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參賽歷史並不長,也就是從2014年開始的吧;
今年的ADA造景比賽成績又出爐了,但是邪惡的主辦方不讓公布照片,我把往年自己的參賽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溫故而知新;
開缸日期:2014年4月29日(重慶);
尺寸:120-45-50;
光照:T5HO/54W*4/10:00-18:00;
Day 1
在沙盤上面研究一下「骨架」;這個股價是四根主要的杜鵑根組成的,相對簡單,但是也不知道怎麼做細節,也沒有這個意識;
換水:1/3每周兩次;
二氧化碳:3泡/s/隨燈;
底床:開缸五寶/德彩基肥/火山石/ADA水草泥;
素材:天然化妝砂/杜鵑根/青龍石;
開始在缸裡面真正的造景了,先按照預定好的線路,在玻璃底板上面小心翼翼的排放青龍石大塊;
水草:大三角莫斯/美鳳莫斯/矮珍珠/日本珍珠/天湖葵/燈芯草/綠溫蒂椒草;
生物:白雲金絲/黑殼蝦;
然後把「骨架」還原到缸裡,用青龍石固定;
很重要的一點是,後面的底床設計得很高,所以下面墊了大量的火山石塊,透氣,防止底床板結腐敗;
第一天在後景種滿了天湖葵(上圖)
Day 2
天湖葵可能會長的比較快,所以第二天把後景的天湖葵絕大部分都換成了矮珍珠;(上圖)
沉木縫隙的燈芯草(上圖)
巖石縫隙裡面的燈芯草(上圖)
沉木的橫截面非常不自然,是一定要處理的;用大三角莫斯修飾沉木的切面(上圖)
聽當時的天野尚先生說,沉木的分支和節點如果有水草覆蓋,也會非常自然;用大三角莫斯修飾沉木的節點(上圖)
Day 7
已經有部分沉木開始出現菌膜(上圖)投放黑殼蝦進行處理;
Day 14
矮珍珠/天湖葵都開始爬行,莫斯開始發芽(上圖)
Day 19
修剪燈芯草/天湖葵(上圖)
可以看到,杜鵑根的顏色已經開始慢慢變化;
Day 22
基本成景
(上圖)杜鵑根的顏色已經很自然了;
<三分造景七分養>:
1)使用水下葉的的矮珍珠成景速度會很快;
2)底床對水草的生長以及後期的維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個水景底床墊了火山石,兼具透氣性養分的平衡。
後面我就已經離開重慶了,感謝同事這一年對這個水族箱的細心維護;
和《仲夏》一樣,是2014年年初在重慶的作品,參加了當年的IAPLC。過了一年多了,希望和大家分享,找出盲點。感謝「老蔣」和「四月」的幫助;
所有的莫斯都是綁上去的,大概200塊石頭;雖然喜歡幫莫斯,但是到這個程度,手是會抽筋的;
尺寸:120-50-50;
燈光:150W*2金滷燈;
過濾:創星DF1000;
二氧化碳:3泡/秒;
底床:尼特利水草泥;
素材:紅火山石;
水草:矮珍珠/雨裂水蓑衣/迷你青椒/大三角莫斯/垂淚莫絲/松茸莫斯;
生物:寶蓮燈/三角燈/霓虹燕子/黑殼蝦/櫻花蝦/小精靈;
靈感來源:
站在重慶市南岸區上新街,遠望山城的老照片,長江和嘉陵江在眼前匯合,群山連綿,直到天際。
(Day 1)
1)近處大塊的火山石,遠處是極小的火山石;
2)近處是大三角莫斯,中間是垂淚,遠處是更細膩的松茸莫斯;如果現在讓我再重新規划水草,最遠處我會選擇珊瑚莫絲,它比松茸莫斯更加細膩;
3)所有的莫斯我都是綁上去的,大概200塊石頭吧;雖然喜歡幫莫斯,但是到這個程度,手是會抽筋的;
(Day 7)
1)莫絲開始發芽;
2)近景種上迷你青椒和雨裂水蓑衣,遠景使用了一些珍珠;
(Day 14)
1)椒草溶葉,其他水草漲勢兇猛;
2)莫斯已經基本覆蓋了莫絲線;
(Day 28)
1)除了前景的椒草和羽裂水蓑衣,其他水草已經基本成型,矮珍珠開始第一次修剪;
2)過水,投放第一批觀賞魚--寶蓮燈試水;
(Day 30)
寶蓮燈狀態挺好;
(Day 40)
成景了,去掉設備拍一張;
(Day 50)
水草更豐滿了,維護工作變成定期修剪;
<三分造&七分養>:
現在看來,這個景最大的問題是太平了,水草的選擇值得商榷,特別是前景的水草。
建缸時間:2015-02-08;
尺寸:90-45-45;
光照:奧德賽T5HO 39W*4(10:00-16:00);
過濾:伊罕600濾材版;
底床:ADA開缸五寶+尼特利基肥+尼特利硬水版水草泥;
素材:青龍石+沉木;
水草:南美草皮、迷你椒草、迷你青椒、綠宮廷、小紅莓、小三角莫斯、
紫紅針葉柳、三葉蕨、細葉鐵皇冠、迷你水榕;
生物:黑殼蝦;
二氧化碳:每秒2泡隨燈;
換水量:每周1/4;
Day 1
Day 7
前景草選擇南美草皮、迷你椒草、迷你青椒;
中後景選擇了綠宮廷、小紅莓;
沉木附近選擇了三葉蕨、小三角莫斯、細葉鐵皇冠、迷你水榕、紫紅針葉柳這一類的附生植物;
Day 14
表揚一下伊罕600
Day 21
沉木上的紫紅針葉柳和小三角莫斯長出來了;
開始投入黑殼蝦;
Day 28
Day 35
這張照片參加了CAC2015的網絡賽,獲得27名;
Day 86
一晃,經過了第86天;
這86天,有生機勃勃的時候,也出現過狀態的起伏和反覆;
(圖中植物90%為30天之前重新種植)
全景
柳葉鐵皇冠
紅唇丁香
綠溫蒂椒
青龍石&寶蓮燈
黑殼蝦
圓心萍
鏡面
二氧化碳
.
