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重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2021·我的新期待」活動持續開展,本次活動邀請了各行業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行業大咖,暢言2021新期待。今天,一起來聽聽重慶市殘聯副理事長張青莉的新期待。
在巫溪,肢體殘疾人李緒斌蓋起了新樓房,養牛養羊發展產業,靠雙手打拼幸福生活;在奉節,重度殘疾人餘國蓉住進了濱江小樓,政策兜底讓她有了安穩新家,家人也「鬆了綁」開啟種養殖脫貧之路;在綦江,重殘的小兄弟倆來到康復中心,學站立走路、說話讀書,父母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過去一年,這樣的畫面數不勝數,通過紮實舉措推動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殘疾人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書寫出人生新篇章。
2020年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張青莉介紹,「十三五」期間,重慶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
那麼,「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完成的怎麼樣了?從幾個數據中可以得到答案。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重慶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目標值為100%,完成情況為100%;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目標值為100%,完成情況為100%;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目標值為100%,完成情況為131%;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目標值為80%,完成情況為97.3%;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率目標值為80%,完成情況為97.06%;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比例目標值為95%,完成情況為98.17%。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殘疾人的生產生活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張青莉充滿信心:重慶將大力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鞏固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加強和改進殘疾人就業服務,貫徹落實《預防殘疾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積極發展殘疾人特殊教育、文化體育事業,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依法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整合社會資源,營造全社會扶殘助殘濃厚氛圍。
到2025年的目標是:殘疾人狀況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全覆蓋、多層次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形成,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備,殘疾人逐步享有均等化、便利化、專業化的公共服務。殘疾人健康狀況不斷改善,受教育水平繼續提高,實現更加充分更加高質量的就業。無障礙的社會環境不斷優化,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動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平等權利得到更好實現。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