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文導
來源 | 首席營銷觀察(ID:idazhizuo)
「雲鶴九霄,龍騰四海」,德雲社這一輩分排列逐漸被更多人熟知。如今的年輕人從最初的追番追劇追星,逐漸向追相聲靠齊,越來越多「德雲女孩」的湧現,讓相聲這一傳統曲藝藝術開始光速破圈次世代。
娛樂經濟高歌猛進,爆款綜藝接連不斷,Z世代的登臺象徵著多元文化時代的興起,復古、新潮、中間派交織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年輕文化,而期間夾雜著國潮復興的更迭,一系列以年輕網感玩轉傳統文化的打法開始引發更多群體流量聚焦。
而被譽為「亞洲最大男子天團」的德雲社,其走紅路徑頗為討喜,傳統藝術,新鮮面孔,嶽雲鵬、張雲雷、周九良等一系列明星相聲演員的走紅以及綜藝化打法達成了相聲的大眾破圈,而德雲社本身也逐漸向品牌IP化轉型。
此次「霄字收官,龍字開班」更是聚焦於德雲社「龍字科」的開班選拔,以抖音這一國民平臺為官方媒介,正式開啟直播招生,以流量打法賦能IP共創,通過多維度的Z世代洞悉達成相聲文化的火爆出圈。
德雲社IP持續升級
年輕化轉型全面布局
文化性熱門IP,國民度平臺,二者差異度顯著之下的聯姻讓人不得不思考為什麼抖音選擇德雲社,抑或是德雲社為什麼選擇了抖音?而從德雲社自身切入,這一曲藝IP瞄準抖音的持續發力或許能夠得到答案。
一、以網際網路思維打造群體人設。
相聲藝術講究說學逗唱,重點在於舞臺表現張力,而演繹的精彩程度往往取決於個人,而在人設IP滿天飛的網際網路時代,差異化打造至關重要。
而回過頭來看德雲社,「抽菸喝酒燙頭」于謙,「小辮兒」張雲雷,「呆萌裝傻」小嶽嶽,「盤他」堂主孟鶴堂、「偷大象飼料」孫悅,在無數次的相聲表演中都塑造出了獨樹一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且文化屬性十足引發受眾熱議。
這麼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德雲社,不亞於一部國民熱度的大型連續劇現場直播,正經講相聲之餘的插科打諢,反差感與個性化的風格恰巧搶佔年輕市場,成為諸多快綜藝之外的又一熱門IP。
二、流量打法聚焦多元年輕群體。
傳統曲藝在大多數年輕人的印象中儼然固化成了中老年人的消遣娛樂模式,德雲社的走紅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於大眾傳統思路的打破,將當下的流量打法與傳統藝術完美結合。
一個年輕俊朗的少年,身著一襲大褂,輕搖摺扇,哼著一曲北京小調,《探清水河》塑造出的翩翩少年張雲雷迅速網絡爆紅,甚至相聲演出都被開成了演唱會既視感,由此德雲社聲量激增。
而嶽雲鵬的更是以一首《五環之歌》將相聲中的《牡丹之歌》唱出了流行音樂的風格,配合其紮實穩健又呆萌的演技,成為當之無愧的德雲一哥,也成功進軍娛樂圈。
在娛樂綜藝領域,更是隨處可見德雲社成員們的身影,《歡樂喜劇人》、《王牌對王牌》、《快樂大本營》,將相聲從線下走到線上,破圈更廣闊的受眾圈層。
而受今年疫情影響,長達十餘月的空檔期中,德雲社更是攜手嚴敏上演團體喜劇綜藝《德雲鬥笑社》,以爭奪德雲一哥的主題展開了一場爆笑之旅,更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了相聲臺前幕後的故事。
如今的德雲社更像是一個具有時代潮流氣息的大IP,延展至各大領域、擁有龐大年輕流量加持,而為傳播傳統曲藝藝術,也為持續拓展IP影響力,年輕化布局至關重要。
恰逢「龍字科」開科招生,迎合線上直播模式的高漲,聯結抖音背後的年輕群像,讓未來的「相聲明星」置身於網絡曝光之下,提升「德雲女孩」們的參與感,進一步推進相聲的「全民化」進程。
