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人生如何快活?寫寫歌詞唱唱歌!

2021-02-13 好玩的國學

在上一講,我們講了劉禹錫那不服輸服軟,打死也不服的人生。了解了劉禹錫的一生,其實我們就可以明白,儘管劉禹錫最好的年華都在貶謫生涯當中度過,儘管遠在蠻荒之地,劉禹錫過得未必不快活。一個強大的人,必定有他的獨門心理調適機制,劉禹錫的獨門絕技就是,看書寫詩看楚人歌舞,替百姓寫歌詞,這些愛好成就了大詩人劉禹錫,更成就了中唐以來專業詞人劉禹錫。

在中國文人的生命歷程中,遭遇貶謫,在生命最燦爛的年華,被驅逐出朝廷的中樞,到窮鄉僻壤蠻荒之地去反思,去度過餘生,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如何度過那些寂寞荒涼的貶謫時間,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性格堅強的人,將被流放到蠻荒之地當成是生命中的一段奇遇,快速融入當地的風土民情之中,酒照喝舞照跳歌照唱,比如劉禹錫;再比如宋代的蘇東坡、歐陽修、黃庭堅等人;再比如流亡到貴州最終龍場悟道的王陽明等,他們用豪放曠達和通脫的生活態度,用超越生活苦難的意識,書寫了一段別樣的人生。

但也有悽悽惶惶悲不自勝者,比如韓愈和柳宗元。韓愈剛剛收到被貶謫的命令之時,就立馬寫詩說,「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他立馬就想到了死,告訴前來送行的侄子說,「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柳宗元更為悽悽慘慘戚戚,始終未能走出生命的低谷,最終在柳州鬱悶而死。

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生命歷程類似,但很有可能最終結局不同。關鍵是能否建立一種心理調適機制。劉禹錫在大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依然能夠活得優哉遊哉,支撐他的是唱歌。他興趣盎然地和當地老百姓一起唱歌,唱著還不夠,還要學習當地民歌的曲調與風格,主動為他們填寫歌詞。通俗地講,就是用當地的曲調普及中原文化,推廣普通話。他這種向當地民歌學習主動以曲調填詞的做法,不知不覺中開啟了一個新時代,從詩人們偶然為之的寫詞,到主動按照曲調去填詞,詞的新時代在劉禹錫手中正式開始。

劉禹錫被貶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湖南常德、重慶奉節,都是湘楚之地,民風好巫,情感熱烈。當年屈原被流放沅湘之地,也曾經披髮浩歌,而當地的民眾,在節日祭祀等重大的活動當中,喜歡載歌載舞,喜歡對歌賽歌,因此民歌特別發達。而當地流行的一些曲調,讓長期在北方生活的劉禹錫感到新奇,如劉禹錫寫道:「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這是說當地流行的「桃葉詞」與「竹枝詞」。劉禹錫的《踏歌詞》還寫道:「日暮江南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愁」。總之,在劉禹錫看來,此地就是別有洞天的桃花源;是山與水的世界;是熱情如火的世界;更是歌與曲的世界。

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素來曠達的劉禹錫,乾脆就像後世的蘇東坡一樣,「此心安處是吾鄉」,學會了當地的民歌,而且水平極高,我估計劉禹錫的水平可以與當地的「劉三姐」對唱,儼然就是北方來的「劉三哥」。白居易曾經寫詩說,「幾時紅燭下,聞唱竹枝歌」,意思是說,老劉啊,我們什麼時候能再見面,在紅燭的搖曳中,聽你唱竹枝歌。白居易還說,「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看來這劉禹錫唱當地的民歌,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劉禹錫沉浸在當地百姓的民歌對唱中,用當地的曲調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傳唱度很高的詞。《竹枝詞》:

山桃花紅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這是劉禹錫用當地的民歌曲調填的詞,也是一首美麗的但無限悲傷的戀歌。山上桃花燦爛,宛如女子美麗的青春容顏,也暗示了女子愛得如桃花般濃烈;一江春水繞著山而流,這暗示女子的心已經被情郎勾走。這兩句表面寫景,實際上有濃烈的情感暗示。「山桃花紅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這兩句是樂景,寫熱烈的情感,但後兩句則飛流直下,寫無限的悲傷。「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花紅易衰就像是無情的情郎,熱情很快散去,而女子那無邊的哀愁,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惹人喜愛,其實看來,應該是抄襲劉禹錫的。

又如《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這是一個天朗氣清江水如鏡的好日子,一對青年男女在江邊對歌,「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這就是民歌當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女孩子想,這個人到底怎麼樣?到底愛不愛我?說它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下雨吧,東邊卻晴空萬裡。同樣的,你對我,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呢?這體現了一個懷春的少女見到意中人之時,那種心如撞兔又忐忑不安的心情。

