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長徵:《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長徵組歌·過雪山草地》劇照。戰友文工團供圖

  《長徵組歌》第六部分《過雪山草地》歌詞

  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鍊不怕難。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紮營盤。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

  一路長徵一路歌6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

  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鋼鐵一般的紅軍戰士,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靠著堅定的革命信念翻雪山、過草地,在生命禁區中創造了奇蹟。

  誰寫出《過雪山草地》的神來之筆?

  翻雪山、過草地,是紅軍在二萬五千裡長徵中的又一個創舉。《長徵組歌》第六曲,便是描寫的這一段歷史。

  說起《過雪山草地》,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男高音演唱家賈世駿。其實,這一曲的譜曲也非常精彩,堪稱點睛之筆。「這一曲用弦樂把大自然的風聲雨聲模仿得惟妙惟肖。」蔣燮斌說,這一曲在配器上有很大突破。除了使用西洋樂器外,三弦、琵琶等民族樂器也被運用其中,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作曲家李遇秋的貢獻不可磨滅。「他的配器非常精彩,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徵中遇到的最惡劣的自然環境,用有限的樂隊編制來表現自然環境是很不容易的。」

  蔣燮斌說,李遇秋的配器將器樂化和聲樂融合,能夠巧妙地運用民族樂器來烘託合唱,又使得器樂部分能夠單獨拿出來演奏。

  看過《過雪山草地》的觀眾都知道,這一曲中,還有竹笛的演奏。當悠遠的笛聲一出來,曲風一轉,紅軍戰士圍坐在篝火旁唱歌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這個地方用得非常之獨特,體現了作曲家天才的一筆。」

  《長徵組歌》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當年,戰友文工團有三位著名的歌唱家,被稱為「二馬一賈」。「二馬」是馬玉濤、馬國光;「一賈」,就是指第六曲的男高音領唱賈世駿。

  賈世駿是著名男高音演唱家,被稱為「金屬男高音」。這種男高音不僅在當時國內不多見,在我國男高音史上也是貢獻非凡的。《過雪山草地》這一曲經過無數次演出,領唱也換過很多人,但是至今也沒有人能超越他獨特的音色。

  作為《長徵組歌》的第二代指揮,蔣燮斌和賈世駿往來也比較密切。賈世駿生前曾向蔣燮斌講述過自己演唱這一曲的訣竅。賈世駿的咬字很講究,每個字怎麼唱,他都有研究。他把精力集中放在了「情」字上,「以情帶聲」、「以聲傳情」,使語言技巧、歌唱技巧、表演技巧都得到了更好的發揮,演唱的效果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正是有了如此精彩的配器,和如此優秀的男高音領唱,《過雪山草地》的氣氛烘託非常成功。當合唱演員唱到「革命理想高於天」時,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噴薄而出,讓全曲達到了一個高點。

  《長徵組歌》中演出最久的演員是誰?

  前不久,在戰友文工團的一場《長徵組歌》演出中,笛子演奏家張森清再一次來到舞臺上。他是《長徵組歌》原班人馬中,演出最久的成員。從《長徵組歌》誕生到現在,張森清演出《長徵組歌》已經超過一千場。

  吹了50多年的《長徵組歌》,張森清的演奏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全場演出張森清需要用大大小小6支笛子,但他從來不看譜,《長徵組歌》的每一個音符都流淌在他的血液中。在《過雪山草地》一曲中,悲壯悠遠的笛聲一響,就把觀眾的思緒帶到了當年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翻雪山過草地的特殊情景當中。每當這時,除了熱烈的掌聲和嘖嘖讚嘆,觀眾們想到的就是雕塑《艱苦歲月》中那位吹笛子的老紅軍。

  說起《長徵組歌》,張森清總是淚流滿面。1965年夏天,經過嚴格的選拔,張森清作為唯一的笛子演員,來到北海公園旁邊的一個大廟裡進行訓練。當時天特別熱,廟裡也沒有空調,整整四個月的封閉排練中,連休息日也取消了。「為幫助我們理解作品內涵,蕭華上將親自來給我們講長徵。」張森清回憶,「他邊講邊哭,我們邊聽邊哭。」

  2006年,《長徵組歌》重走長徵路時,張森清已經退休。但聽說這個消息後,原本在國外探親的他只待了一個多星期,就提前結束了假期回到國內。作為團裡年齡最大的演員,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大雨磅礴,張森清一場不落,堅持走完了這次歷時40天、行程2萬裡的巡演。現在,張森清老人雖然上臺的機會少了,但他一直關注著《長徵組歌》,只要身體允許,他還會不辭辛苦地參加演出。(記者 王琪鵬)

