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DD。
我是一個超愛買買買的媽媽,一天不下點單總覺得這一天沒過完整。
剁手的路上我也踩過非常多的坑,開這個公號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以我的血肉之軀為大家避坑,也希望和更多志(tóng)同(yàng)道(ài)合(mǎi)的媽媽一起交流。
我常常被吐槽愛買繪本,只要看到好的書就控制不住地想要買下來運過來。不知不覺中掐指一算,我已經運了有近一噸繪本過來了。
說實話我自己也很震驚,體重不過百、胸平人也矮的我,人生第一次離噸這個重量單位這麼近。。。
我承認自己有點購物狂。沒娃的時候就愛買口紅買衣服買鞋子買包包,感覺下半輩子的量都已經囤夠了,時常感覺後繼無力。
幸好有娃之後,我又找到了新世界的大門:買玩具買繪本!
但除了購物成癮,同時我一直相信一件事:
如果你給娃10本書,你也許會發現他最喜歡其中的3本。但如果你給他100本書,你會發現他最喜歡的30本裡甚至可能都沒有之前喜歡的那3本了。
娃的喜好就是這麼任性且捉摸不定,你以為是他的最愛,結果原來人家只是還沒發現真愛。
在不了解這個世界之前,孩子的興趣是廣泛而未知的。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給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給他打開一扇又一扇的窗戶,為他展示這個多彩的世界,幫助他找到自己的真愛所在。
書本就是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能找到的最好的媒介。
但是,正所謂下單一時爽,讀書火葬場。自己買的書,跪著也要讀完。
而我至今依然還有下單的勇氣,是因為為了如何 bù 給娃讀繪本,我也是絞盡腦汁煞費一番苦心的。
是的,這是最簡單的辦法,這是最笨的辦法,但這也是最好的辦法。
也許你像我一樣普通話不標準,也許你讀的不夠生動,你的聲線不夠優美,但對娃來說,媽媽講的故事絕對是世界上最好聽的。
因為只有你最了解娃的興趣點,最熟悉娃的步調,而且只有你才是他最愛的媽媽呀!
把孩子抱在懷裡,找個舒服的姿勢,打開繪本一邊看一邊講,這是我家娃最喜歡的閱讀時光。
我會給娃「4D讀繪本」,比如講到拖拉機,我會把娃放在腿上一直抖,假裝拖拉機的震動。如果講到颳起一陣大風,我就會大力吹娃的頭髮。如果講到飛上天,我還會把他舉高高。
有耐心的時候我也會帶娃一起做擴展遊戲。
比如說可以用橡皮泥、樂高或者彩色筆重現繪本裡的場景,可以看完之後唱相關的兒歌童謠,(我家娃一度每一種動物都有一首對應的歌,指一個我就要唱一首,一本書看下來我經常要唱十幾首歌。)或者玩相關的玩具,比如看完關於車的書就把玩具小車拿出來演示一下。可以和孩子一起演繹繪本裡的故事,模仿裡面人物的動作表情。甚至用心的話還可以設計相關的遊戲或小實驗給孩子做擴展。
讀完關於情緒的繪本,我帶娃一起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表情和情緒,還做了一個一家三口的情緒小滾筒
但是這樣用生命去讀繪本,也真的是很累的,只能偶爾為之,不然母愛值和發量都會很快見底。
我家娃十個月開始已經可以坐著聽我連讀十本繪本,讀的我口乾舌燥氣若遊絲。而且娃總是喜歡要求反覆讀同一本繪本,再多的創意和靈感在讀第五十遍的時候都早已枯竭。每個月總有那麼二十幾天,我想把某本書藏起來再也不讓娃找到。
然後,我下定決心開始研究如何不給娃讀繪本,尋找讀繪本的替代方案。
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只要你想找,網上各種付費的和免費的讀繪本資源絕對不缺。
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是錢兒頻道、凱叔講故事裡的免費繪本和大J小D曾經賣過的中國兒童分級閱讀課。這些平臺的繪本算是讀的比較專業的了,但是依然還是會有各種讓我不滿意的小問題。