再比如他的《浪淘沙》: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這首詞應該是劉禹錫的座右銘,是他價值觀的體現。劉禹錫說,讒言怎麼會像浪一樣深,也不要說我老劉這樣被貶的人,會像沙子一樣會沉下去。淘金的人千萬次的淘洗,洗掉了狂沙,才能見到真金。

劉禹錫借這首詞,是想說兩個問題,第一,我劉禹錫堅信自己是正確的,所以我不低頭不認輸,堅持到底;第二,我劉禹錫堅信自己就是真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堅持到底,總有雲開月明之日,總有歷經風雨見彩虹之時。

我們可以看到,劉禹錫的《竹枝詞》與《浪淘沙》,這些都是七言,句式整齊,和近體詩沒啥區別,要是劉禹錫也有詞那樣的長短句,就說明劉禹錫真的會寫詞。事實上,劉禹錫還真的寫過長短句。那是和的白居易的一首詞,用《憶江南》的詞牌寫的。《憶江南》: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這是一首傷春之詞。一般詞人的傷春之詞,會寫花兒落去殘紅遍地,引起我們的傷感,但劉禹錫這首詞,卻是獨闢蹊徑。從春天對人的告別,對人的依依不捨寫起。春天快要走了,在她臨行的時候,告別洛陽的人們。如何告別的呢?你看那柔弱的柳枝隨風飄搖,像是揮一揮衣袖舉手告別;你看那花兒沾滿晶瑩的露水,仿佛是被離別的淚水浸溼的頭巾。下一句則是寫人。寫一個懷春傷春的女子,在殘春之中獨行獨坐獨自傷悲獨自寂寞,可以說構思巧妙渾然天成。

這首詞真正的偉大之處,倒不是劉禹錫的填詞技巧,而是劉禹錫在寫這首詩時候,備註的幾個字。劉禹錫說,「和樂天春詞,依曲拍為句」,這是中國詞史上首次明確說明依曲調填詞,這也足以證明,劉禹錫和白居易是依曲調填詞的先行者。

劉禹錫的一生,做到了「三不」,不服軟,不服輸,不服就幹!劉禹錫給我們的啟示是,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總有雲開月明之時!

