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奧黛麗赫本的故事,才知道天使來過人間

2021-01-10 極致研習社

1619年撒尿男孩小於廉「降生」在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布魯塞爾,他用勇敢和善良讓世人看到了天使的模樣。300年後的1929年,又一位精靈降臨在這座城市,用她的愛徵服了全世界的心。她的名字叫奧黛麗·赫本。

她向世界展示了一位女性的開朗、自信、優雅、高貴、才華和美貌,集世間美好詞彙與一身。這位美麗的女子也在人生苦難與黑暗裡穿行而過,掙扎彷徨,最終勇敢跨越其上,不斷充盈內心堅守自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光輝大道,而她的精神和她的美貌一樣動人。

01

1929年的春天,上帝親吻了一位精靈的臉龐,奧黛麗降臨人間。

美麗的歐洲之城布魯塞爾風和日麗,充滿藝術氛圍,母親艾拉是擁有荷蘭王室直系血統的女爵,父親羅斯頓英俊非凡,他們的家豪華而尊貴。羅斯頓認為他的祖先是蘇格蘭瑪麗女王的第三任丈夫詹姆斯·赫本,因而他將奧黛麗·羅斯頓的名字變為奧黛麗·羅斯頓·赫本。一切看起來都那麼美好。

只是這一場人間之行因為帶有使命註定歷經磨難。

六周後,小奧黛麗患上了百日咳,劇烈咳嗽之下身體變紫並停止了呼吸。情急之下艾拉不斷拍打她的屁股,奇蹟出現了,小奧黛麗活了過來。

稍大一點的奧黛麗便明白自己的家並不幸福。父母總是無休止的爭吵,年幼的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可能快的把學會的一段音律、一支舞蹈展示給父親看,獲得父親的一個微笑,但羅斯頓因為激進的親德思想,對艾拉和奧黛麗極端冷漠,奧黛麗變得沉默而憂傷。

六歲的那一年,是小奧黛麗無比悲傷的一年。那一年父親毫無徵兆地收拾衣服,離開家,再也沒有回來。這種不告而別,對奧黛麗造成了永遠的傷痕,讓她一生都不相信會有永恆的愛。24年後名滿天下的奧黛麗通過多方途徑找到父親後,希望可以同父親見上一一面,而蒼老而神情驕傲的羅斯頓像雕塑一樣站在那裡,依然沒有表露出自己的親情。

奧黛麗·赫本與父親

也是在這一年,母親因為時政的原因,將她送往了英國一所貴族學校住校,遠遠的離開了家。年幼的她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常常因為口音遭到同學的嘲笑,內向而自卑地躲起來暗自流淚。

那時的她,唯一的愛好就是吃巧克力,這個一緊張就吃巧克力的習慣延續到長大成人。

這份並不美好的童年很快又被二戰蒙上更恐懼的陰影,十歲的奧黛麗親眼見證了人性的殘酷。

戰爭讓奧黛麗一家的財富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奧黛麗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先後失蹤,她親眼看著自己的親友被槍抵在牆上,然後遭到納粹殺害。

但是即便在那種環境下,小小年紀的奧黛麗便明白自己該做什麼。她勇敢的利用舞蹈演出為反抗軍籌款。但是不久她被德軍抓住裝在軍用卡車裡。生死之際,車隊半路停了下來,士兵們跳出車外欺負過路的猶太人,奧黛麗趁機跳車逃脫,倖免於難。

還有一次,奧黛麗從容走進森林假裝採花,幫助反抗軍找到躲在山裡的英國傘兵盟友,並傳遞消息。返回時,兩名德國士兵用槍把她攔下。面對質問,她強壓心中的恐慌,裝作聽不懂德語,並把手中的花送給他們。奇蹟再次降臨,兩名德國士兵接過花,竟放她離開。

多年後回憶往事,她並不認為自己是英雄,她認為那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儘管那時她才十幾歲。

