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你走後心憔悴,白色油桐風中紛飛,落花似人有情這個季節」這是周傳雄《寂寞沙洲冷》中的歌詞,寫的大意是人走茶涼的悲觀,這首歌在剛出來的時候那是非常的紅,人人都會背,如果不會唱的還會被人說土氣,連這首歌都不會唱。
那麼在千百年前的宋朝,有一個仕途失意,人生開始走下坡路的大文人蘇軾,他的命運也和頗有這首歌的韻味,那一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生活沒有了保障還要經歷人間煙雨,就自己已經成名於朝野也最終落得個顛沛流離的下場。
公元1079年不惑之年的蘇軾被任命為湖州知州,本因仕途一路暢通的他看不貫朝廷一些世俗做法,就在給皇帝寫日常奏表的時候添加了個人對朝廷政事的看法,這被一些黨派團體加以利用,認為蘇軾對皇帝不忠,且包藏禍心,經朝中元老的極力相救雖免一死但被貶官。
公元1080年蘇軾踏上了去往黃州的路程,一路上的顛簸也打擊了蘇軾對從返仕途的心,初到黃州之時是官職不能在低的小官,也無實權,可以說連一個街道管理員的職權都比蘇軾的官大,這巨大的反差帶給蘇軾的不止是心靈上的創傷。就在這時蘇軾寫了一首詩以此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缺了一塊的月亮在梧桐樹枝上高高的掛著,在這夜深人靜的地方也只有偶爾看到獨居的人時有往來,就像那飄渺山峰上的鴻雁一樣孤獨。突然回過頭來,自己心中的恨意無人相傾訴,只能心甘情願的在沙洲忍受寒冷的夜。
文人不管在哪裡都有一顆創作的心,蘇軾從雲上掉到地上,中間的恨意恐怕也只有自己知道,只不過是像皇帝陳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就被這樣對待,可見他的心裡是怎麼樣的感受,誰讓自己的性格就是如此,也像詩裡寫的那樣「有恨無人省」「寂寞沙洲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