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堂課對我觸動很大,『最美逆行者們』非常了不起,讓我知道疫情背後有這麼多英雄在奉獻。
5月11日下午2:50,珠海四年級至初二年級學生以及高一高二15萬學生複課。復學第一日,南方都市報、香洲區教育局、珠海市衛健局、香洲區文明辦聯合主辦了一堂雲上班會課,邀請了三位珠海援鄂醫療隊隊員來到珠海市第九中學課堂,分享逆行經歷,為香洲學子進行愛國主義、生命教育,激發廣大學子建立珍惜生命、刻苦學習、勇於擔當,樹立報效祖國的理想。這一班會課還在全香洲區的中小學進行了同步直播。
「最美逆行者」現身第一課
「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們在武漢方艙醫院的故事。」
「從我出發去湖北到今天,剛好3個月,
工作的日日夜夜似乎還歷歷在目,
通過這次援鄂,我深刻體會到只有國泰才能民安。」
「沒有生而英勇,只因選擇無畏。」
……
下午,「同上一堂班會課,對話最美逆行者」主題班會課,成為了珠海市第九中學的復學第一節班會課。珠海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楊建豪、黃瑞芬、李蓉分別開講。
在課堂開始前,現場播放了兩段抗疫視頻。隨後,三位隊員以在抗疫一線的親身經歷,向全香洲的中小學學子分享抗疫的感想、體會和發生在前線的暖心故事,並回答了學生們提出的問題,為廣大學生開展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
珠海首批援湖北醫療隊隊長楊建豪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去湖北的心路歷程,並現場科普了方艙醫院的相關知識。「方艙醫院是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關鍵舉措,一舉扭轉疫情初期醫療擠兌的困境,是我國首創的抗疫舉措。」分享中,楊建豪還從多個角度介紹了我國在此次抗疫中的一些重要舉措,「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分享結束時他說。
「還記得,除夕夜正值萬家團圓的時候,各地醫療隊隊員紛紛告別家人踏上了支援湖北的徵程,當時我淚流滿臉,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為湖北抗疫盡份力。當抗擊疫情號角吹起,珠海衛健委組建援鄂醫療隊,我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希望能到疫情的最前線」。珠海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護士黃瑞芬,是珠海市第二批援鄂醫院隊隊員,她說,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她有責任、有義務護山河無恙,為抗疫貢獻力量。她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因為你們是國家未來的前途和希望。」
來自中大五院的援湖北醫療隊員李蓉是一名「90後」,她表示,自己是一本土生土長的珠海人,小學和中學都是在珠海,能回到珠海的校園跟同學們做分享非常開心。「厚重的防護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量就算是在武漢最冷的下雪天裡,我們身上都是大汗淋漓的,甚至會覺得呼吸困難出現窒息感,護目鏡也因為起霧導致視線模糊,我們不吃不喝,上班穿紙尿布每天至少6個小時以上的這種身體上的考驗,但我們沒有想過要放棄。」回想起在武漢最為深刻的記憶,她說,「最為激動人心的是,醫務人員和患者們共同揮舞著手中的國旗,一起高聲合唱著《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是那樣的鬥志昂揚,這場景讓我終身難忘。」
與學生互動,淚灑課堂
「在疫情中衝到一線,面對家人的擔心,您是否有想過放棄這個職業?」在三位醫療隊員分享結束後,現場一位女同學提問道。
「很多人問我去湖北的時候是否害怕,說實話,說不怕是不可能的。我上面有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下面還有個4歲的兒子,但是在這樣的時候,我內心的勇氣讓我站出來,一定要參與到抗疫之中」,面對學生的提問,黃瑞芬說。回想到家人,她在現場有些哽咽,「當我從湖北回來在酒店隔離修整時,孩子來看我,非常陌生,當時有記者問我,有沒有後悔。但我可以堅定地說,沒有後悔。」
「護士姐姐,請問你去武漢的時候想過回不來嗎?」現場一位男同學問李蓉,「這是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會面臨的問題,你要問我當時能不能回來,我心裡真的沒底,不知道答案」,李蓉說,我既然報名了,我就做好了獻身國家的準備,「我當時想,家裡還有一位哥哥,如果真回不來,還有他可以陪伴父母。」
「請問您去武漢時,心中最牽掛的是什麼?」對於這一提問,楊建豪說,「我有兩個孩子,家人永遠是我們的牽掛,但是,疫情之時,醫務人員只能捨棄小家,挺身而出,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大家,保護自己的家」,楊建豪表示,希望同學們努力,「這樣未來你可以成為一個國家需要的人,當國家需要你的時候,你才能出來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樣的復學第一課非常好,收穫很大!」課後,參與了「對話最美逆行者」班會課的學生告訴記者,「一定會向抗疫英雄學習,將來在祖國需要時擔當起重任,成為祖國未來優秀的接班人!」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