15歲那年飢餓讓奧黛麗再次直面死亡。

她和母親待在外祖父鄉下的房子裡,沒有暖爐和食物,每天吃一片草做的麵包或者鬱金香的莖。她極度營養不良,患上了嚴重的黃疸,全身呈現可怕的顏色。艾拉一度以為她熬不過去了,而奧黛麗選擇用拼命看書的方式緩解飢餓。

好在戰火不久平息,當第一批英國士兵從她的窗前走過時,英國香菸的氣味成為了她定義自由的一種特殊氣味,並在以後遇到困難的日子裡,不自覺的選擇吸菸。隨後,紅十字會的一個組織為他們帶來了食物,這個深刻的印象讓奧黛麗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終生都懷有感激之情。

02

戰後奧黛麗繼續追逐她的芭蕾夢,並有幸拜在英國芭蕾舞創始人瑪麗·蘭伯特門下,興奮地奧黛麗覺得命運開始向她伸出友好的手。

但是戰爭耽誤了奧黛麗學習芭蕾最好的年華,17歲的奧黛麗身高接近一米七,已經超出了芭蕾舞演員的標準身高,長期的營養不良,她的肌肉成長和發育已經被嚴重影響,即便當時奧黛麗被公認為最勤奮的學生,依然被蘭伯特依然判定成為不了一流的芭蕾舞演員。那時這個在戰亂和飢餓中支撐自己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奧黛麗直言「幾乎想去死」。

儘管如此,她對那段經歷依然非常感恩。多年刻苦不懈的訓練,鑄就了她身上獨特的高雅氣質,她養成了專注和自控,這些品格讓她在日後的電影生涯閃閃發光。

也是在那段求學芭蕾的日子,因為貧困,奧黛麗接拍了銀幕處女作《荷蘭七課》,儘管影片飽受詬病,她鏡頭也不足一分鐘,但這段經歷給了奧黛麗一個提醒,在舞蹈之外,還有一條可以嘗試的路。

1948年10月,奧黛麗離開了熱愛的芭蕾舞學校,將目光投向了劇團。命運的在她堅韌和勇敢下轉折了。

這一年,美國音樂劇《高跟鞋》劇組來倫敦首演,奧黛麗從三千多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儘管每周只有八磅的微薄薪水,儘管劇評裡連她的名字都沒有提到,她依然是劇組最努力的一個。

而每一個努力的人都不會被薄待,很快製片人塞西爾·藍道注意到了這個瘦弱卻勤奮的女孩,並向她發出了新音樂劇的邀請。此時的奧黛麗最大願望就是為自己和母親尋得一分收入來源,她並不清楚一條輝煌的星光大道在自己腳下徐徐伸展。

03

接下來的日子裡,奧黛麗的演藝之路順利開啟,從《韃靼醬》到《雙姝豔》,儘管她在觀眾眼中依然默默無聞,但她展現的紮實的舞蹈功底與「清新感和性靈之美」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睛。

而她也早已懂得,任何事情,只要決定去做,就傾盡全力。餘下的交給時間。

奧黛麗成功籤約華納兄弟旗下的聯影影業,她和艾拉的生活不再為帳單發愁。

奧黛麗努力提升表演能力,盡全力縮小自己和專業演員的差距。她一以貫之的謙虛和勤奮讓她收穫了所有人的喜愛。

1951年9月的一個早晨,奧黛麗接到公司一個電話,要求她去試一試派拉蒙公司即將拍攝的電影《羅馬假日》的演員應徵。奧黛麗彼時並不知道導演威廉·惠勒的大名,她把這次會面當成了一次平常的應徵,這讓奧黛麗非常放鬆,幽默機智的和惠勒談話。隨後的試鏡,已經完成表演的奧黛麗並不知道拍攝仍在悄悄繼續。她伸了個懶腰,俏皮的衝旁邊人做了個鬼臉,她不知道自己無意的表演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惠勒當即拍板,這個自然率性、活力四射的女孩就是他要找的公主。緊接著,派拉蒙公司以前所未有的高價條約和聯影公司籤下了借用奧黛麗的合同,而《羅馬假日》這部劇情簡單的影片在她的演繹下熠熠生輝,直接衝上了奧斯卡熒幕。