我買了大J小D的0-3和3-6歲中國兒童分級閱讀課。我覺得很好的地方是這套音頻會結合畫面描述而不是只讀文字,低齡繪本通常字都非常少,多點描述畫面可以幫助孩子把看到的畫面轉換成語言,對低齡娃學語言更友好。
而且她選擇了很多比如《小雞球球》、《水變誰》、《蹦》之類的低齡繪本,這些沒什麼字的繪本是其它讀繪本平臺很少能找到的。
但是這套音頻的節奏把握得不好,有時候一頁扉頁能講兩分鐘,娃早就不耐煩想翻頁了;有時候連續好幾頁一大段內容又只有一句話帶過,感覺需要學過量子速讀才能跟上。
而且完全不照書讀只講自己的理解和發揮,有時候會出現理解的偏差,不照書讀也不利於孩子通過繪本自主認字並實現自主閱讀。
我也經常用錢兒頻道和凱叔講故事的APP。這兩個都有付費的功能,但我只用上面免費的繪本資源。
這兩個平臺的讀繪本同樣會有一些小的理解上的錯誤,同時這兩個平臺讀繪本是完全照書讀的,我個人感覺低齡孩子可能會需要更多的描述性語言幫助他們學習語言(我的看法未必正確哈,歡迎討論)。有些繪本本身好幾頁只有一兩個詞,音頻也就快速地讀完就過去了,根本沒給孩子留時間看畫面。所以這兩個平臺我會覺得更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使用。
而且這些平臺上的繪本數量畢竟有限,沒辦法一次性解決所有的繪本。我必須記住《好餓的小蛇》是大J的,《來信了》是錢兒讀的,而《長個不停的腿》只有凱叔才有。
另外,Youtube和喜馬拉雅上基本上能搜到任何你想找的繪本的朗讀視頻。尤其是Youtube,基本各種語言都有,非常齊全。但是youtube不買會員的話廣告實在是多得人神共憤,還不能關閉屏幕,導致娃總想偷看。
同時因為這些平臺上讀書的人未必專業,質量良莠不齊,我暫時沒找到一個特別好的頻道可以推薦。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不同看法和討論)
我的百度網盤保存了接近4T的雞娃資源,但「存了就是雞了」真的只是錯覺。一鍵轉存確實簡單又快捷,但是,在這個光纖都入戶的年代,百度以Kb論的下載速度也實在是感人。就算你坐擁雞娃的金山銀山,下載不下來也是無用。
最好的雞娃資源永遠是那些方便用的資源。
4T資源裡我唯一真的會下載的也只有點讀包。點讀筆除了需要下載點讀包並且安裝,之後使用起來就真的是非常方便了。
這是我家娃用點讀筆點讀紅火箭,邊聽邊跟讀。
點讀筆最大的缺點是必須購買對應的點讀書,家裡現有的繪本沒辦法讀,而且點讀書的範圍也有限制。每個牌子的點讀筆還有自己對應的點讀書,有些還不能通用。
而且點讀書大部分都是英文書,可是讀中文繪本也很累啊!(群裡有媽媽推薦說愛看屋點讀筆可以點讀很多中文繪本,我沒有研究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點讀包通常至少都是幾百上千M的大小,百度網盤下載點讀包的速度實在是令人髮指。而且點讀筆容量有限制,幾套大部頭就差不多裝滿了。
聽說毛毛蟲點讀筆之後準備出可以wifi連接雲點讀包的新版本,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是很期待的。
當然了,中文的書可以自己製作點讀貼,但這個真的挺麻煩的,需要逐句錄製然後貼上對應的點讀貼。除非某本書真的是娃的心頭好一天要讀十遍又實在找不到音頻的那種,不然感覺製作起來性價比太低。
(實不相瞞我現在都還沒學會自製點讀書,大家如果學會了也請留言教我!)
講真,我今年年初才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繪本讀書機器人,給它看封面就能自動讀書,我當時還以為只是概念而已,現在的科技都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嗎?
