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盜墓題材的影視劇,《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系列都是大IP,也俘獲了不少粉絲,受到大眾的追捧,比起這兩大系列的懸疑盜墓和古墓探險的驚險刺激來,電影《一團亂麻》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特性,讓盜墓題材又多了一些幽默與諷刺,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時,又感受到了中原人民的喜劇天賦,頗有點自成一派,比預期效果要好得多。
因為一件貴重鈞瓷被盜,才讓人明白了這對寶貝所隱藏的許多秘密,對於專業人士而言,鈞瓷的歷史特殊地位是無可取代的,這也是河南省禹州市特產,更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身為中國古代五大名瓷,始於唐,盛於宋,並以其獨特的釉料及燒成方法產生的窯變神奇而聞名於世。當然,也因為鈞與君同音,也賦予了鈞瓷更重要的一個身份。影片就是通過一件鈞瓷,用天圓地方的傳統文化屬性,湊成一個「好」字的出發點,慢慢延展開來的一個故事。從一開始豫劇《穆桂英掛帥》的出場,就凸顯出來了中原地區特有的文化符號,而找墳的特徵,民俗風貌的還原,都讓這樣一個故事深深地紮根在了中原地區,地域特色鮮明,演員張口就來的濃重河南口音,更是讓這個故事有了自己最為獨特的個性,加上盜墓和收藏之間的利益驅動,也都為影片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
影片的故事脈絡,把握的還是非常得當,在智商與情商上的較量上,多了幾分幽默與風趣,用一種無釐頭的表演,讓整個黑色幽默的氛圍更加濃厚,確實整個過程都是在打打鬧鬧中完成,又讓人覺得好笑又好玩,反轉微妙,很有意思。兩夥人的對抗,更像是一個捉迷藏的遊戲,通過鈞瓷這樣一個紐帶,讓人感受人物的豐滿立體,各種搞笑橋段的演繹,頗像是舞臺劇的呈現,每一個場景裡都有意而為之的設計,也正是這種設計,不僅讓整個故事講述起來跌宕起伏,很有意思。同樣也讓觀眾覺得,即便是每個場景單獨拿出來,也完全是一段幽默劇,可見編劇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收藏、買賣、造假、報導,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更像是一部將傳統文化呈現的一部戲。影片的取景,都頗有地域特色,也都是當地最有名的地標建築,通過故事的融入,讓這些最知名的地標建築最有生機的呈現,也不失一種最有益的探索。看上去是在講盜墓,但最終回歸到話題本身,通過鈞瓷的尋找與探尋,還是在告訴大家如何保護我們最寶貴的文化精髓。當然,幽默風趣只是其表,觀眾一笑到底的背後,是文化、旅遊和風土人情的最有力的推介,也算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市場探索,很有方式方法。
演員們將小人物身上的靈魂最淋漓盡致的刻畫,看似表現得不露痕跡,其實也是一種最真誠的表達。也正是這種看似沒有刻意的幽默,呈現出來的效果才最好笑,這也是演員真正吃透了人設的定位,當然也通過自己最為流暢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最為真誠質樸的表演。同樣,影片的妙趣橫生,也斬獲了第四十九屆休斯頓國際電影節金獎,可見,影片質量得到業界認可,實屬難得。可以說,《一團亂麻》是盜墓題材的另一種解讀,讓人笑到合不攏嘴,確實很了不起。(文:撫摸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