《羅馬假日》

她像一隻美麗的精靈,輕輕眨了一下迷人的眼睛,整個世界沸騰了。

然而奧黛麗並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奮。

童年的經歷給了她極大的冷靜和克制,但是也給她留下緊張和不安。人們對她的描述與讚美,簡直到了詞窮的地步,而奧黛麗卻認為自己表現的不夠好,甚至擔心到了食不下咽的地步。

幸運的是她在工作中認識了很多終身的朋友。比如康妮·沃爾德,比如格裡高利派克,比如紀梵希。

《羅馬假日》讓觀眾記住了天使的臉龐,而《修女傳》展現了奧黛麗的靈魂。

《修女傳》

去掉了紀梵希設計的華麗服飾,穿著厚厚的修女服,沒有完美的妝容,每天汗流浹背,她留給觀眾的,只有表情豐富的臉龐。她憑藉眼睛和微妙的表情創造了一個在宗教與現實之間歷經心靈折磨而逐漸成熟清醒的角色。一位影評人這樣點評:那些認為奧黛麗總是一個女孩的人,可以閉嘴了。她把內心深處複雜的情感,高明的呈現在大家面前。一起合作的演員這樣形容她:

「奧黛麗完全不吝嗇自己,這邊條件那樣艱苦,她總是那麼招人喜愛,對每個人都謙卑有禮。她非常勤奮,她的工作深深鼓舞了我們。」

奧黛麗晚年的親密友人沃德斯說:

「修女傳是最能反映奧黛麗個性的一部影片,她就像路加修女一樣,善於思索和反省。她在騷動和混亂時,在面對無法擺脫的困境時,就像劇中的角色。」

是的,她一直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心靈,修補自己的不足,努力想抓住每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04

嚴苛的導演惠勒說:

奧黛麗是一個能吃苦耐勞的女孩子,她在工作中的不懈努力讓人嘆服,在美麗的女孩子中,她屬於那種快要絕種的類型。

導演弗雷德金尼曼說:

在25年的時間裡,我非常驚訝於奧黛麗演技的巧妙和穩定的進步,對於每一場戲都有獨立表現,已經深入她的潛意識。

她的化妝師凱文奧克恩說:

我們最需要向奧黛麗學習她那種樂觀、勇敢面對生活的態度。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官員克裡斯塔·羅斯說:

奧黛麗有一種少見的聆聽朋友講話並給予恰當建議的本領,這是出於她的本性。

兒子肖恩說:

她首先是一位母親,然後是我最好的朋友,在這之後,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員。

奧黛麗給我們在熒幕上留下了一個個經典的形象,舉手投足間散發無窮的活力和魅力,《羅馬假日》裡側頭撩發的調皮,《甜姐兒》裡釋放舞蹈夢想的活潑,《蒂凡尼的早餐》裡那聲晚安的嫵媚,《修女傳》裡緩緩走出教堂的身姿裡那抹堅定……

《蒂凡尼的早餐》

她瘦弱的身體不管角色如何變換,那個堅持著自我的心從未改變。

其實她最想做的一直是自己。

複雜的演藝圈,她抵得住誘惑,始終堅持自己的本色。

在宣傳《羅馬假日》時,派拉蒙公司要求她把赫本的名字改掉,避免和當時的大明星凱薩琳·赫本重名,初露頭角的奧黛麗情願放棄影片,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戰爭與和平》化妝師因為她是平胸,叫她墊胸、戴上一條項鍊,但是奧黛麗「堅持自己的本色」。

《戰爭與和平》

在當時性感主義當道的年代,奧黛麗從不會去模仿別人,每一款造型都是最時尚的自己。她對時裝造型和服裝搭配總有著自己的主見,並鼓勵女性穿出自己的特色。

1996年《Harpers&Queen》雜誌進行過一項調查,選出當代最美的女性,奧黛麗依然高居榜首,儘管那時她已去世三年了。

兒子肖恩的降生,讓渴望做母親的奧黛麗欣喜萬分。奧黛麗答應過小肖恩至少陪他2000個小時,在拍完《盲女驚魂記》後,為了多陪伴肖恩,她果斷息影八年,儘管那時她的名氣如火如荼,《盲女驚魂記》更是第五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肖恩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母親:

