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畫描繪心靈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1-01-10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周韶華簡介:1929年10月出生於山東榮成,1950年畢業於中原大學美術系。歷任湖北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湖北省美院院長,湖北省文聯黨組書記、湖北省文聯主席。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周韶華在國內外舉辦過《大河尋源》、《六十年藝術探索》、《夢溯仰韶》、《漢唐雄風》等畫展,出版10餘部畫集和《面向新世紀》等5部文集。200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其「終身成就藝術家」稱號。

記者:看過您作品的人,都說您的畫充滿氣勢,蘊含著很強的生命力,您是如何做到的?

周韶華:一直以來,中國的人文山水畫裡,都強調一種寫意的精神,我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在創作時,畫家可以通過構圖、線條、色彩等許多手段來實現這種想法。比如,宋代畫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畫家勾畫了一個幾乎佔滿整幅畫紙的巨大山峰,山頭雜樹茂密,瀑布從山腰間飛流直下,給人一種壯闊的氣勢。這幅畫就是通過線條、結構來實現這樣的效果。一幅畫可能只有10平尺,畫家可以把10平尺變成千裡萬裡,變成天上地下。必須在造型、筆墨運用上,要有構思,這樣才能讓畫作充滿張力。我自己也在一直尋找,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畫充滿力量美和結構美。

記者:您在創作中如何把握畫作的風格?您想在自己的畫中反映什麼樣的主題?

周韶華:畫家要用畫去描繪心靈,描繪真善美,而且這種描繪應該是「寫意」的,是經過提煉和抽象的。我的創作的畫大多不講形似,而求神似。例如畫沙漠時,不會去畫一顆一顆的沙粒,而是畫出沙漠給人的整體感覺。「至大無外,至小無內」,這幾年我一直在拓展藝術表現視野方面做探索。畫是生命的載體和文化的載體,通過畫表現物質,要體現出生命力,這也是藝術創造的一個重要原則。

記者:中國的畫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現中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