相關焦點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詩豪劉禹錫
    公元772年,大詩人白居易在新鄭出生不久,另一位詩人劉禹錫在離他不遠的滎陽也誕生了。很多人對劉禹錫的印象,來自中學課本裡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自信又開朗;別人寫秋天總有些傷感惆悵,他卻是興致勃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豪情萬丈,百折不屈,正是「詩豪」劉禹錫的精神寫照。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文章寫得十分好,還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
  • 詩豪劉禹錫:一路追夢,一路高歌
    詩豪劉禹錫曾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風雲少年。因為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他「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不屑,令官場的蠅營狗苟之輩對他恨之入骨。從此開始了他「一路被貶,一路追夢,一路高歌」的傳奇人生。       三十三歲的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又被遷任為連州刺史及安徽和州通判。他這一貶,就是23年之久!
  • 歌妓一唱歌劉禹錫和白居易就想哭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白居易《問楊瓊》在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開元盛世」,當時的經濟、文化一度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詩人,寫下了內容異常豐富的詩歌,這些詩人當中,李白和杜甫沒事兒愛喝點兒小酒、王維和孟浩然喜歡縱情山水,而白居易和劉禹錫這對好朋友呢就樂意聽歌妓唱曲兒,古人唱歌未有曲調先有情,一不小心就能把這兩個大老爺們兒給唱哭了。
  • 《秋詞》劉禹錫 | 別樣的秋天!別樣的詩豪!
    我是康震,今天咱們一起來聊一聊中唐的著名詩人劉禹錫創作的《秋詞》。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當中有很多漂亮的詩詞,劉禹錫的這首《秋詞》就出現在詩詞大會的第六集。第六集當中我沒有參與現場的點評,但是我特別喜歡這首《秋詞》,所以今天特別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秋詞》一共寫了兩首,我們今天重點講其一,一會可以再把第二首帶上一塊說一說。這首詩是怎麼寫的呢?他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詩豪劉禹錫:前半生位極人臣,卻因永貞革新三起三落,終辭官隱居
    他,以達天知命、笑看人生的不凡氣度,展示自己的堅毅高潔、錚錚傲骨。他,以奔騰流走的生命活力,超越苦難,走向未來。他,就是詩豪——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生於公元772年,唐朝著名詩人,和白居易共稱「劉白」。並被白居易稱讚為「詩豪」,意思指詩人中的豪傑、出眾者的意思。後人便也據此而稱之。
  • 「詩豪」劉禹錫最經典的10首詩,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劉禹錫,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他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劉禹錫 《踏歌詞四首》 賞析
    《踏歌詞四首》劉禹錫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 不平則鳴——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陳可抒講座實錄)
    一,詩豪,詩中豪傑劉禹錫,曾經和柳宗元並稱,時稱劉柳。當時在政壇上,有四個人是一夥的,人稱二王劉柳,另外的二王是王伓、王叔文,而其中,劉禹錫和柳宗元又在文學上惺惺相惜,所以又被拿出來並稱「劉柳」。後來,劉禹錫和白居易相唱和,又稱「劉白」。
  • 劉禹錫筆下30句驚豔了歲月的詩詞
    劉禹錫,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
  • 相聚時難別亦難,分別時白居易和劉禹錫共寫一詩,溫暖了整個大唐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個是詩王,一個是詩豪,都生於大曆七年,也都在二十多歲時入仕為官,卻從來沒有見過面。這並不是雙方有嫌隙,而是在政治風雲中,兩人都不斷被貶謫外放,始終沒有緣分相見。直到寶曆二年,在55歲那年,這兩位偉大的詩人終於在揚州相會。在酒宴之上,白居易寫下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表達了對劉禹錫仕途坎坷的無限同情。
  • 劉禹錫:世道如頹波,我心如砥柱
    這是硬骨頭的劉禹錫。     孤標傲世的劉禹錫。     光耀史冊的劉禹錫。(一)一代詩豪  這兩年,越來越喜歡劉禹錫。  一方面是他的詩真叫出彩,一方面是他的人真叫豪放。  以前對「詩豪」這一稱號的認識是很模糊的。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有一種大徹大悟之感,懂了也就明白了人生
    劉禹錫,字夢得,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也被後世稱為「詩豪」,他的詩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深刻,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所以讀他的作品最是能夠讓人明白什麼是人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 《瀟湘神》 劉禹錫
  • 【今日頭條】陳寶田:讀人物傳記隨感錄——劉禹錫
    讀人物傳記隨感錄——劉禹錫 陳寶田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1-2]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4]之稱。
  • 面對流言蜚語,劉禹錫的《浪淘沙》說透了,灑脫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還有一位詩人,他為人正直豪邁,敢於仗義執言,加上他力主革新朝政,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向他襲來,他也一度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但面對流言蜚語他卻有解決之道,他就是劉禹錫。劉禹錫曾經寫過題名為《浪淘沙》的組詩作品,闡述了世事流變之理,其中的第八首表達遷客的情懷,也揭示了面對流言蜚語的處世之道。
  • 劉禹錫《陋室銘》:身在陋室 心境高潔
    這是詩豪劉禹錫高貴品格和不屈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他無視物質的簡陋,追求精神豐滿和不陋的最本真的表現。一篇《陋室銘》將他亦古亦今的詩文藝術特點和泰然自若的人格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了後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書寫】書寫專家:楊明臣(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講解專家:酈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唐代大詩人、人稱詩豪的劉禹錫的千古名作
  • 劉禹錫最有名的七言絕句,句句寫景,白居易:已被徵服!
    劉禹錫是中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白居易交好,二人合稱「劉白」。劉禹錫被譽為「詩豪」,這個說法就是始於白居易,雖然說白居易最好的CP詩人是元稹,但是白居易對劉禹錫的才華是相當尊敬的,他曾評價劉禹錫「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 酈波解讀劉禹錫《陋室銘》:身在陋室 心境高潔
    這是詩豪劉禹錫高貴品格和不屈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他無視物質的簡陋,追求精神豐滿和不陋的最本真的表現。一篇《陋室銘》將他亦古亦今的詩文藝術特點和泰然自若的人格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給了後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指導)【書寫】書寫專家:楊明臣(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講解專家:酈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唐代大詩人、人稱詩豪的劉禹錫的千古名作
  • 劉禹錫與牛僧孺的情仇往事:做人不要太牛僧孺,做人要學劉禹錫!
    牛僧孺又去拜訪了文壇領袖劉禹錫。劉禹錫已經成名於詩壇,被譽為「詩豪」,且在朝為官前途一片光明。牛僧孺遞上文章,劉禹錫一邊與其他客人談笑晏晏,一邊用筆快速修改牛的作品。劉禹錫改得認真,劉松如卻萬分氣憤,牛覺得劉在大庭廣眾之下羞辱了他,沒有給自己留足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