「她從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會為任何原因改變自己。」

讓她改變的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愛。

05

奧黛麗一直渴望一份終身相伴的愛情,她把家庭看得比事業更重。

她的心裡一直有一片空白。

曾經有一名法國歌手和詞作者卡塞爾·勒朋第一個走了進來,可是隨著《韃靼醬》的拍攝結束移情別戀,他沒有珍惜這份感情,讓初嘗愛情的奧黛麗非常受傷,雖然誰也沒有見過奧黛麗為此流淚,但從那時起她養成了抽菸的習慣。

有人說奧黛麗身上散發著一種特殊的氣質,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孤單無助,需要你來拯救,這樣的特質在她的很多作品裡都能感受得到。即便日後她成為影后,被很多人崇拜,奧黛麗依然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也許在她的內心世界裡,總有一種擔心,幸福會不告而別。

她選擇了亦父亦友的梅爾·費勒做她的終身伴侶,為了能和梅爾多待在一起,她拒絕很多好片約,選擇的影片都儘量有梅爾的出演。可是奧黛麗的才華遠遠超過了梅爾,梅爾心裡難以平衡。傳記作家查爾斯·海厄姆對此有深刻的看法:

「奧黛麗在與梅爾的婚姻中,她無疑是梅爾的附屬,梅爾在一定程度上用男性權威控制著奧黛麗。」

奧黛麗小心翼翼地維繫著這份感情,她瘦得不成樣子。

可是當這份感情走到終點,奧黛麗也沒有責怪過梅爾。

奧黛麗與梅爾

正如紀梵希所言,即便是在最差的情況下,奧黛麗也從不說梅爾先生的壞話,她已經做出了巨大妥協,以挽救婚姻。

這是傾注奧黛麗全部情感的愛情。

她的第二任丈夫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在她遭遇婚姻失敗的低谷時巧遇,又在她懷孕期間對感情不忠,她被多蒂傷的徹底,但卻與他的家人一直保持很好的關係。

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迷失自我的感情讓她不能好好的做自己,她被綁縛住了翅膀,無法飛翔。

肖恩說:

母親相信在愛的世界裡,只要認真付出,就會換來同等回報,但現實世界同她想像的世界完全不同。

兩段失敗的婚姻讓奧黛麗逐漸懂得了自己想要的感情和自己適合的人。

奧黛麗·赫本與安德烈·多蒂

《修女傳》的拍攝中,編劇安德森對奧黛麗產生了感情,但奧黛麗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她給安德森的信中說:「你太容易被感動,你的感情非常美,但我仍然不得不得不說,你這封信針對的只是你內心的某種想要填補的空缺、空洞,想要再次屬於一個人的渴求,而非針對我。」

直到她遇到羅伯特·沃德斯,他們因為感覺到幸福而在一起,那是一份安定的溫暖。這位有著會說話的綠眼睛的斯文男子,伴著她按照喜歡的方式生活,陪著她走遍每一寸想踏足的土地,直到生命的盡頭。

奧黛麗·赫本與羅伯特·沃德斯

06

從渴望愛到尋找愛,再到付出愛,奧黛麗完成了一個偉大的思想轉變。

她一生只有兩個孩子,卻多次流產,失去孩子的痛讓她對孩子有濃烈的愛。

息影多年的她之後又走進公眾視野,不過這次不是為了熱愛的電影事業,而是為了孩子。

1988年的衣索比亞仿佛永遠也沒有春天,奧黛麗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劇烈衝擊,一個個孩子睜著迷茫無助的眼睛看著她,個個瘦的皮包骨頭,小小身體上頂著大大的腦袋,隨便一場感冒就能帶走他們的生命。