抖音文化內容共創
相聲藝術賦能平臺多元化
據悉,12月21日的德雲社龍字科招生直播首秀僅開播10分鐘,在線人數就達100萬,而在張雲雷、秦霄賢等人現身時持續飆升至164萬的峰值,而整場首秀更是超過3300萬人收看,招生直播的形式下,公開透明且歡樂十足的綜藝效果更助推著傳統相聲藝術的次時代化。
拆解開德雲社的爆紅之路,其實不難發現,以傳統文化為根,以網際網路打法打造知名IP是其底層邏輯,而在流量打法上,作為國民短視頻平臺的抖音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年輕化十足的優勢是德雲社跨界聯名的關鍵。
流量,抖音大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裡,實力不再是衡量品牌聲量的唯一指標,年輕流量打法的玩轉程度更能決定上限,而聚焦抖音與德雲社的用戶群像,不難看出相聲年輕化下與抖音用戶高度吻合,且二者多有交融。
而在抖音搜索德雲社相關視頻,秦霄賢相關話題播放量破261.5億次,張雲雷相關話題播放量破134.9億次,如此龐大的數據也足以預見了德雲社進駐抖音所能帶來的聲量,這場將持續半年,上百場的直播招生熱潮下,必將引發更多年輕群體的持續關注和參與。
內容,注意稀缺時代的關鍵產物。
雖有爆款製造機之稱,但大數據洪流裡泥沙俱下,抖音中不乏有為流量追捧而模式化的產物,優質內容卻十分稀缺,而想要在流量衝刷下儘可能捕獲受眾注意力,內容建設是關鍵。
作為「國民第一男子天團」的德雲社向來以產出優質相聲作品出彩,傳統套路下的年輕網感打造下,讓相聲煥發出越發具有時代活力的色彩。
「龍字科」招生首秀過後,更有張雲雷、孟鶴堂、周九良、秦霄賢四位待定「招生辦主任」直播首秀,以抖音這一國民流量平臺為媒介,在大眾視野下以「說學逗唱」強化相聲本身的魅力,招生、增量一箭雙鵰。
多元文化構建,品牌的長遠布局。
而在國潮復興的時代浪潮下,抖音在助力傳統文化的轉型升級上一直在路上,文化帶來的品賦能效應更有利於助長品牌聲量,而流量平臺上的傳統技藝傳承也更有利於文化擁抱時尚潮流。
據《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抖音平臺上傳統文化相關短視頻超過6500萬條,累計播放量超過164億次,累計點讚數超過44億次,其中京劇話題#我『變臉』比翻書還快相關視頻播放量接近60億次,傳統文化已經成為抖音今年的主流話題之一。
相聲文化作為傳統技藝,娛樂屬性與抖音平臺想契合,而在德雲社的網際網路思維影響下年輕延展度更廣,抖音上的內容社群資源豐富,相聲作品想要持續保持潮流氣息,汲取其中的優質屬性是必然,而龍字科藉由直播形式的招生未嘗不是抖音多元文化生態圈層建設的重要一環。
數位化時代的傳統藝術野望
「龍字科」招生+抖音直播,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角度,都為傳統曲藝的傳承提供了一條全新的思路,且是年輕化特色顯著的品牌思維。
如郭德綱所言「用最快的船,走最傳統的海道」,回顧德雲社的發家史,以年輕偶像打法破圈傳統相聲的窠臼,以數位化媒介打破線上線下時空限制,從而讓受眾在歡笑中實現德雲IP的深入人心,其核心營銷邏輯值得品牌細細品味。
伴隨著數位化而來的是泛娛樂化色彩的逐漸厚重,文化價值元素逐漸淡化,如何迎合新時代的受眾訴求,並潛移默化地以國潮復興持續圈粉,或許德雲社已經詮釋了這一答案。
以龍字科直播招生為序章,德雲社在品牌思維的加持下,如何讓這一IP持續破浪傳統曲藝延展度,看官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