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英國低齡留學大潮已成趨勢,對於如何選擇學校,GCSE和A-Level排名依然是眾多家長考量的首要標準,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英國學校的排名。
什麼情況下看排名?
申請私立小學不看排名
英國私立小學學制比較長,孩子從3歲的幼兒班讀到12歲8年級畢業,9年級時升入中學(女孩子7年級時也有一次升學機會)。中學會提前一年至三年對有意報考的小學生進行筆試、面試、體驗等考核,例如報考著名的伊頓公學9年級入學的學生需要在6年級結束前完成報名和考核。因此我們將英國頂級的私立小學稱為「預備制小學」,顧名思義,這些小學是為重點中學預備和培養優質生源的。小學生們在提前一至三年拿到中學的有條件錄取通知書後還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在8年級畢業前還要參加一次由英國私立學校考試委員會出題的全國統考,英文名叫Common Entrance Exams,簡稱CE,並達到一定分數線後才可以順利升入心儀的中學了,而這個分數線往往是55-60分之間,並不太高,考生只要正常發揮基本都可以達到。可以看出,比起簡單的成績排名,英國人更看重學校的綜合實力。它的傳統、它的學生未來去向和它為學生帶來的附加價值,比如它的人脈,都是比成績排名更重要的東西。希望家長們也能理性看待各大私校榜單,為孩子選擇真正適合的學校。
評判一所預備制小學水平可以參考該校畢業生去向和拿到中學獎學金的人數。頂級預備制小學往往將畢業生考入重點中學的名單和獎學金名單作為金字招牌。
申請私立中學要參考排名,如何參考?
製作GCSE (中考) 和A Level (高考) 排行榜是英國媒體及教育機構每年的常規動作,典型的有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發布的Top 100 Secondary school GCSE Ranking (中考成績前100名學校排名) 和Top 100 Secondary school A Level Ranking (高考成績前100名學校排名)。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是由英國私立學校協會ISC依據GCSE和A Level考試成績發布的英國私立中學成績排名。
THE TELEGRAPH英國電訊報排名
英國電訊報發布的排行榜是將英國公校和私校的考試成績做綜合排名,考慮到學校間水平不盡相同,採用的指標也更加考慮到廣泛性。GCSE成績排名是以取得(包括數學和英語科目)至少5個A*- C成績的學生佔考生總人數的百分比作為第一要素。在5個A*- C成績佔考生總人數的百分比指標相同的情況下,再按照平均成績點數來排名,強調對GCSE階段的數學和英語成績的考核,避免學校重點抓副科的成績。
同時,根據2018年《每日電訊報》(Telegraph) 公布的英國私立學校委員會 (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 對各校成績的排名可以看出,卡迪夫中學 (Cardiff Sixth Form College) 仍然以絕對優勢穩居排行榜首位,A-A*高達88.5%;而一所只有28人參加考試的牛津國際學校 (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的優秀率也達到了83.54%。它們都是只提供A-Level考試的Sixth Form學校,選擇的科目都是適合中國學生的數理化,在強項上能夠最大發揮,因此優秀率極高。一些校長坦言,在學術排行榜上,有一些學校的排名直線上升,其成功「秘訣」很簡單,即從東亞招來一批學生,使其就讀數學、物理、化學,考幾門A*,排名自然就上去了。這些學生就像「學術外援」一樣,把學校變成了「學術工廠」。但這些成績的背後,根本無法體現家長關注的其他方面。」
排名只是學術水平的一項參考,我們建議家長不要被榜單綁架,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能力,考慮一所學校的學生具體選擇了哪些A-Level科目來考,這事實上很難精準來比較,相比理科,文科是很不容易拿到A-A*的。而大學錄取時,也會對不同的A-Level選考科目有分數要求,家長們需要根據孩子具體的情況、學校的特色、甚至是報考專業對口的A-Level成績來綜合評定一所學校的表現。另外,如果一所學校有GCSE成績,我們還可以參考相關結果,來判定學校在中學階段的教育質量是否穩定和一致。例如,有的學校在GCSE上表現平平,但在A-Level中卻忽然名列前茅,這可能說明該校在16+時是有選拔機制而非全部直升的,或是在這一階段招收了許多國際生來提升分數。
The Telegraph的GCSE和 A Level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校的教學水平,但由於許多非常優秀的私校並未參與排名,所以結果不免有些片面。同時,英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各個階段教學目標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GCSE的排名。
公立學校 VS 私立學校
經費來源
公立學校的教學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教學經費按學生人數下撥,人均5000多英鎊/年。而私立學校教學經費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以及財團和校友的資助,人均超過16000英鎊/年。由於教學經費的匱乏,公立學校在教學設置上限制較多,相對更加集中在政府的規定動作上,集中教學力量投入在規定課程的教學,對非考試科目的教學和活動上投入較少,教學目標上更是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有些排名非常出色的公校,甚至會出現提前一年教授GCSE內容,提前一年進入準GCSE狀態。由於有些非常優秀的私校是參加IGCSE考試,而IGCSE考試成績沒有被統計進入TOP 100中學排行榜,因此GCSE成績的TOP 100中學排行榜中公校入選比例遠遠高於私校的情況,並不表示GCSE階段公校的教學水平就是比私校好,相反,私校的教學更有特色。
相對於公校財務的窘迫,英國私立學校不單單在學生的學術教育方面投入很多的時間、資金和精力,對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極為關注。
公立學校 VS 私立學校教學優勢
英國私校在人才引進、設施建設以及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懷等軟硬體方面明顯優於公立學校。英國私校小班教學,每班5至20名學生,冷門學科甚至能夠做到一對一教學,目的是可以實時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從而達到幫助、支持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效果。英國私校不論規模大小,都有著齊全的設施以及豐富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之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除了常見的各種球類運動和高爾夫、馬術、芭蕾舞、擊劍、划艇、遊泳、體操等項目,冬天去歐洲學習滑雪,夏天到海邊學習帆船等自選活動也是私校常見的加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私校學生雖然只佔英國學生總人數的7%,卻拿到41%的牛津劍橋錄取名額也就不足為奇了。
私立學校最有價值的地方未必是她在成績排行榜上的排名,而是能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的全才教育。正如有著一千一百年歷史的韋爾斯大教堂學校的校訓「Be Yourself」 – 「做最好的自己」。
學校成績排名是反映學校基本情況的重要指標,但未必是絕對有效的指標,有很多私校對於這種成績排名不屑一顧。英國名校惠靈頓學院已經與伊頓公學、聖保羅公學、溫徹斯特公學聯手,不提交A Level和GCSE結果,不公開排名。
英國的私立中學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始終圍繞著學生個人興趣專長和未來事業的發展,把傳授文化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個人修養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相結合,培養學生成為正直、勇敢、有愛心、有責任感、有修養、有學識、有能力的全才。在學校的選擇上,沒有一種排名是絕對科學的,也沒有一種排名是絕對全面的。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可以適當參考排名,但不能一味迷信排名。學校的歷史和辦學特點、對學生的管理、軟硬體設施、師生的精神面貌、畢業生去向都是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
作者:英萃教育專業顧問團隊優秀顧問 楊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