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次課我提到聲樂演唱應注重「氣息、共鳴、咬字、情感」四個方面,在鞏固氣息與共鳴腔的建立基礎上,咬字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今天就為大家重點講解「咬字」的具體內容。
咬字——「十三轍韻」與「五大元音」歌唱理念。
所謂「字」是指咬字與吐字,歌唱中的咬字也是極其重要的。我國民族聲樂中的咬字是由聲母、韻母以及聲調三部分組成,其中聲母是指字音開頭的輔音,韻母是指字音後面的元音,聲調是指字的音調,我國的漢字是由「陰、陽、上、去」四聲字音組成,若要唱好中國作品,就需要我們的「唇、齒、舌、牙」去幫助咬字,這樣才能做到「字正腔圓」。說到我國民族聲樂的咬字問題,不得不提起「十三轍」韻。「十三轍」分別是: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尤求轍、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中東轍。不論遇到哪種轍韻,注意韻母的歸韻到對應元音,這樣就真正的做到咬字清晰,字正腔圓了。
所以在演唱中國作品時(民族唱法)要注意 「十三轍韻」的運用,十三轍韻即:發花轍、梭波轍、乜斜轍(niēxié)、一七轍、姑蘇轍、懷來轍、灰堆轍、遙條轍、由求轍、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中東轍。中國作品之所以難唱就在於如何將這「十三轍韻」合理歸韻。在演唱中國作品中如遇到類似後鼻音(ang、ing)也就是所謂「江陽轍」的字時要注意往前咬字(a、in),遇到類似(wu)母音也就是所謂「姑蘇轍」時要往(ao)上靠攏咬字,遇到(ao)字音時往(a)上咬字等。
在演唱外國作品時(美聲唱法)要注意 「五大元音」的運用,五大元音即:a、e、i、o、u。演唱時應注意寬母音窄唱,窄母音寬唱的原理,即:o應往a上咬字,in往i上咬字,u應向o音靠攏。
以上就是關於聲樂演唱中「咬字」的內容解讀!如有更多地藝考考學問題,可以到北京星幹線藝考官方網站與諮詢老師進行一對一在線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