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冰冰和李晨都「我們」了,那美食界的尤物中有哪些「我們」堪稱絕配呢?
「肉燕+魚丸」
爽口的肉燕和Q彈的魚丸,天造地設的一對!
連江肉燕:又稱太平燕,是連江風俗中的名菜。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
連江魚丸:是富有連江地方特色的漢族小吃之一。口感好,筋力佳,久煮不變質,松漲率好,色澤潔白玲瓏晶亮,質嫩滑潤清脆,富有彈性,味道鮮美,具有特殊的海鮮風味。
「碟biang+花生漿」
連江點心的標配,我們約嗎?
連江話「碟biang」即海蠣餅,福州連江、莆仙等一帶傳統的漢族風味小吃。酥脆香甜,沾蒜泥醬醋,更爽口宜人,圓形,色金黃,殼酥香,餡鮮美。
花生漿之於八九十年代出生的連江孩子,就像奶茶店之於現在這一代的孩子。
「紅糟+鰻魚」
紅糟和鰻魚在連江就是最佳搭檔!
紅糟是連江菜的特色調料。顏色赤紅,酒香濃鬱。不少土生土長連江人,根深蒂固地喜歡紅糟。紅糟蒸鰻魚是一種常用的做法。
「龍眼+稀飯」
夏天消耗熱量多,龍眼負責補充,稀飯負責解暑!
老連江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的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有滋補養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連江很多人小時候到了處暑節氣也是這樣吃。
「臥威+豆漿」
連江早七點標配,你們一定不要分手!
連江話「臥威」即芋粿,連江傳統風味小吃。皮呈金黃色,外酥香,內軟嫩,味美適口,多與鼎邊糊、肉粥、鴨羹粥、豆漿等配食。
「鼎邊糊+碗糕」
每年立夏,鼎邊糊的真愛一定是碗糕!
由於連江初春乍暖還寒,容易生病,古時為了提醒人們,特在入夏第一天舉行「過節」儀式,謂之「做夏」。這一天,家家戶戶磨麥粉,磨米漿,做煎餅,炊碗糕、井糕,煮鼎邊糊。連江立夏鼎邊糊配碗糕這一絕配,在清代就有記錄。
「荔枝肉+土豆」
連江地道的荔枝肉註定要和土豆在一起!
荔枝肉作為連江傳統的名菜之一,至今有著兩三百年的歷史,荔枝肉因為口感嫩滑,酸甜可口,形色味皆似荔枝得名。正宗的荔枝肉選用豬後腿肉,加入土豆、香醋、白糖、醬油等佐料製作而成。
「連江八寶飯+紅蟳」
地道的連江八寶飯,
配以上等的紅蟳,太幸福了!
八寶紅鱘飯是一道連江傳統佳餚。以紅鱘為主附於鴨肉肫等八種原料與糯米一起蒸熟而得名。它具有治療營養不良、調理、健脾開胃、調理、清熱去火調理的功效。這道味口味鹹鮮味,軟、糯、香、醇,獨具風味。南門兜老字號「醉仙樓」的八寶飯更是多少福州人童年的回憶。
「肉鬆+飯」
連江人哪個人小時候沒有肉鬆配過飯?
連江肉鬆是福州傳統名牌佐餐食品,清鹹豐六年(1856年)由林鼎鼎創製。用豬瘦肉、紅糟、白糖、醬油、熟油精製成的細絲狀食品,食之酥甜脆,油而不膩,入口自溶,鮮美可口,是連江的名特食品之一。
「哈油+?」
哈油百搭!連江人都離不開它!
連江話「哈油」即連江蝦油,又稱魚露。不少如今身在國外的連江人,平時仍要到華人商店尋找購買蝦油用於烹飪,連江人的一生,似乎已經離不開蝦油了。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