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佰老師的歌兒,人人都會唱的吧?就算不會唱全曲,今天歡歡和大家聊的這幾首,你必定能跟唱歌曲中的一兩句!
比如《浪人情歌》裡的:「讓它隨風去,讓它無痕跡,所有快樂悲傷所有過去統統 都拋去~」
嘖,這首歌不愧是伍佰&China Blue樂隊正式一輯《浪人情歌》的同名主打單曲。那話叫什麼來著?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作為首專的同名主打曲,那必定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那意義是什麼?
首先,《浪人情歌》極其完美的將歐美布魯斯搖滾+臺式流行搖滾+love rock融合在一起。所使用的布魯斯搖滾元素非常之微妙,細無聲的埋進了歌曲結構、織體裡。布魯斯搖滾我之前在樂評裡有聊過,特別喜歡在intro,也就是歌曲開頭的部分來一個極其長的華彩solo段落,《浪人情歌》也是一樣,在Em這一個動機和弦內以一段小solo並且每一個樂句最後一個音都落在了A上,雖說是solo但將完未完,本身就有一種延伸感,剛好作為整首歌的旋律牽引。
又和歐美布魯斯搖滾不一樣的是,它拒絕沒意義的長時間炫技,僅以兩個完整樂句左右就清晰地告訴聽眾們這首歌核心音樂元素是布魯斯搖滾,目的就達到了。隨後吉他變為了協奏,鍵盤成為了主導旋律的樂器,這裡鍵盤分成了兩條線,一條是gospel鍵盤音色來鋪墊整個音樂氛圍,一個Em和弦延音鋪墊全樂句;另外一條鍵盤線,以完全模進的方式做下行,正好連接到主歌。
主歌到副歌的部分,正式迎來了臺式搖滾元素,這裡線條特別乾淨,貝斯線跟隨底鼓鋪墊全段落,鍵盤線和吉他跟隨人聲旋律線來做旋律上的裝飾和補充,副歌的部分,全配器一起做riff做強調,顆粒感極強。
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這裡的人聲,才是臺式搖滾的精髓。
伍佰老師,你說他唱功有多麼強,那倒未必。伍佰老師最強的是音色、咬字,以及情緒。氣息感覺頂不上的時候,人聲反而在做邊緣化壓縮,聲帶在閉合狀態和開放之間輕易的遊走,頂高音的時候基本沒有斷層,反而還增加了一抹撕裂的音色,可一點兒也不緊繃,鬆弛但又滄桑。
同時,伍佰老師的咬字,那真是iconic了,無數人模仿的對象好吧。他特別喜歡唱附點,習慣性把重音放在前面,把力氣勻在了前面,後面以附點的方式帶過,尾音再來點兒劣質顫音+弱音收尾,哦對了,千萬別忘了還有很多過渡小裝飾音。再加上臺式口音,咬字清晰但並不標準,帶著一點點鄉土氣息。同樣是鐵漢柔情,和咱們內地的刀郎那樣外放的性張力不同,伍佰老師的人聲處理感覺一直在酒後吐中真言,不喝多唱不出這些話,只有上頭之後才能有這些帶著悶騷的小情緒。
歌曲中間過渡solo全部是分為左右聲道,不是復調,對同一旋律線做和聲處理。outro部分的solo,左聲道的吉他被替換成了人聲,人聲念白+吉他outro solo,又莫名的構成了一個類似復調的東西,你說你的,我彈我的,相互獨立,但聊的都是同一個事兒,這樣的分分合合的樂思處理,真的絕上加絕。
但別忘了我們最開始的那個問題,這首歌作為首專的同名主打單曲,意義何在?
臺式搖滾、布魯斯搖滾、love rock、結構、內容、人聲處理(比如段落當中的念白+吉他相互交錯)這些都是這首歌裡所要表達的,所要告訴聽眾的。首張專輯是必定帶有介紹意義的,伍佰這張專輯會怎麼唱歌,樂隊會如何演奏,提供一個大概的方向,甚至,奠定了伍佰的獨特slow rock的風格。
於是,在1996年發行的那張溫柔到不行的二專《愛情的盡頭》我們聽到了《挪威的森林》這首結構幾乎和首專的《浪人情歌》一模一樣的主打曲。以布魯斯帶有布魯斯味道的吉他作為牽引,但同時又不過分布魯斯,臺客搖滾的味道絕對不能少。同樣也是中間有一大段配器小華彩作為過渡,接近outro的位置接上吉他放肆的solo去吧!