這個景是我2015年的年初製作的,首次嘗試了細小的「根須」,效果還可以,水草也是以莫斯為主,如果選用體型更小的莫斯,可能效果會更好;遠景使用了綠藻球,還可以再改進;
作品名:《馬達加斯加》
尺寸:80-45-45;
(第1天)
結構製作完成,沒有足夠的水草附著,杜鵑根顯得有點不自然;
光照:卓異金滷燈150W(12:00-15:00)+PL36W*2(10:00-16:00);
過濾:創星CF-1200;
底床:卓異亞馬遜水草泥;
素材:青龍石/杜鵑根/卓異天然化妝砂;
(第2天)
有了更多水草的附著之後,和諧了很多,在茂盛之前,還是顯得比較荒涼;
水草:迷你椒草/迷你青椒/松茸莫斯/綠藻球/珍珠草;
生物:黑殼蝦/紅三角燈;
換水:每周一次1/3;
二氧化碳:2泡/S;
(第18天)
這個階段有一些褐藻,黑殼蝦幫我解決了;
(第28天)
莫斯逐漸變得茂盛起來;
(第35天)
(第50天)
最後成景的效果(拍照還是很重要)
這個景參加了2015CAC中國水族箱造景大賽的網絡賽,最終也進入了複賽;
水族箱的精靈(黑殼蝦)
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最佳的拍照時機比較遺憾,。但是對溪流石的應用是一個驚喜,發現自己水草運用方面的短板也是非常高興,今後在拍攝方面也會努力提高,感謝各位朋友今年的幫助,加油!
大三角形構圖;
《森綠 Green Think》
建缸日期:2015-02-14;
尺寸:120-50-50;
光照:卓異金滷燈150w*2(13:00-15:00)+T5HO54w*4(10:00-16:00) 整體高度30cm;
過濾:創星CF-1200;
底床:卓異亞馬遜水草泥;
素材:溪流石/鵝卵石/青龍石/帶皮杜鵑根/杜鵑根快/小杜鵑根/泰國沉木/卓異天然化妝砂;
(本來使用的青龍石,普蘭和陳宥林/面面老師建議使用溪流石,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驚喜)
水草:迷你椒草/咖啡椒草/迷你青椒草/鹿角鐵皇冠/青木蕨/垂淚莫絲/小三角莫斯/火焰莫斯/翡翠莫斯/珊瑚莫絲/美鳳莫斯;
生物:紫羅蘭三角燈/黑殼蝦/黃金鬍子;
換水:每周一次,每次1/3;
二氧化碳:3泡/S 隨燈;
(骨架做完了,開始漫漫的浸泡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月吧)
Day 1
90%的莫斯都是用粘貼的方法附著上去的,本來想著用刷塗的方法無水開缸,但做了一個小實驗沒有成功,還是選擇了比較保守的方法;
可把我給害苦啦,用了整整4管阿隆發,滿手都是膠水,為此還被女朋友批評了,哈哈;
Day 7
膠水的印記逐漸被生長的莫斯所覆蓋;
Day20
雖然種植水草之前已經浸泡了一個月的時間,但還是有黃水的情況,所以在右邊增加了一個頂濾盒,全棉,增加物理過濾,配合使用坦克淨水分;
Day 58
(這個階段,我認為是最佳的拍攝時間點,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
Day 70
(水草已經修建了多次)
Day 120
(哈哈,完蛋了,已經修剪了多次,還是因為水草太多,這個景基本沒有了預想的效果,於是開始撓牆)
自己ADA2016的資料會在近期和大家分享!
感謝大家的閱讀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