相關焦點

  • 《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哪位男高音至今無人超越?
    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過雪山草地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鋼鐵一般的紅軍戰士,在缺衣少糧的情況下,靠著堅定的革命信念跨雪山、過草地,在生命禁區中創造了奇蹟。
  • 耿蓮鳳與《長徵組歌》
    耿蓮鳳告訴我,她是在《長徵組歌》上一鳴驚人的。  出身革命軍人家庭的耿蓮鳳,15歲就進入了戰友文工團。在這座革命大熔爐裡,她出眾的嗓音和表演天賦得到了磨鍊和展現。 1965年初,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三十周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由北京部隊戰友文工團根據時任解放軍總政主任肖華的《長徵組詩》,譜寫成大合唱。並要求這部作品具有「革命性、民族性、大眾性」。
  • 致敬長徵 |《長徵組歌》:經典永流傳
    這是一支來自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由紅軍後人組成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以《長徵組歌》為主打歌曲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充滿理想、意志堅定的合唱團;  這是一支從作品中感悟長徵精神、在排練中體驗長徵精神、在演出中傳播長徵精神、在奉獻中弘揚長徵精神的合唱團。
  •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 原創 新聞中心 上海財經大學「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10月13日晚間,上海歌劇院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在師生們耳熟能詳的合唱聲中落下帷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校園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10月13日晚間,上海歌劇院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在師生們耳熟能詳的合唱聲中落下帷幕,現場掌聲經久不息。《長徵組歌》是我校承辦的「潮湧東方,光耀中華——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紅色經典進校園」系列活動第二場演出,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上海梅鶴雅集金融文化沙龍大力支持。
  • 上音復排經典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成功首演
    廖昌永發現,同學們非常願意聽故事,「我們復排時,其實第一個定位就是當代的年輕人向那一代年輕人致敬,是那一代年輕人拿生命、用鮮血、對革命信念的堅持,換來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觀眾吳小姐說,「我就是衝著《長徵組歌》來的,結果沒想到,舞臺效果會這麼棒,有一種看電影的感覺,更重要的是,真的會被先輩們的革命樂觀主義所感染,覺得現實中的一點點小挫折算什麼。這也算是我們自己應該繼承的新時代長徵精神吧!」據悉,15-17日連續三場的「首演系列」,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將在最後一天壓軸登場。
  • 蔡程昱、方書劍挑梁,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震撼首演
    10月15日晚,新時代版《長徵組歌》在上音歌劇院開啟一連三天的首演。第一晚登臺的「青春版」,由上音優秀青年師生帶來,包括因綜藝節目《聲入人心》被觀眾熟悉的蔡程昱、方書劍等「95後」學子。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將在10月17日壓軸上演。蔡程昱領唱《過雪山草地》中國革命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音樂中重現。「太震撼了!」
  • 重排的《長徵組歌》把關鍵的歌詞改掉不好,建議廖昌永改正
    因為崇敬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共產黨,因為崇敬英勇無畏的工農紅軍,所以特別酷愛《長徵組歌》,筆者收藏了幾套原版《長徵組歌》光碟,幾乎天天聽,愛不釋手百聽不厭。早就聽說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廖昌永要將紅色經典《長徵組歌》搬上舞臺,甚感欣慰,一來這是對青年學生很好的革命歷史教育,二來是把紅色經典傳承下去。
  • 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首演,青春版打頭陣,讓青年人傳承的長徵精神繼續「播種」
    當新時代版《長徵組歌》第一曲《告別》今晚在上音歌劇院舞臺上朗誦時,臺上臺下盡皆動容。蔡程昱、方書劍等青年學子獻演「青春版」,絲毫不因為年輕而缺少感染力。1200個觀眾席因為疫情防控要求只開放了75%,但氣氛絲毫不弱於以往的滿座。有觀眾跟著默默朗誦,也有觀眾跟著無聲哼唱。作為中國音樂史上的一部重量級紅色經典,已經「55周歲」的《長徵組歌》,感染過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是中國人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經典IP。
  • ...一二·九」運動85周年我校舉辦大型合唱《長徵組歌》專場音樂會
    為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12月9日晚,我校在西拉木倫校區音樂廳舉辦大型合唱《長徵組歌》專場音樂會。校黨委副書記李文閣,職能、教輔部門和學院相關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共同觀看了音樂會。《長徵組歌》包括《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大會師》十首歌曲,音樂學院師生用動情的歌聲、精湛的演奏,將現場師生們的思緒帶回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兩萬五千裡長徵的驚人壯舉時刻,喚起師生對崢嶸歲月的深情回憶,激發師生對革命先烈的真摯緬懷。