「讓我將你心兒摘下,試著將它慢慢融化。」我天啊,開頭就是暴擊(至今我都不知道這首歌到底和村上春樹的同名書籍有沒有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首歌也其實是一首舔狗備胎之歌...)
作為二專主打,明顯比一專要更大氣,製作也更精緻一些,同樣,也更「華語」了。這首歌多了正經弦樂鋪底,從前可都是用略微劣質的鍵盤音色來做旋律補充。這首歌大面積使用旋律來鋪底,具有相當龐大的「底氣」,而且我們也能夠聽出來,這首歌從一開始的情緒就是上揚的,和歌詞內容裡的湖面總是平靜和平靜的心起片片漣漪的感覺完全不同,鼓不停的在敲大鑔片,弦樂的湧動也勢不可擋。
同時,人聲的部分,伍佰老師也不再只主人聲一條線,追求線條乾淨的前提下,第二遍主歌副歌循環的時候增加了一層三度和聲,力量感更是加倍,同時又多了一些ad-libs。同時,情緒部分的處理,更是喝酒上頭的味道,只不過這次的酒更烈一些。
是否我只是你一種寄託,填滿你感情的缺口。
我想擁有你的一切。
這樣備胎之言說了又後悔的話一股腦的傾訴出來,也怪不得一整首歌的都這樣用力,第一個過渡段落裡吉他甚至還彈剽摁虛了一個音,真的有晃晃悠悠借酒消愁的感覺(從音樂手法上特別能夠猜測到作曲甚至背景故事的想法惹)
outro更是精華中的精華表現,整個情緒拉滿,還記不記得我剛才說伍佰老師人聲會和吉他一起做一些分分合合的旋律處理?最後outro的部分,大家不覺得有一些樂句彈奏的方式,比如推弦和滑音,以及一些裝飾音,都很像伍佰老師在唱歌嗎?附點居多,重音都在樂句的前面。人聲以ad-libs牽引,直接把精神力投入到吉他本身。
吉他代替了人聲去做情緒表達,如此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相比首專依舊帶有濃濃的小資氣息,這首更臺了。(另外,這張專輯如果不聽《夏夜晚風》那你就不是我的朋友嗷!)
二專裡還有一首我不能不提,就是現在伍佰老師最紅的一首《Last Dance》:「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看了《想見你》的各位想必都會唱這一句吧!
這首歌雖然是本張專輯的「小品」,但也和主打曲一樣波瀾壯闊、驚心動魄。這首歌難道不卡農?backing music裡使用的管風琴音色鍵盤就完全是結婚的氣氛好吧!這首歌也和《挪威的森林》是類似的結構,但因為是小品,就沒有那麼的細,鍵盤作為牽引,也作為solo樂器,過渡段落的布魯斯搖滾味道同樣也是給出一部分,但更多的還是臺客搖滾聽感。
如此澎湃的旋律,所有配器也都和人聲一樣用力,就算是歌曲裡唱不上去的假音,也是帶著力氣,當然為了人聲能夠有力氣,鋪了一層平行人聲線,最後outro的部分也是和《挪威的森林》一樣的結構,大面積的solo代替人聲,同時以人聲ad-libs作為牽引。
怎麼樣,是不是了解了首專主打單,就立刻能夠get到伍佰老師的歌曲?
哦,千萬別忘了,後面在演唱會上翻唱的《突然的自我》:「聽見你說 朝陽起又落,晴雨難測 道路是腳步多。」
這首歌最iconic的是伍佰live版本裡過渡段裡的即興:來來來,喝完這杯還有一杯,喝完這杯還有三杯。這裡的人聲念白過渡,又和首專主打單曲不謀而合。但,據我個人的推測,這裡的獨白的樂思來自鄧麗君小姐N年前翻唱的那首《何日君再來》裡的「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而念白的這一句的靈感,其實應該再早一點,完全是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裡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恰好,《突然的自我》這首歌音樂處處都有中式五聲音階,旋律也很中國。
人聲不論是這獨白還是藉由人聲表達的內容,都離不開酒,而且這首最重點表達的是,豁達,喝酒之後的小澎湃小情緒,到這裡變成了曠達、開懷和豪情。當然,這首歌顯然是不符合伍佰老師的love rock的,於是他把這份情緒寫給了黃小琥,自己都演唱會上翻唱的,沒有錄音棚版本嗷。
那麼現在讓我看看還有誰還不會唱伍佰?這麼些經典單曲,難道還不夠嗎?
公眾號現在可以轉評贊三連啦!
留下你的三連再走呀~
我們現在有了官方微博:@常回音Talk看看
官方粉絲群:後臺回復【進群】
更多硬核樂評只在:
音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