奧黛麗年幼時也曾挨過餓,觸摸過死神。但是她沒有想到眼前的這些孩子一直都站在死神面前,隨時交付脆弱的生命。

她蹲下身問一個小女孩,你長大後想幹什麼?小女孩迷惑的看著她輕輕說了三個字:活下來。奧黛麗的心如遭重錘。

她太了解這種沒有愛的童年會帶給人生怎樣的悽惶,她更懂得在這個不公平的世界,自己能夠做的就盡力全力去做。當年那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勇敢的女孩,如今決定在有生之年踏足每一寸貧瘠的土地,為更多的孩子帶去愛和希望。

她又重回舞臺參加無數次的巡演,那些蜂蛹的記者和崇拜仰慕的人群並不明白,這位優雅高貴的影后難道不應該對她的影視作品侃侃而談嗎,為什麼她總是三句話不到,就開始談及那些遙遠貧困地方的髒小孩。她那麼感慨那麼動情,那雙慧黠迷人的大眼睛,現在總是飽含熱淚。

她的每一場公眾講話,都將「還有什麼比孩子更重要」這個問句作為開場白,她清醒地指出,世界之所以不和諧,是因為貧富差距太大,「他們的孩子死於飢餓,我們的孩子忙著減肥,這就是我們的世界嗎?」她不贊成同情心寡淡的人,為了自己的名聲象徵性的做一些捐款,她希望有人能為這些可憐的孩子真正的做出考慮。

從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那一天開始,她走過了肯亞、衣索比亞、孟加拉國、戰亂中的索馬利亞等餓殍遍地的貧困國度,為那裡的孩子發表演講,將愛的種子撒播到那裡。她說,人們不僅有被愛的需要,同時也有付出愛的衝動,這也是一種需要。

她在索馬利亞看到一位被一群蒼蠅圍繞的雙目失明的小女孩,那樣無助。奧黛麗想要上去幫助他找到路,可是小女孩一下子露出冷漠和拒絕,因為當她習慣了與孤獨為伴,根本就無法接受別人的關懷與幫助。奧黛麗認為這是來自成人世界的忽視和羞辱,可以摧毀孩子的心聲,泯滅他們的希望,扼殺孩子們的想像力。

肖恩和盧卡本以為母親結束了日復一日的電影拍攝,可以安靜休息一段時間,沒想到奧黛麗比拍電影時還要忙碌,年近花甲的她每天都在繁重的奔波中體力透支,她從好萊塢的女神變成了愛的天使,沒有任何明星光環,也沒有女爵顯赫的地位。那個時候她只是一位母親。

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國際社會終於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飽受飢餓和戰爭摧毀的國家,美國政府決定向非洲國家追追加6000萬美元的援助經費,人們也逐漸了解,在世界另一個角落,還有這些悲慘的情況正在發生。

07

奧黛麗曾說:

每個人一生都會出現一種時刻,在那個時刻,你會想明白自己是誰,希望自己擁有某種人生。

而她的一生都將愛作最根本的信仰,在她的觀念裡,世界一切不美好,和不完善都可以通過愛得到治癒,修補和改進。

最後一次舉行完倫敦的記者會後,奧黛麗和羅斯特回到了瑞士。很快她就感覺到身體不舒服,她以為是在索馬利亞的小蟲咬傷再度發作,以為自己染上了很可怕的病毒或細菌。治療的過程她遭受了極大的痛苦。其實在非洲的時候,她就應已經感到不舒服,但是工作太忙,沒有去檢查,她也不喜歡把自己的病痛向別人抱怨。

那是1992年聖誕節前一個月醫生發現了奧黛麗腹腔已經開始擴散的癌細胞。大家都瞞著奧黛麗,但是這個消息還是不脛而走。那段時間影像商店的窗戶上擺滿了奧黛麗的底片,從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仿佛在為她做祈禱。

奧黛麗住進了自己的好友康妮家,度過了一段平靜的時光。當肖恩最終告訴她實情時,奧黛麗只是平視遠方平靜地說了一句:「有一些遺憾。」

最後的日子裡,奧黛麗非常希望回瑞士過聖誕節,但是普通飛機的起飛和降落會導致腸內膜受艙內氣壓而破裂,她會在一個小時內去世。正在難過的時候,她接到了紀梵希的的電話,一架私人飛機順利將她送回了瑞士的家。