  • 西電《長徵組歌》公演倒計時
    半部電臺起家,中央蘇區誕生,長徵路上辦學,延安精神滋潤,紅色電波鑄就了永恆的西電精神,延伸著中國大學最長的紅色根系。
  • 上音復排經典 新時代版《長徵組歌》首演
    新時代版紅色經典史詩《長徵組歌》,今晚在上音歌劇院首演。15-17日,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領銜的「群星版」和優秀青年師生參與的「青春版」,將先後登臺,完成長徵精神的一次傳承。首演過後,這部作品還將在全市走進高校、機關巡演,並將於明年重走長徵路,獻禮建黨百年。
  • 【中國合唱史上的奇蹟】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1976舞臺演出原版 )
    >    整個組歌共分為《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芒》、《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和《大會師》10個部分,以深刻凝鍊的語言,優美動人的曲調,濃鬱的民族風格和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不屈不撓、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歌頌了紅軍指戰員艱苦卓絕、英勇奮戰的英雄氣概。
  • 探班 | 廖昌永逐字逐句逐音講解,新時代版《長徵組歌》打磨紅色風格
    這裡正在緊張復排紅色經典《長徵組歌》,舞臺導演、聲樂歌劇系教師劉戀不斷提醒師生們,要跨越時空靠近當時的歷史狀態,帶著情感去唱,讓自己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廖昌永反覆強調,「這是一個集體學習、經受長徵精神鼓舞與洗禮的課堂。」《長徵組歌》是肖華上將作詞、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組織晨耕、生茂、唐訶、遇秋等四位著名作曲家合作譜曲的大型聲樂套曲。作品以大合唱的形式,描摹中央紅軍從江西到陝北的長徵路,是一部採集不同地域民族音樂曲調的集大成紅色經典。2020年是《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
  • 盤點老電影《長徵組歌》中的歌唱家 耿蓮鳳馬國光賈世駿馬玉濤等
    楊亦然、耿蓮鳳在《長徵組歌》中的《遵義會議放光輝》這首歌曲中,耿蓮鳳和楊亦然擔任領唱。他1930年出生於南京,走上歌唱道路之後非常刻苦勤奮,曾經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徵組歌》中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他的音色非常純淨脆亮,演唱聲情並茂。在《長徵組歌》中所演唱的《過雪山草地》,豪邁大氣,充滿力量,感染了眾多觀眾的心。賈世駿於2011年9月4日上午9點48分因病去世,享年81歲。
  • 上音復排《長徵組歌》 廖昌永任藝術總監,蔡程昱方書劍等將登臺
    上海熱線訊,《長徵組歌》是中國音樂史上的紅色經典,今年,其迎來了首演55周年。在此契機下,上海音樂學院今日宣布,將結合新時代特點復排這部經典,打造《長徵組歌》的新時代版,它是一部"師生同臺傳承紅色經典,發揚時代風貌"的演出,也是上音在中國首部8K全景聲實景原創歌劇電影《賀綠汀》之後,推出獻禮建黨百年的又一精品力作。
  • 城事|「弘揚長徵精神 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在蘭開講
    12月20日下午,「弘揚長徵精神 重溫紅色經典」大學生音樂思政課——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講解與欣賞思政課在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報告廳開講。本次思政課通過對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的講解與欣賞,採取邊講解邊演出的形式,與學生一起回顧長徵歷史,重溫紅色經典, 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使大學生受眾群體進一步了解長徵精神。
  • 紅軍後代憶長徵往事 延續先輩初心 走好新長徵路
    7月27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不忘初心再長徵」大型聯合採訪活動在江西於都啟動 伍修權同志的女兒伍連連一直強調,對於革命初心的延續是曾經長徵期間擔任紅三軍團副參謀長的父親,留給她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閻曉明說,我們的報導讓人們從這些革命先輩身上,更加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是理想、什麼是信念、什麼是擔當、什麼是犧牲、什麼是紀律,在全社會營造了學習長徵歷史、傳承長徵精神的輿論氛圍。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3年的時間,長徵作戰環境異常艱苦。
  • 《長徵組歌》再登場,國慶氣氛更濃鬱
    該劇依據抗日戰爭時期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創作而成,生動講述了根據地軍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動人故事,揭示了「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歌劇《沂蒙山》
  • 「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童書首發|傳承永不磨滅的長徵精神
    (右起)小說家海飛、浙江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邱建國、杭州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校長譚鵬飛共同為「長徵·我是紅小鬼」系列新書揭幕 「紅小鬼」是紅軍長徵隊伍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儘管他們還未成年,但個個剛毅堅忍、英勇無畏,跟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逆境中漸漸成長,於戰火裡走向成熟,用不尋常的童年譜寫出了一曲曲生命的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