全部倒臺,眼看著就要從世子的位置上被拉下來了,結果峰迴路轉,1608年2月,朝鮮宣祖李昖突然去世了。李昖去世得非常蹊蹺,兩種說法都跟寫小說一樣,一種說法是吃飯吃急了噎死了,還有一種說法是金氏和光海君李琿一起給李昖下毒,李昖毒發身亡。
隨著李昖的去世,李琿的困局迎刃而解。1608年,李琿火速登上王位,小第二天就封金氏做了金尚宮,讓她正式進入了李琿的後宮伺候。金氏進宮後完全是寵冠後宮,李琿對她言聽計從。她替李琿掌管著後宮的財務,並且不僅要自己霸佔李琿的寵愛,還幹著給人翻牌子的活,李琿每次想寵幸誰的時候都必須得金氏點頭,所以後宮的妃嬪們都來巴結她,誰給的錢多誰就可以侍寢,而李琿卻完全不反抗。
不僅如此,金氏還在前朝結交黨派,但這也不稀奇,光海君李琿此時後宮基本和前朝明目張胆的勾結,後宮妃嬪在前朝都有靠山,金氏勾結的是權勢大臣李爾詹。李爾詹挺有實力的,但是當時樸氏和王妃柳氏聯合威脅到他了,因此李爾詹便找人搭上了金氏。兩人可謂是臭味相投,把前朝後宮攪得沒眼看。
而李琿前朝一堆爛攤子,不想管後宮,就任由他們胡鬧,甚至到最後,妃嬪們都擺明了吃回扣,拿了官員的錢在李琿面前說好話,當然說話最管用的還是金氏,可能李琿是真的愛上了金氏,無論她怎麼作,他都覺得她那麼可愛。
而金氏的秉性也顯露出她不可能專情,既然她能背叛李昖,自然也能背叛李琿。金氏不僅作,還和其他男人私通,金氏專寵之後,拒絕李琿給她加封號,對外稱是為了彰顯她的品德,其實主要是方便她出宮私會。金氏最有名的私會對象就是她的侄女婿鄭夢弼,鄭夢弼甚至都能進後宮,連宰相都對鄭夢弼畢恭畢敬的。
不光是鄭夢弼,金氏還日常出入在各種權臣家中,民間還流傳著她和李爾詹的私通傳聞。光海君李琿卻從來都不管,並且還不生氣。雖然他一直忙著前朝,沒空管後宮,但是前朝卻並沒有什麼作為。繼位初期,為了穩固統治,先後流放了哥哥臨海君,弟弟永昌大君,還把嫡母仁穆王后囚禁了。在外交上搞中立戰略,不依靠明朝,也不依靠後金。
而妖女+無能國王,這不是妥妥的亡國配置嗎?因此很多大臣想要造反,本來這場政變的風聲是被走漏了,金氏這邊有人寫信告訴李琿有人要造反,結果此時的金氏正和李琿在宮裡喝酒聊天,這件事就被擱置了。
第二天凌晨,西人黨擁立李輝的侄子李倧為國王,史稱仁祖反正。半夜一堆人攻入了漢城,由於漢城守門的將領已經被收買了,所以這堆人很順利的就打進了王宮。金氏和李琿趁亂逃走,沒跑多遠金氏便被逮了回來,因為作惡多端被斬首處死,李琿則被帶回來流放到江華島,因為他是被廢的,所以他沒有封號,後世都叫他光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