周韶華:中國的文化講究「和諧」,這是一種高尚的文化。這種高尚的文化是屬於全人類的,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感化力。中國畫家的作品,一定要帶有中國文化,同時在表現手法上要融合和創新。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古人的優秀作品,都帶有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烙印。我國歷史悠久,包含著無比豐厚的歷史文化,我們追求的藝術形象也應該是博大、深遠、開闊和包容的。畫家首先必須要有這樣的文化自覺,然後再思考,通過融合、創新,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的藝術作品。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助理社會工作師 夏 華(女) 依文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 星(女) 北京市石景山區小飛象訓練發展中心理事長 邢衛兵 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炭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馬小蘭(女) 北京海聚博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裁,經濟師 張進剛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鎮黃山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經濟合作社社長
  • 3D電視大步向我們走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10年3月,TCL、創維等企業開始推出3D電視;隨後在9月份,海信推出了融合網絡多媒體技術、3D顯示技術的LED背光電視;康佳一舉推出了4大系列、20多款智能3D電視。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告訴記者,2011年創維3D電視的出貨量將佔到全部彩電出貨量的30%,康佳的這一數字將達到50%以上。
  • 蘇州優德通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黎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蘇州優德通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黎明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這是他的團隊研發的固定床生物膜生活汙水自淨化系統。 「2019年是個人事業發展最艱難的一年,但也是技術研發創新以及應用收穫最大的一年。」王黎明說,去年年初,他與團隊研發的汙水處理產品出口遭遇到「滑鐵盧」,但他沒有放棄並重新調整經營思路,把目光鎖定在更高端的產品上。 高端市場意味著技術高科技、產品高質量。
  • 雪域高原的「白衣天使」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而彭燕寫在身上的特殊「日誌」卻鮮有人知:全身上下23處摔傷,那是她用生命守護生命的記錄。 2008年11月,彭燕和門診所醫生到那曲東三縣部隊巡診,她感染風寒並伴發急性肺水腫,連續輸液10多天才痊癒,但人已瘦得脫了形,身高1.64米的她體重只剩41公斤。軍分區領導又一次瞞著她,把調離報告呈送西藏軍區黨委。彭燕知道後,馬上找到領導,請他們收回報告,「我現在還年輕,身體還行,還頂得住。」
  • 心中常駐芳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油氣開採過程中發生井漏,不僅會延長鑽井周期,影響地質採樣,損害油氣層,而且有可能引發卡鑽、井噴、井塌等一系列事故,甚至導致井眼報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井漏原因複雜、影響因素較多,是國內外鑽探、採油工程中至今仍未完全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之一。  2002年,單位「減員增效」,46歲的隋躍華下崗了。
  • 本報記者 黃平 通訊員 陳逸寧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據了解,胡柚種植是常山縣的農業經濟支柱產業。目前,胡柚種植面積已突破10萬畝,年產量穩定在10萬噸左右。同時,常山縣擁有260家胡柚專業合作社,82個1000噸銷售農戶,56家胡柚龍頭企業,胡柚經紀人隊伍達5000多人,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年產值達3.5億元,產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常山縣大力實施常山胡柚產業提升工程,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家兄的堅持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聚焦「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新疆各地採訪,記者感受最深的是三個「精」:一是精準聚焦,項目建設瞄準「調結構、補短板、惠民生」;二是精心立項,以未來發展目標和經濟結構「倒推」項目布局;三是精確屏蔽,堅持生態優先,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 「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重大項目建設,合理布局重點項目。」
  • 本報記者 楊國民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朱國平說,飛達集團將用3至5年時間,完成新能源50億元的產銷規模,實現從「用電大戶」到「發電大戶」的轉變。 從傳統的鑽頭產品,到科技含量較高的中冶東方江蘇重工、高品質板材和太陽能電池項目,依靠科技創新,飛達集團的產業轉型奠定了再次騰飛的基礎。目前,飛達的產業轉型進程還在繼續。據朱國平介紹,飛達的目標是,到2012年銷售額達到300億元。
  • 葉欣:永遠的白衣戰士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緝毒群英衛國門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今年春耕有啥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高青縣農業局副局長杜作忠用手比畫著。這片地實行一年種一年養的輪作休耕實驗,但休耕也不是任其荒蕪,土壤裡面有秘密。 杜作忠說的秘密其實就是在休耕的地裡養蚯蚓。養蚯蚓的人是現在山東大學任職的法月萍。2015年,法月萍在高青縣以每畝每年1000元的價格流轉了400畝土地,搞蚯蚓養殖實驗。杜作忠說,蚯蚓養殖計劃與縣裡的土地輪作休耕實驗不謀而合,「蚯蚓進了地就不能種作物,實現土地休耕。
  • 雙星機械產業異軍突起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打通「堵點」補「斷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同時,模具產業也是製造業的「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往往是模具自身價值的幾十倍、上百倍之多。寧波北侖模具因此成為推動世界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之一。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讓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園區的企業面臨發展困難。
  • 數字多媒體展廳有哪些多媒體應用!
    現如今隨著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了一系列展示模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運用在展廳布展中,豐富了展廳的展覽,多媒體顯示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將聲音、圖像、圖形、視頻、動畫和文字特殊效果等單一的媒體形式集為一體,是全面的綜合性信息資源。
  • 「為患者工作是我人生的意義」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雷鋒以服務人民為最大幸福,以幫助他人為最大快樂,我作為一名醫生,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專長服務人民。」徐克成說。 「我已經72歲了,我要用餘下的生命去幫助更多的病人擺脫疾病陰影。」徐克成說。
  • 本報記者 黃平 實習生 陳逸寧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以商業模式創新贏得市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數字多媒體展廳的設計方向是什麼!
    數字多媒體展廳是結合數位化技術,讓展示內容更加豐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能夠全方面的展示企業實力。數字多媒體展廳成為了當下最為受歡迎的一種展示平臺,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那麼數字多媒體展廳設計方向是什麼呢?接下來悅揚傳媒根據自身經驗跟大家說幾個出發點。
  • 跨越300年,70件英國畫描繪「心靈的風景」
    ——從田園小溪到機器轟鳴,對風景的描繪與讚美,始終印刻在英國人的文化血液裡。此刻,視覺藝術的英國風景來到了北京——由倫敦泰特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品展(1700-1980)」於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70餘件18世紀以來的英國風景油畫、水彩畫作品,為中國觀眾展示跨越近300年的英國風景畫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