最後一個聖誕節,她在幾個摯友的陪同下度過,儘管異常虛弱,她依然堅持拿出了自己曾經珍視的禮物一一分發給眾人。隨後她朗誦了一首詩,那首詩是著名演員薩姆萊·文森在自己孫女出生時為孫女寫的一首詩,奧黛麗取名為《永葆美麗的秘訣》:

親切友善的語言,鑄就魅力的雙唇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成就可愛的雙眼樂於同飢餓的人分享食物,鑄就美麗的身材讓頭髮每天從孩子的手指間划過,成就一頭美麗的秀髮習慣與知識同行,造就優雅的姿態一個人必須充滿活力,自我更新、反省和成長,拒絕向他人抱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必須明白,只有你自己能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你你有兩隻手,一隻用來幫助自己,一隻用來幫助別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將會明白這一點你所有美好的回憶就在前面等你,希望你能完全擁有它們!

在最後的時光裡,她依然思考著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所見所聞,她為無法「連接頂端和下層」而感覺痛苦。

1993年1月17日的那天晚上,肖恩問她需要什麼,奧黛麗安靜的躺在床上,目光平視遠方,輕聲回答:「我沒有什麼遺憾,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孩子在受苦。」隨後她永遠合上了那雙美麗的眼睛。

葬禮那天,那個只有1200名居民的小村鎮,街道上站滿了25000人。

她告訴世人:珍惜生活,不管發生了什麼,不管遇見誰都要享受這次經歷。我認為,過去的經歷讓我懂得珍惜現在。我不願在對將來的憂慮中蹉跎眼前的時光。

她說:活著本身就很精彩。

她從戰亂中走來,在破碎的夢想中前行,她從磨難中汲取勇氣,不斷豐盈著自己的內心,她的一生一直在渴望愛,尋找愛,到付出愛,用這個信仰耕耘著靈魂。

就像羅馬假日裡逃脫宮廷規矩找尋快樂的安妮公主,就像捨棄僵化的教義、遵從內心信仰的路加修女。

她讓我們被美麗震撼,

也讓我們相信,天使真的來過人間。

相關焦點

  • 奧黛麗·赫本有多美?婉如落入人間的天使
    童年的赫本是不幸的,父親經常不在家,後來父母離異,好在母親對她很好。母親鼓勵她學習芭蕾舞,10歲開始學習芭蕾舞,並經常參加芭蕾舞的演出,18歲為了減輕家庭經濟壓力,開始兼職模特。1953年9月2日,赫本主演的愛情喜劇片《羅馬假日》上映,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 「誤落人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的傳奇一生
    奧黛麗·赫本幾乎被全世界所有媒體推崇為20世紀最完美的女明星,她甜美的笑容,如同陽光般溫暖;出塵的氣質,猶如墜落凡間的天使。直至今日,赫本依舊是一個傳奇的女子,她身上所凝聚出的真善美,令人嚮往。一、前期生活經歷1929年5月4日,奧黛麗·赫本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東南伊克塞勒區基耶維街48號的一個貴族後裔家庭,全名是奧黛麗·凱薩琳·拉斯頓。
  • 天使在人間 你不曾見過的奧黛麗赫本
    最近網上曝光了一組奧黛麗赫本的照片。這組照片拍攝於1953-1954年,在赫本拍攝《龍鳳配 Sabrina》時,當時 Mark Shaw 作為作為奧黛麗‧赫本的御用攝影師,記錄了赫本生活的點點滴滴。這組照片的曝光,不僅詮釋了赫本自然率真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揭開了一段寶貴的時光。
  • 天使在人間,奧黛麗•赫本
    一連多天都在持續的寫王室人員的文章,無奈今天實在按捺不住自己了,非常非常想寫一寫我的偶像女神~奧黛麗•赫本。 今天我不想寫赫本的兩段婚姻三段感情的個人情感生活,我不想探究赫本和派克的那段蝴蝶胸針的感情故事
