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菜根譚》有言: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意思是:天地本是廣闊的,見識淺陋的人卻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裡。
世事繁雜,倘若不懂得「懶」一點,那麼內心衍生的煩惱,就會源源不斷。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想要快意人生,想得開、放得下、忘得掉,還是得先學會適當「偷懶」。
會偷三種懶,享盡一生福。人到中年,一定要儘早「懶」起來。
01 耳懶,不聽閒言碎語
京劇名角王珮瑜,在參加《奇葩說》大火之後,受到的非議也多了起來。
諸如:「王珮瑜娛樂節目上多了,在戲曲本工上有些退步啊。」
「藝術家就是要高高在上,作為藝術家怎麼能這麼接地氣呢?」
網友的質疑,業內的負面評論,各種條條框框把王珮瑜壓得無法喘息。
一開始,她非常難過、委屈,沉浸在自己的負面情緒裡,對外界的評論耿耿於懷。
後來,王珮瑜慢慢意識到:無論怎麼做,總會有人不喜歡你。
於是開始直面有人討厭這個事情,坦然面對非議,狀態反而越來越好了。
唐太宗曾問許敬宗:
「你是滿朝文武最賢能的一個,為什麼還總是有人在我面前說你的過失呢?」
許敬宗回答:「對於農民來說,春雨貴如油,能滋養農作物,但是對於趕路的行人,泥濘的道路卻讓人討厭。老天都無法讓天下所有人滿意,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西班牙思想家格拉西安曾說:「對流言蜚語最好的譴責,就是不加理睬。」
人生在世,難免被別人背後討論,而我們要做的,不是費盡力氣去解釋、去取得認可和理解,而是要捂上耳朵,不聽不理,做好自己。
唯有忠於自己的選擇,不去聽太多的閒言碎語,才能堅定自己的腳步,走好自己的路。
閒話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真正聰明人都懂得:你無法討好全世界,不如努力做好自己。
02 嘴懶,不傳是非八卦
一位剛畢業不久的女孩,被同事看到和老闆一起在珠寶店挑鑽石項鍊。
第二天,女孩到公司,明顯感覺所有同事都向她投來奇怪的目光,那目光裡,帶著一點鄙視、嫌棄,甚至還有一點厭惡。
後來,一個關係要好的同事告訴她:公司裡的人都在傳,你被老闆包養了。
女孩鬱悶誰這麼無聊編這樣的故事,對方告訴她:有人看到老闆給你買項鍊。
女孩翻了個白眼:天啊,那是給一位很重要的客戶挑的禮物。
後來,為了整頓公司不良風氣,公司直接把最開始傳謠的兩個人給開除了。
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不清不楚的事情瞎傳亂傳,動不動就張家長、李家短,聚在一起就愛談論是非八卦,嘴巴一時爽,卻很可能給他人帶去不必要的麻煩,也給自己惹來災禍。
很多時候,這些是非八卦,都是道聽途說,帶有偏見和濃烈的主觀色彩,不乏惡意。
而我們作為「旁聽者」,閉上嘴巴,不參與、不相信、不傳播,才是正確的選擇。
古人常說:逢人不說事,便是人間無事人。
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往往嘴巴都很「懶」。
懶得說三道四,懶得挑撥離間,不琢磨他人的不足,不挑剔他人的短處。
能容人,才是高人。當我們保持寬厚,也就自然而然的地,理解了很多人,淡化了很多事。
03 心懶,不憂思多慮
《紅樓夢》中最讓人惋惜的悲劇人物,非林黛玉莫屬了。
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在其母親去世後,賈母把她接到身邊,本是想有家裡的姐妹們陪著,黛玉可以生活得開心一點。
但林黛玉一直無法擺脫寄人籬下的陰影,一方面,做事「處處留心,時時提防,恐怕被人恥笑了去。」另一方面,黛玉總會因為寶玉或者其他丫頭的一句話,就否定自己、傷心難過,甚至在床前枯坐到天亮。
因為多愁善感,終日優思,長期情緒低落壓抑,黛玉的病越來越重,最後病死在自己的閨房。
不得不說,林黛玉的悲劇命運,與她憂思多慮的性格脫不了關係。
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有記載:「百病生於氣矣。」
用現在的話來解釋,這個「氣」指的就是情緒。一個人情緒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他的健康。
憂思多慮的人,活得是很累的。
外界的一切,倘若都要往深了想,往複雜裡想,甚至要往負面去想,那麼「心理海嘯」都足以把一個人壓垮。
心「懶」一點,別去胡思亂想,不要敏感多疑,少做無端猜測。
放緩腳步,讓心休息一下。如此,才能看淡世事,內心無恙。
04 餘生,做個「懶」人
宋代一位禪宗寫過一首廣為流傳的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耳朵「懶」一點,別去聽那些讓人煩心的閒言碎語;嘴巴「懶」一點,不去傳那些捕風捉影的八卦是非;心境「懶」一點,不去為周遭的人事瑣碎憂思多慮。
俗話說:「懶人自有懶人福, 一日清閒一日仙。」
人生在世,不惹塵埃,便是幸福;無所羈絆,也是幸福。
萬事隨風去,片葉不沾身。
不去理會紅塵太多的紛紛擾擾,保留自己內心的清淨,既是一種修行,亦是一種成長。
-END-
原創作品,您的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就是喵喵創作的最大動力哦!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