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9年1月7日上午9點,洛杉磯比弗利山莊,第76屆金球獎如約而至。金球獎不但歷來被視為奧斯卡風向標,同樣也是內地影視公司買斷電影版權引入國內的重要參考指標。
相較於三大國際電影節對作者電影藝術性的考量,金球獎的選擇要主流商業得多,同時也有少部分重疊之處。在作為「奧斯卡超前瞻」的威尼斯電影節以分量最重的金獅獎肯定了Netflix(奈飛)出品的《羅馬》之後,金球獎兩項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外語片歸屬最終屬於《羅馬》,在日韓北美多個國家登頂票房冠軍、二十世紀福斯出品的Queen樂隊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則攬下劇情類最佳男主角、劇情類最佳電影兩項大獎,這兩部影片及其出品方成為本屆金球獎上最大贏家。已經有多家媒體影評人預測《羅馬》將成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最大熱門。
去年《愛樂之城》包攬7項提名的盛況未能再現,《副總統》以6項提名領跑,《寵兒》《綠皮書》《一個明星的誕生》拿下5項提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綠皮書》拿下最佳音樂喜劇電影、最佳男配、最佳編劇三個獎項,阿里影業為該片聯合出品方,因此有較大可能引進國內。《摘金奇緣》女主康斯坦斯·吳被提名「喜劇音樂類最佳女主角」終結了亞裔影人近半個世紀「零提名」的紀錄。
電視劇方面,吳珊卓憑藉驚悚劇《殺死伊芙》成為史上首位亞裔劇情類最佳女主角,表明金球獎同奧斯卡一樣努力朝政治正確、終結好萊塢太「白」方向努力。同時今年也是首度設立電視類終身成就獎,該獎項將以第一位得主卡羅爾·博內特命名。
奈飛攻陷好萊塢:
坎城失意,威尼斯金球獎得意
毫無疑問,被諸多影評人譽為「年度最佳」「神作」的《羅馬》寄託著Netflix最大的野心和厚望——它極有可能像《臥虎藏龍》之於華語電影一樣改變歷史,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同時提名最高獎項奧斯卡最佳影片,為奈飛帶來史上首個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為墨西哥斬獲史上首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
這種期望並非空穴來風。《羅馬》導演、「墨西哥三傑」之一阿方索·卡隆早前已經創造過歷史。2014年,他曾憑藉《地心引力》成為首位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墨西哥導演。
為此奈飛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協和營銷努力,甚至摒棄「流媒體與院線同步上映、甚至只在流媒體上映自家影片」的一貫發行方式,讓《羅馬》從11月21日起在全球30多個地區、550家影院上映上映三周之久,12月14日登陸Netflix,並繼續在影院上映。奈飛另外兩部有獲獎希望的原創電影《巴斯特民謠》《蒙上你的眼》也小規模登陸院線。
去年奈飛的《玉子》和《邁耶羅維茨》均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今年坎城電影節出臺新規定「只有在法國院線公映過的影片才有資格在主競賽單元參賽」,去年的主競賽單元評審主席阿爾莫多瓦直言:「我個人覺得不應該把金棕櫚大獎頒發給一部大銀幕上看不到的電影」。被視為對流媒體的宣戰與驅逐。最終大買家奈飛帶著自己五部還未在院線上映的新片怒而退出坎城。相比坎城的「守舊」,威尼斯電影節則顯得「激進創新」得多,除了今年繼續開展VR電影競賽單元之外,更把最高獎項金獅獎頒了Netflix。
Netflix在原創電視劇方面的製作能力早已有目共睹,今年艾美獎狂攬112項提名登頂,超越並終結HBO17年連勝霸主地位。而在自製電影方面,急需更有分量的獎項肯定。《羅馬》大獎加身,不僅能為Netflix吸引更多付費用戶,更能吸引更多優秀傳統電影人投身Netflix,在好萊塢六大攻勢面前形成自身護城河。在娛樂商業性較強、媒體民眾關注度高的主流獎項金球獎斬獲重要獎項,不僅令《羅馬》的票房和訂閱付費前景更為光明,也為其衝擊奧斯卡進行了很好的宣傳造勢。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