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今年入選「科創中國」首批試點城市,將打造科技經濟融合的「樣板間」;35個廣州市院士專家工作站順利落戶,成為產學研結合的有力抓手;2020年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促成163個項目轉化落地,涉及金額達88.9億元;廣州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今年將超越15%,完成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超過10%」的目標……近年來,廣州市科協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成為廣州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建設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是對科技界和科協組織在新發展階段進軍現代化的動員令。」廣州市科協黨組書記羅光華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後廣州科協要繼續把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一體學習領會,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把握大勢、搶佔先機,勇當推動創新發展的時代先鋒,最廣泛地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
夯實黨在科技界的執政基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的第一位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
羅光華表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科協發展的「定海神針」,團結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是科協組織的政治使命,科協組織要不斷夯實黨在科技界的執政基礎。
羅光華說,目前正在不斷擴大科協組織覆蓋面,推動在有條件的街道(鎮)成立科協組織,同時採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依託組建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企業科協、園區科協或企業科協聯盟,推動科協組織向園區、企業延伸。
籌備成立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提升新勢能,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則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唯有實現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完善創新鏈條,才能真正打造科技創新的戰略力量體系。羅光華表示,廣州市科協正通過深入開展「科創中國」試點建設,匯集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科技要素和技術要素,推動政產學研資深度融合,圍繞成果交易和技術轉移開展全方位服務,助力廣州創新驅動發展。
「我們將從三方面工作著手,強化科技經濟融合。一是做細技術成果交易,二是做實交易服務中心,三是做好科技服務平臺。」羅光華表示。
在做細技術成果交易方面,廣州市科協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推進技術成果轉化交易,以創交會為抓手,構建「1+1+N」的成果轉化模式(每年一屆展會、一個創交會網絡平臺和N個常態化成果轉化基地,目前已建成36個基地),從供應端、需求方和資金鍊三方面著手促成成果轉化。
在做實交易服務中心方面,廣州市科協正落實《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建設方案》,貫徹專業化隊伍、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國際化合作的要求,籌備成立廣州國際技術交易服務中心有限公司,建設成為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輻射全國,連接世界的國家級技術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
在做好科技服務平臺方面,廣州市科協正結合廣州科技強市主導產業的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全國學會、省級學會、試點單位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引進中國科協科技服務團來廣州市與相關產業、企業、園區座談考察,實現科技供給與產業需求有效對接。
全面提高服務科技人才的工作本領
「紮實履行科協組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的天職,科協要把握人才發展規律,全面提高服務科技人才的工作本領。」羅光華表示,廣州市科協在人才工作方面重點打造了三個平臺。
一是打造聯絡服務平臺。市科協加強廣州地區院士狀況調研,為院士提供交通出行、醫療保健等服務形成機制。市科協還探索「網際網路+服務」的工作模式,建設網上科協,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務。
二是打造宣傳舉薦平臺。市科協精心組織開展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等重大活動,聯合媒體開設科技人才宣傳專欄,出版《院士成長之路》叢書,講好廣州地區科技工作者故事,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市科協還開展科技創新南山獎評選,每年表彰10名為廣州科技創新做出積極貢獻的科技人員。
三是打造培養支持平臺。市科協推進廣州市建設國際學術會議之都,通過資助舉辦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打造花城科技論壇等一批學術活動品牌,培育一批高水平、高規格的常設性學術會議,為科技工作者搭建高水平前沿學術交流平臺。市科協也在實施「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調劑經費資助32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讓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脫穎而出。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中心 王晨陽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龍錕海報監製:湯新穎、徐錦昆文案:王晨陽、張毓設計:郭俊航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