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深受大家的喜愛。而秋天作為四季之一,有著不同於其他季節的景色,也讓詩人們感慨萬千,留下了眾多好詩詞。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正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4首描寫秋天的詩詞,豪情飛揚惹人愛。
第1首,《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劉禹錫有個外號叫做「詩豪」,可想而知他的詩風屬於豪邁樂觀一流。他的性格同樣樂觀豪放,擅長在破敗中看見生機,在絕望中找尋希望。比如他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足以讓人思考良多。
這首《秋詞》也是一反常態,表達了劉禹錫獨有的豪放性格。每當秋風起,樹葉落,很多詩人都是瑟瑟發抖,都是淚流滿面。「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真是讓眾多詩人心情悲傷。
但劉禹錫不是這樣,他偏偏大聲說:「秋天沒有什麼不好的,依我看來,反而比春天更加美好。」好在什麼地方?秋高氣爽,晴空一鶴排雲上,頓時給人心胸開闊之感,覺得宇宙無限,自身精神也可到達四海八荒,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詩人的詩總是有一種特別的魔力,短短幾句話就深入人心。我們讀悲傷的詩詞時,難免想起自己的憂愁。而閱讀這種豪放之詩時,卻不由得豪情滿懷,真想和劉禹錫一起,對著這秋天美景一起暢敘詩情。
第2首,《秋涼晚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裡。楊萬裡詩風自然清新,具有一種生活化的審美意趣。這首《秋涼晚步》寫的是楊萬裡在秋天傍晚散步的所見所感,生動體現了秋天的美好。
開篇第一句,有點類似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看得出來前人名句對後人的影響。但是詩人之所以是詩人,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自成一格,必須要有自己的新東西,才能讓詩歌具有流傳千百年的魅力。
楊萬裡在第一句之後,接著就點出了「輕寒正是可人天」。這種感受與現代人頗為合拍,正所謂秋高氣爽旅遊天。但是在古人那種「悲秋」的氣氛中,楊萬裡覺得秋天可人的想法就真的比較特別,比較有豪情了。
詩歌后兩句具體寫秋天的景色,描寫細膩,仿佛是一個精美的圖畫,栩栩如生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讓人也能夠感受到楊萬裡眼中的秋天,感受到他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第3首,《念奴嬌·斷虹霽雨》:斷虹霽雨,淨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裡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 年少從我追遊,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裡,歡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這首詞的作者是宋代詩人黃庭堅。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才華橫溢,詩名在當時或可與蘇東坡並駕齊驅,乃是一流大詩人。這首詞寫秋天雨後夜晚的景色,用詞文雅,文採飛揚,胸懷豪邁,豪情飛揚,真是令人心曠神怡,一見忘俗。
前3句主要寫山的景色,經過雨水洗刷後,呈現一種綠色的生機。而接下來8句主要寫天上的月亮,黃庭堅豪氣地說「月中的桂樹還很茂密,怎麼能說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
詞的下片主要是說黃庭堅與客人飲酒的場景。黃庭堅想起一生漂泊,坎坷不斷,但是偏偏屹立不倒,更是豪情滿懷,說出了堅定不移的心聲:「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我一生漂泊,經歷過各種風波,看過萬千美景,可最喜歡聽臨風的霜笛,有點蕭瑟,卻更有豪氣!」整首詞體現了黃庭堅不因為逆境而頹廢的豪邁之情,令人佩服不已。
第4首,《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的作者大家耳熟能詳,就不用我多說了。這首詞是作者33歲時候寫的,當時的他正處壯年,看到秋天美好景色,結合當時的形勢,不由十分感慨,發出了「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邁心聲。
詞的下片則是寫作者的回憶。作者從年輕時候就非常喜歡遊泳,當年曾經在湘江中遊泳。那時候意氣飛揚的少年,看到美好的景色就已經指點江山,就已經有未來有所期待。作者和他的同學少年,所要的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所以才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
當時少年對著秋天美景,尚且有所抱負。如今壯年,秋天的景色依舊令人讚嘆,而作者的豪邁更勝一籌。也因為這豪邁之情,作者之後一直奮鬥不休,留下了千古名聲。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