常見的品牌有牛聽聽和盧卡。據說盧卡的繪本庫比較大,但是因為一直種草牛聽聽龐大的音頻資源和燻教系統,所以我最後還是買了牛聽聽。
據官方數據現在是支持近7萬本中英文繪本,而且我發現它是靠圖片識別繪本的,所以只要是支持的繪本,就算是在法國買的法語版也能讀,只不過讀的是中文的翻譯版。
用牛聽聽讀法語版十個手指頭十個腳指頭
而且除了中英文內容,也還有很多法語的音頻可以聽呢!對於我們這種還沒入學的中中家庭來說很實用。
雖然我家現在牛聽聽的使用率非常高,每天都會用好幾個小時,但是用了一個月下來我還是會有一些不太滿意的地方。
因為需要通過攝像頭掃描識圖再通過網絡傳輸,每次翻頁都需要等待幾秒鐘的反應時間,有時候還會顯示網絡中斷,讀起來肯定沒有點讀筆流暢。
不過這個等待時間我覺得還算可以接受。而且,比起讓我耐心給娃讀繪本,我決定讓娃學會耐心等待翻頁(手動微笑)。
另外牛聽聽讀繪本的音頻很多都是直接使用的點讀包,點讀筆的翻頁提示音也會在裡面,有時候覺得略突兀。
還有就是牛聽聽的音頻切割有時候不是特別仔細,只有朗讀的音頻還好,如果是有背景音樂的話,比如這本Maisy's Christmas Eve,每段話都有一段背景音樂。明明本身設計的是音樂放完了才進入下一頁,但是牛聽聽的翻頁每次會斷在音樂的中間,翻到下一頁又會接著播一個尾巴,聽起來有點奇怪。
雖然有些不滿意的地方,但是說實話能夠讀大部分繪本我已經感覺很開心了,我只需要陪在旁邊負責翻頁,還能空出一隻手來抽空刷刷手機,實在是不能要求更多了。
很多媽媽都說娃不肯聽別人讀繪本,一定要媽媽親自講。
真羨慕你們的孩子,絕對是幸福得被媽媽寵壞了。像我這麼懶的媽媽,我家娃根本沒得挑,所以早就習慣了媽媽只是一個沒有感情的翻頁機,負責給他放音頻和翻頁,偶爾心情好會配合音頻內容指一下畫面上對應的圖。
如果娃真的不肯聽別人讀繪本而你又真的讀得太累了,還有一個辦法可以拯救你,就是自己用手機錄下來。
錄下來除了可以偷懶以外,還有一個好處是不論你是照書讀還是自由發揮,這樣都能保證每次讀的都是一樣的,方便孩子記憶和複述。
但是就算錄下來播放,我也一定會陪在孩子旁邊,幫他翻頁,給他指畫面上的小細節,或者繼續我的「4D讀繪本法」,只是可以不出聲而已。
除了可以錄在手機裡,其實點讀筆還有牛聽聽都有自己錄製的功能,製作好的就可以直接用點讀筆點讀或者牛聽聽播放了!(是的,這個功能非常棒!唯一的問題是我太懶了,根本懶得去做)
之前我還挑了一本娃特別喜歡的繪本自己錄音並且加上了簡單的動畫,當時他還沒怎麼看過動畫片,看到書上的圖居然動了起來,娃看得簡直欲罷不能。
視頻如下。原文是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因為我們家從來不說嗯嗯,所以我改成了娃比較熟悉的caca,請原諒我不標準的法語發音。
都說父愛如山,果然紋絲不動。古人誠不欺我。
為了撼動這座大山,幾乎只要是題目裡帶有爸爸兩個字的繪本我全都買了。無他,就為了隊友走過路過的時候強行拉住讓他培養一下父子情,順便解放一下可憐的老母親。
雖然隊友每次都不太情願,但是看到繪本封面上明晃晃的「爸爸」兩個字,想推脫也總有點不好意思,只好坐下來給娃讀上兩本。
但是不知道別人家的爸爸會不會比較好,我們家的爸爸讀起繪本來真的是毫無感情,只會幹巴巴地照書讀,最多就是把文字部分重複讀兩遍,假裝自己在互動。
如果你耐心看到了這裡,可能會覺得很奇怪,親子共讀前面明明說過了啊。但是無論是哪個其實都會有我不滿意的地方,找了一圈才發現,沒有任何方式能替代親子共讀。
沒有任何機器或者音頻,也沒有任何大師或者專家,能比你讀繪本讀得更動聽。
親子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或者注意力,把重點放在不同的方面。比如這一遍就專門找細節,下一次就是專門講故事。
而且速度、進度、難易程度和內容全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孩子調整。
讀到孩子感興趣的地方可以多拓展一點,遇到孩子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詳細解釋一下,遇到圖片細節豐富的地方可以停下來仔細觀察一會兒,有時候還可以和孩子互動提問一下、這些都是死板的機器或者錄音做不到的。
(雖然牛聽聽最近新出了互動讀書功能,每讀完一段也會和孩子互動提問,但是也都是提前錄製好的,沒有辦法根據孩子的情況智能改變互動內容。親子共讀是任何機器都替代不了比不了的。)
我經常聽到有媽媽說娃不喜歡聽繪本,一打開書就要跑。但其實在娃還沒接觸屏幕之前,繪本裡的世界還是非常非常有趣非常有吸引力的。娃會想跑也許是你打開的方式不對。
具體怎麼讀繪本其實也能寫一篇長文了,由於篇幅關係今天就不詳細說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改天再寫一篇,分享一下我是怎麼給孩子讀繪本的。
抱著如何可以不讀繪本的心找了一圈替代方案,最後發現親子共讀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所以以上的其它方式,只是希望在你特別累想的時候能夠讓你喘口氣。
畢竟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讀繪本大業中啊。
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