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公寓》大電影在今年暑期檔似乎坐了一次起伏頗大的「過山車」。
上映前,它在貓眼平臺創造了想看人數高達140萬的影史紀錄,7月24日就開始了預售,且預售票房近億。
8月10日上映首日,《愛情公寓》就拿下3.02億元票房,遠超《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等暑期檔爆款的首日成績,是今年這個檔期中首日票房最高的影片。
同時,它還在排片佔比和上座率兩項指標上,分別以38.8%和55%的成績位列當日首位——要知道,同日上映的影片還有好萊塢大片《巨齒鯊》和演技派黃渤的導演處女作、舒淇等名演員參演的《一齣好戲》。
然而,這部電影的好運氣僅持續了一天,自當天下午4點豆瓣評論解封之後,2.4分的開畫成績直追史上最低分影片《逐夢演藝圈》,接近90%的用戶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8月11日,《愛情公寓》的排片率雖然仍暫居第一,但上座率已經降到了16.6%,票房則不到首日的一半,僅為1.28億元,被《一齣好戲》反超。截至8月13日,《愛情公寓》的排片率繼續下降到16.05%,累計票房5.11億元。
2009年8月,《愛情公寓》系列第一季第一集正式上線,雖然頂著抄襲《老友記》《老爸老媽浪漫史》《IT狂人》等經典美劇的「帽子」,但《愛情公寓》還是成為了不少85後、90後暑期必追的「神劇」。所以去電影院看電影版,也成為了他們重溫青春的不錯選擇——宣傳方也聰明地以此為賣點啟動了宣發攻勢。
然而與以往的情懷營銷不太一樣,除了大量刷話題之外,片方在發放電影相關的宣傳物料方面卻表現得十分「克制」,除了兩套海報、兩首主題曲、一個演員十年花絮特輯,與影片內容相關的宣傳物料只有一個30秒的預告——對比同檔期的《一齣好戲》,僅預告片就投放了5支。
如此看來,這部電影實在缺少誠意。在憑藉《愛情公寓》這個片名和「十年聚首」的宣傳語,把大批電視劇時代的粉絲「哄」到電影院後,其真正發生在公寓內的室內故事只留了首尾不到6分鐘。
所以有觀眾也表示,這不過是一個啟用《愛情公寓》的部分演員蹭熱度,脫胎於一個名為《新次元冒險家》項目(網上傳言《愛情公寓》的原片名)的盜墓筆記同人電影。
為了安撫粉絲,8月10日,導演韋正在微博上極力辯解,聲稱「《愛情公寓》(電視劇版)皮過星戰、白娘子、玩具總動員,本來就是一路皮下來的,而且觀眾喜歡看我們皮,這部電影不過是《愛情公寓》史上最大的一個腦洞。」 可惜,對於這樣的解釋,觀眾們並不買帳——豆瓣上的評分已證明此點。
在電影之外,圍繞《愛情公寓》電影上演的版權糾紛也同樣熱鬧。8月6日,「愛情公寓」官微時隔五年突然更新,控訴《愛情公寓》電影版侵權,提起上訴並向電影局及中影要求停止電影上映。電影上映當天,該帳號宣布,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已立案受理電影《愛情公寓》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的訴訟。
而這場糾紛,似乎也可以部分解釋片方此前的一系列不正常的宣發手段——不光是為了「吸引」電視劇版的粉絲,也是為了在立項時用盜墓電影《新次元冒險家》獲得製作上的合法性,在發行時再套上熱門IP當賣點,實現快速安全的變現。
現在看來,票房成績已經不是該片最大的危機了。此前,曾有相關方估算,《愛情公寓》電視劇的核心粉絲數量達6000萬,這為電影提供了充足的轉化率,無論是貓眼還是淘票票的票房預測系統都給出了超過10億元票房預測。
但是片方忘記了,「情懷營銷」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一旦被撕破這層外衣,粉絲電影票房的下滑速度會遠超普通電影,後續票房的持續性也很難保持。
再加上這次電影過度消費劇版粉絲,造成大量粉絲因電影而「脫粉」,觀眾失望累積到一定程度,甚至《愛情公寓》本身也已經趨向於變成一個爛IP,再難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