  • 奧黛麗.赫本:遺落人間的天使,上帝用傷痛,淬鍊出的堅韌玫瑰!
    ——奧黛麗.赫本提到奧黛麗.赫本,你會想到什麼呢?我想,可能是她的優雅氣質,她的耀眼光芒,還有她那得體的笑容,美麗的臉龐。這個如同上帝遺落人間的天使女孩,留給人們她永遠的倩影,如同一枚種子,將得體和教養根植在了每一位觀眾的心裡。如同她在《羅馬假日》中飾演的安妮公主,活潑,純淨,帶著夏日午後的一點微醺。
  • 天使曾經來過人間--奧黛麗·赫本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可是對文文我來說意義不大,要說有意義,今天是奧黛麗赫本的生日,作為她的影迷這是今天唯一值得寫寫的東西
  • 奧黛麗·赫本:天使吻了赫本,赫本來過人間
    人們總說她是天使墜入凡間,我倒更願意相信:赫本來了人間,凡塵才有過天使。01.但對於赫本來說,母親的愛,雖然彌補了缺失的父愛,卻也讓她感到無所適從。她會鼓勵赫本,讓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卻也會面對赫本卓越的演藝成就說出「考慮到你平庸無才,你能走這麼遠已經很不可思議了」的話。赫本從小害羞內斂,母親便把她送去英格蘭寄宿學校進行她口中所謂的「休克療法」,強迫她社交。赫本對母親的感情很矛盾,母親是帶領她的人,儘管有時讓她感到窒息,卻仍陪母親走完剩下的路。
  • 奧黛麗.赫本的名言
  • 《羅馬假日》:很容易喜歡奧黛麗赫本
    在初中英語中有一個關於奧黛麗赫本的生活的故事。具體內容我記不清了,他已通過太久。只記得當時背誦這篇文章,寫一張支票,一股苦澀的淚水。據說奧黛麗赫本是天使在人間。她在睡夢中平靜地死去,天使回到天國。這是奧黛麗赫本第一次在女主角中,也是公主贏得了奧斯卡的最好成績。當之無愧的奧斯卡最佳。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公主擁有美麗應有的尊嚴和傲慢。事實上公主並不喜歡忙碌和麻木的生活。公主看起來像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她是由周圍的人安排的。
  • 文筆優美的名人傳記《她是天使落入人間:奧黛麗.赫本傳》
    在煙火人間,她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美麗與善良,在歲月的年輪中生生不息,這一生,是傳奇,也是永恆。著名評論家莫利哈斯科爾說:「她就好像從天上飄落到20世紀50年代,半個仙女,半個公主。」在奧黛麗·赫本面前,人世間任何形容美麗的詞句都黯然失色。或許,她是天上的仙女誤落人間,成了永遠的安妮公主。
  • 凡間掉落的天使!奧黛麗赫本的盛世美顏,至今拿出來品都很經典
    第一次了解到赫本的時候,她的眼睛和笑容,就像星辰大海,深邃脫俗,像天使般掉入人間。存在於超越所有常識可及的地方。在電影的漫漫歲月裡,總有耀眼的繁星,讓我們抬頭長久瞻仰凝望,像初升的太陽照耀心間,如果說這個人是誰,我會認為是——奧黛麗赫本。
  • 《奧黛麗·赫本傳》:偉大的慈善家
    但我知道她喜歡奧黛麗·赫本,於是我告訴她說:「奧黛麗曾經說過一句話,『隨著歲月增長,你會發現,你有兩隻手,一隻幫助自己,一隻幫助別他人。』」朋友驚詫道:「奧黛麗不是時尚界的天使嘛,她也做慈善?」「當然!」我說,「奧黛麗可不只是時尚界的天使,她是人間的天使,更是偉大的慈善家。」
  • 可夢讀書《天使在人間》奧黛麗·赫本傳
    「上帝親吻了一個小女孩兒的臉頰,於是赫本誕生了。」奧黛麗·赫本可以說是很多心目中的女神,有人說她被幸運眷顧,被導演挖掘,拿到了影后,成為了時代的焦點。但其實她童年差點病死,還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她遭遇了兩次失敗的婚姻,她晚年的時候一直在與癌症抗爭。
  • 都說奧黛麗赫本是上帝的傑作,她外貌真的最美嗎?最美的是這個!
