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被苦難撫育成了詩人,他們把從苦難中學到的東西用詩歌教給別人。心智障礙兒童的家長,徒手提刀,硬生生砍出了一條沒有路的路。
盧瑩,是一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也是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副理事長、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副理事長。她的孩子森森已經成年了,在陪伴孩子一步步走過求學、適應社會的過程時,怎樣保障孩子在未來、尤其是家長離開後的生活,是她和很多心智障礙者家庭共同面臨的難題。
怎樣才能放心地將孩子託付呢?
在成人禮上的盧瑩和森森
2016年
第一個選擇保險金信託的自閉症孩子家長
畢業於金融專業的盧瑩,一直在關注著是否有適合自閉症孩子和家庭的相關金融產品。
「我不能把遺產一次性給孩子,這樣既不現實,也不安全。我希望有一個『分期付款』的方式,能有人定期按孩子需求支付一筆錢給他。」而傳統家族信託的高門檻,是大部門特殊家庭無法接受的。
2016年,當看到中信信託的保險金信託推出後,盧瑩大膽地做出了嘗試,選擇成為他們的第一位來自特殊家庭的客戶。
「保險金信託其實是保險+信託,我需要在保險公司先以自己為投保人購置一份高額保費的壽險,受益人不是我自己或者我的孩子,而是信託公司。」盧瑩解釋說,「保險金信託實際上是處於一個中間位置,它比家族信託的門檻低,但是要比普通保險門檻要高。」
2018年
香港某保險公司第一位來自大陸的自閉症孩子家長客戶
和大陸一般重大疾病險有著根本的區別,香港並非「一刀切」地將自閉症孩子排除在該險之外。2018年,盧瑩在香港為森森籤下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保單。她也成了這家公司第一位來自大陸的自閉症孩子家長客戶。
2020年
國內首個保險金信託+定向慈善捐贈的信託服務
2016年購買的這份保險金信託,通過信託保管資產並實現保值增值,並通過分次給付的方式為孩子的未來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盧瑩的孩子是唯一受益人。
盧瑩和森森
但關注自閉症領域多年的盧瑩思考得更多。因為終身壽險的資金只有在身故後才能進入信託,家長看不見承諾兌現,誰來監督它?如何能在生前、而非身後就能看到信託的實際運作以及如何能讓這筆錢在護佑自己孩子之外,惠及到更多受自閉症困擾的孩子和家庭?
經過盧瑩與信託公司、壹基金的協商之後,盧瑩與中信信託籤訂了補充協議,通過個性化的信託條款和服務設置,在委託人進行資金追加後,實現了每年定額分配捐贈,用於促進心智障礙人士監護監督體系的建立,以及在受益人身故後一次性定向捐贈給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用於支持以自閉症、腦癱、罕見病等特殊需要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有幸與國內特殊家庭家長和心智障礙者服務機構聯合行動。2011年至今,從面向自閉症群體發放「愛心券」進行康復救助,動員公眾和更多相關方參與「藍色行動」,再到連結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促進「融合教育」政策,都讓這個項目始終可以從特殊需要人群的需求出發,發揮社會組織的優勢和能量。
此次首個保險金信託+慈善捐贈服務的推出,無論對於自閉症家庭,還是信託創新、公益慈善,都是溫暖又令人振奮的消息!
「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就是開一條先路出來。因為這是我個人的需求,也代表著不少自閉症家庭的需求。搭建心智障礙人士的自主生活體系,需要【資產管理 + 監護人 +服務機構】三足鼎立。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服務體系的完善,需要服務機構樞紐組織做好行業發展工作;資產管理交給相對成熟的商業金融管理機構;目前最迫切的,是建立監護監督管理體系,這是最需要政府職能部門介入和重視的關鍵一步」。盧瑩說。
*作為國內第一個嘗試保險金信託服務的自閉症孩子家長,盧瑩將自己在心智障礙者的信託和監護方面的經驗做了總結。有興趣的壹家人可點擊查看→森媽:談談心智障礙者的信託和監護
*部分資料來源:大米與小米
壹基金海洋天堂計劃以自閉症、腦癱、罕見病等特殊需要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以社會倡導為主要策略,搭建與支持特殊兒童服務機構、家長及病友組織、研究機構、公眾和企業的聯合行動網絡,有效促進社會接納及政策支持,促進特殊需要兒童及其家庭享有有尊嚴、無障礙、有品質的社會生活。
壹基金最早由李連杰先生於2007年創立,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與發展、公益支持與創新三大領域。2010年12月,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作為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在深圳註冊,是5A級社會組織,連續八年保持信息公開透明度滿分,並兩度獲得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中華慈善獎」。自發起以來,截至2019年底,壹基金共獲得43.24億人次捐贈支持及信任託付,收到善款和物資捐贈超過22.59億元,幫助了1725萬人次改善困境、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這個過程中,壹基金聯合超過26759家次公益夥伴一起行動,帶動更多人參與公益。
壹基金已入駐新華號、人民號、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20+平臺,更多信息也可登錄官網www.onefoundation.cn查看,感謝壹家人的支持,歡迎壹家人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