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華簡介:1929年10月出生於山東榮成,195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美術系。歷任湖北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北省美院院長,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湖北省文聯主席。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周韶華在國內外舉辦過《大河尋源》、《六十年藝術探索》、《夢溯仰韶》、《漢唐雄風》等畫展,出版10餘部畫集和《面向新世紀》等5部文集。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終身成就藝術家」稱號。
記者:看過您作品的人,都說您的畫充滿氣勢,蘊含著很強的生命力,您是如何做到的?
周韶華:一直以來,中國的人文山水畫裡,都強調一種寫意的精神,我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在創作時,畫家可以通過構圖、線條、色彩等許多手段來實現這種想法。比如,宋代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畫家勾畫了一個幾乎佔滿整幅畫紙的巨大山峰,山頭雜樹茂密,瀑布從山腰間飛流直下,給人一種壯闊的氣勢。這幅畫就是通過線條、結構來實現這樣的效果。一幅畫可能只有10平尺,畫家可以把10平尺變成千裡萬裡,變成天上地下。必須在造型、筆墨運用上,要有構思,這樣才能讓畫作充滿張力。我自己也在一直尋找,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畫充滿力量美和結構美。
記者:您在創作中如何把握畫作的風格?您想在自己的畫中反映什麼樣的主題?
周韶華:畫家要用畫去描繪心靈,描繪真善美,而且這種描繪應該是「寫意」的,是經過提煉和抽象的。我的創作的畫大多不講形似,而求神似。例如畫沙漠時,不會去畫一顆一顆的沙粒,而是畫出沙漠給人的整體感覺。「至大無外,至小無內」,這幾年我一直在拓展藝術表現視野方面做探索。畫是生命的載體和文化的載體,通過畫表現物質,要體現出生命力,這也是藝術創造的一個重要原則。
記者:中國的畫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現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
周韶華:中國的文化講究「和諧」,這是一種高尚的文化。這種高尚的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感化力。中國畫家的作品,一定要帶有中國文化,同時在表現手法上要融合和創新。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古人的優秀作品,都帶有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烙印。我國歷史悠久,包含著無比豐厚的歷史文化,我們追求的藝術形象也應該是博大、深遠、開闊和包容的。畫家首先必須要有這樣的文化自覺,然後再思考,通過融合、創新,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的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