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捐造的慈山寺,訂於4月15日起開放予公眾善信。有別於其他寺廟,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寺內而且還建有一個盛傳是李嘉誠專用的防彈私人禪修室。
香港首富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捐造的慈山寺 (圖片來源: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
參考消息網3月31日報導 外媒稱,香港首富李嘉誠斥資15億港元捐造的慈山寺,根據寺方秘書長倪啟端表示,訂於4月15日起開放予公眾善信,但每天限額400人,並已接受網上和電話預約。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網站3月30日報導,有別於其他多數寺廟,慈山寺內參拜觀音時不準燒香,以「供水」取代;寺內而且還建有一個盛傳是李嘉誠專用的防彈私人禪修室。
位於新界大埔洞梓佔地約4.6萬平方米的慈山寺,在建造期間,因為負責施工的俊和工程公司與李嘉誠的長實集團就工程改動所需的額外費用發生糾紛,雙方兩年前一度對薄公堂,而有關寺院建造材料之精挑細選,以及一個盛傳足可抗禦炸彈和子彈的私人禪修室,亦因此而曝光。
慈山寺秘書長倪啟瑞表示,寺方有必要限制入寺人數,不接待旅行團,目的要「保持番寺廟清幽,另外面對附近居民,如果太多人流,會對附近居民有影響」。他補充預約入寺要選定時段,分八個時段分散人流,參觀者可參加抄經、供水和行禪等活動。
寺方近日安排傳媒入內參觀,包括盛傳是李嘉誠專用的私人禪修室。該房間位於寺內三座僧寮其中一座之內,睡房連洗手間面積約27平方米,布置淡雅簡樸,放置一張雙人床、一部電視機。門窗有防彈玻璃,洗手間作為「安全房」。
據記者觀察,洗手間木門內嵌鋼板,異常厚重,大力才能推動,牆身明顯加厚。主人房注重對外聯絡,有3臺電話,洗手間牆身有按鍵式警報器,將緊急訊息傳至保安或控制中心。
根據慈山寺的設計和造像顧問何培斌教授的介紹,以及上述工程費用官司案的法院文件顯示,寺廟用料豪華,木材採用從非洲進口紫檀木興建,大雄寶殿三尊大佛的蓮花狀寶蓋鍍上24K金。而屋頂採用日本燒造銀瓦,確保色澤均勻。何培斌指,全寺部份擺設價值難以估算,例如2012年斯裡蘭卡總統送贈佛陀悟道處的菩提聖樹折枝,從敦煌莫高窟以精密儀器拍攝,複製出「彌勒經變」、「文殊經變」和「普賢經變」壁畫。
報導引述倪啟瑞表示,他否認寺廟過於豪華,強調寺院模仿唐代設計,亦希望猶如學院幫助市民學習佛法。他說:「佛法在東方琉璃世界非常之清涼,而西方的世界是黃金為地,佛法有很多不同法門,我們希望提供適宜環境給人學習」。
倪啟端亦否認寺院特別為李嘉誠打造私人禪修室的說法,設計也非李嘉誠授意,而是由建築團隊構思。不過報導引述資料顯示,建寺工程正是由長實發展部承擔。倪說,高設防房間是用作招呼大長老、僧王,但拒絕透露保安投資額。李嘉誠曾到場觀察,亦參加法會,但暫時沒有入住。
事實+
慈山寺百分百為港人建
李嘉誠捐款逾十億元興建的大埔慈山寺曾被個別傳媒形容為「打造私人陵墓」。李嘉誠笑稱為自己建私人陵墓的說法「是個大笑話」,強調慈山寺是百分之百為香港人建造,除弘揚佛法,還為港人提供一塊淨化心靈的清幽之地。
李嘉誠曾表示,慈山寺至今已經用了15億港元,除弘揚佛法,還希望為港人提供一塊淨化心靈的清幽之地。他說,寺院的房間都不是太大,僧人的房間都是一樣的,當中有2、3個房間,由於預期有各地貴賓來訪,有需要作保安措施,會稍微大一些。說到慈山寺有專門供他禪修的房間,李嘉誠說,兩個兒子都沒有宗教信仰,而媳婦及孫女孫子都是天主教徒,他們都不大可能用到寺院的房間,而自己是佛教徒,「一年可能都會去幾次」,但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簡單,房間也只有一床一椅,要求並不多。
「200年後才需要維修」
慈善寺戶外觀音聖像全高76米,約有20多層樓高,是全球第二高的戶外觀音像,僅次於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觀音聖像。慈山寺建築設計及造像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何培斌指出,建築聖像並非要與人比高,不過北魏起中國開始出現大型佛像,用以表達佛法宏大。而噴塗自淨塗料,可令水更易衝走灰塵,無需專人清潔,並減慢酸雨腐蝕,他笑言「應該最少200年後才需要維修」。環保理念貫穿各處,何培斌指出,寺內「木柱」其實內裡都是鋼結構僅在外層包裹堅硬的非洲紫檀木,大幅減少木材使用量。
與傳統寺廟煙霧繚繞的景象不同,倪啟瑞指出,由於寺內建築多為木結構,加上劣質香燭對人體有害,因此全寺採取供水禮佛方式,善信可在普門側的水池用木碗取水,然後緩步走入普門,經觀音殿到達室外,再至觀音聖像前將細心護持的淨水倒入水盂。這些儲水將用於澆灌寺內花草樹木,取回歸自然之意。他指,近年各地寺院都興起無煙敬拜,慈山寺亦冀推動這一文化,寺門口將設專人透過目測方式管理,寺內亦有人員勸喻帶香入內的信眾。(騰訊新聞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