    ,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是童話故事中的皇后,更不是某些紅毯女星,而是她——奧黛麗.赫本。有人說奧黛麗赫本是上帝最完美的傑作,是上帝賜給凡間的天使,千年也不出了一個如赫本一樣美麗的女人。可赫本自己卻不這麼認為,她認為自己的外形存在很多的缺點:臉頰太方、鼻子太尖、略微抬頭兩個鼻孔太大、眉毛太粗、胸太平、身材太瘦。女人都愛美麗,所以,拍照時,她有一個習慣性動作就是稍微低頭。
  • 《羅馬假日》:喜歡奧黛麗赫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初中英語書上有一篇講述奧黛麗赫本生平的文章。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已經過去太久。只記得這篇文章當時要背誦默寫檢查,一把辛酸淚。文中稱奧黛麗赫本是天使在人間。她在睡夢中恬靜的去世,是天使回到了天國。後來我才看了《羅馬假日》。
  • 奧黛麗·赫本演過的經典電影有哪些?
    今天我們一起回顧了一下赫本一生中最經典的十部電影,一齊來緬懷昔日的影后。1.《羅馬假日》 (Roman Holiday,1953)導演:威廉·惠勒看點:奧黛麗·赫本和格裡高利·派克的完美組合但是有了赫本,一切變得不同。23歲的赫本,把這個故事變成了一個童話,把這個電影變成了一個夢。有多少人看了這個電影,都會想著能像格裡高利·派克飾演的美國記者那樣,在如畫詩情的羅馬邂逅這樣一位公主,哪怕只是一天,甚至只是片刻。赫本的完美表演,也給自己譜寫了人生童話般的開始。第一次擔綱影片主演的她,就憑藉該片一舉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可謂前無古人。
  • 【天使般的美麗女神】奧黛麗.赫本
    1989年,奧黛麗·赫本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奧黛麗·赫本晚年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在1935年至1938年間,她就讀於一所位於英國肯特郡埃爾海姆鄉的寄宿學校「密斯利登學校」。1935年,由於她的父親信仰法西斯主義,與奧黛麗·赫本的母親離婚後離開了家庭。之後赫本離開英國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1939年,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學習芭蕾舞,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佔領。
  • 珍貴老照片:10張奧黛麗赫本年輕時候的私房照,墜落人間的天使
    赫本可以說是20世紀全球最完美的女性。也許是小編非常喜歡的緣故吧,當年媒體都是對赫本爭相報導,她天使般的容顏,令好萊塢所有豔星黯然失色,她優雅的穿著風格,依然是時尚的標本。讓我們中國觀眾熟知赫本的是因為一部電影,1953年的羅馬假日。可以說很多年過去了,羅馬假日的公主依舊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的奧黛麗赫本全身心的投入到慈善事業當中去。
  • 我曾見你誤落人間——奧黛麗赫本
    1929年5月4日,在布魯塞爾的一座豪華宅邸裡,一聲嬰兒的啼哭宣告了美麗天使的降生,她就是後來享譽世界的巨星奧黛麗赫本。關於奧黛麗這個名字一直存在很多版本,奧黛麗出生時的名字是「奧黛麗·凱薩琳·魯斯頓」,這也是她出生證明上所寫的名字。
  • 天使在人間:回味奧黛麗赫本經典造型,3步學會優雅的法式穿搭
    有人說,奧黛麗赫本就像是遺落凡間的天使,她的美跨越整個世紀,到現在依舊令人流連忘返。對於赫本迷來說,除了她如精靈般的氣質以外,赫本的經典造型同樣是亮點,她在戲裡戲外都有很多經典的造型,向我們詮釋了何為真正的精緻,以及何謂真正的優雅的法式穿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