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顛覆性發現:這種比霸王龍更大的食肉恐龍可能生活在水中

2020-12-23 瀟湘晨報

與大多數恐龍不同,歷史上最大的食肉恐龍之一的棘龍似乎更喜歡水。

棘龍已經進化出水生的特徵

這個觀點基於本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對埃及棘龍尾部化石的分析。

棘龍是一種獨特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過去的歷史上,被認為是在水域邊緣以魚類為食的近岸生活的大型恐龍。這種恐龍比霸王龍和暴龍都要大,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時期,距今約1.455億至6550萬年前。

研究人員說,在摩洛哥東南部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的距今9500萬年前的凱姆凱姆河床中發現了一條幾乎完整的亞成年棘龍尾巴。研究人員表示,尾巴幫助棘龍在水中移動和捕獵。

歷史上發現的棘龍化石几乎都是不完整的,此前發現的一個相關標本在二戰中被毀。

此前對於非鳥類恐龍的研究表明,這些動物僅限生活在旱地環境,曾有一些關於部分恐龍生活在水環境中的說法頗具爭議,幾十年前就被拋棄了。

但是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系列已知最大的埃及棘龍的支持半水生動物生活方式的支撐進化。其中包括後肢退化、寬腳、大而平的腳趾骨和長而密但有利於浮力的骨頭。更重要的是,埃及棘龍有著一套與眾不同的顱骨特徵,比如鱷魚般的牙齒和下顎,以及適合潛水的鼻子。

現在還不清楚棘龍如何在水下移動。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尼扎爾·易卜拉欣說:「在很多方面,此前的夢想成真了。作為科學家,你總是希望能作出一項改變人們對一門學科看法的發現,這次是古生物學。」

2018年,研究人員又取得了大部分的重大發現,他們發現了30多個棘龍椎骨,約佔原來尾巴長度的80%,是目前非洲大陸白堊紀食肉恐龍最完整的骨骼。

研究人員發現,棘龍的尾巴有著意想不到的獨特形狀,他們將這種形態和兩種陸生恐龍、兩種半水棲四足動物和一種人工控制的動物尾巴進行了比較,測試了棘龍尾巴的遊泳潛能。

結果表明,棘龍的尾巴在水中可以產生比其他獸腳類動物尾巴形狀大8倍以上的推力,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這表明它很可能可以在深水中遊泳捕食,而不僅僅是在海岸附近。

這種變化很可能是棘龍為了避免和陸地上的大型食肉恐龍直接競爭而產生的進化,但是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它們不得不和「校車一樣大」的水中獵手競爭食物。

易卜拉欣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非常堅定地把恐龍放在陸地動物的世界中,其中有一些會飛,且有一個相當強烈的共識:恐龍從來沒有真正入侵過水上世界(請注意,魚龍、蛇頸龍和滄龍事實上都不屬於恐龍)。這次的發現為恐龍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可能,這是作為一名恐龍古生物學家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十大食肉恐龍
    化石顯示這種超級食肉動物的主要食物是各種魚類。這種恐龍也是用後肢行走,在它的背部有兩米多長的脊骨,支撐起它有力的前肢,使它能更有效地捕食獵物。 科學家們在對其頭骨碎片的分析發現,即使《侏羅紀公園3》中的龐然大物——高達44尺的棘龍,比最大的霸王龍還要大也不及它的高大兇悍,怕是只有日本怪獸「哥斯拉」跟它有的一拼。
  • 《侏羅紀世界2》食肉牛龍評析,同為恐龍明星,卻被霸王龍打壓
    食肉牛龍是阿貝力龍科的一種,生活在白堊紀晚期,它是恐龍迷中心中的一位明星,很顯然,那雙特別的牛角既為其贏得了名字,也為其贏得了名氣,它也因此成為最具辨識度的恐龍之一。你可能分不清霸王龍跟特暴龍的外觀,但無論把食肉牛龍跟哪個恐龍放一塊,它總是顯得那麼突出。
  • 特暴龍和霸王龍誰厲害,特暴龍和霸王龍誰更大
    ,我們熟悉的暴龍科恐龍很多都生活在這個階段,如霸王龍、特暴龍都是這個時代的食肉恐龍,不過很多小夥伴也喜歡比較哪種更加厲害,體型更加巨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可以說特暴龍除了體型和習性外,其它方面和霸王龍很相似,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兩者是一種恐龍,不過後來發現,它們的頭骨形態上有很大差別,霸王龍的腦容量相對於自身而言更大。
  • 這種恐龍被稱為「暴君巨人」,其在南美的地位可與霸王龍相比
    說起恐龍中的王者,那麼霸王龍絕對是其中代表,而論起霸王龍的學名--雷克斯暴龍的含義,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沒錯,那就是暴君蜥蜴之王,其中表達了它身為恐龍王者的身份。但其實除了這種恐龍以外,還有一種恐龍的名字與其相似,那就是魁紂龍。
  • 十大肉食恐龍排名 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
    提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霸王龍。沒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霸王龍是有史以來最大,也是最為兇猛的陸地食肉恐龍。但是隨著科學家們的探索,人們對恐龍有了更為為全面的了解。那麼你知道食肉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嗎?它們之中誰又是最厲害的?接下裡就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10.特暴龍
  • 第一名曾虐殺霸王龍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
    第九名:西雅茨龍  西雅茨龍,是生活在美國的一種巨型食肉恐龍,生活在白堊紀中期到晚期的白堊紀,生存年代為9900萬年至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森諾曼階,是目前發現最大的獸腳亞目和食肉恐龍之一,也是北美洲最大 的食肉恐龍之一,別名噬人龍、食人妖怪龍。
  • 幾乎可以秒殺霸王龍的食肉恐龍,喜群居,死因至今是未解之謎!
    #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據考古資料記載肉食恐龍大都是「獨行俠」,我們熟知的霸王龍就是其中之一。但事情無絕對,考古學家在近幾年有了重大發現!這一發現曾被西班牙《世界報》報導過,報導稱這種新發現恐龍化石的體形要比霸王龍大得多得多,同樣生活在白堊紀,但要早於霸王龍約3000萬年。幾乎是這一時期最大型的食肉恐龍,更令人意外的是它還是喜群居的大型食肉恐龍!試想:一個霸王龍的戰鬥力就已經驚人無比,一群單個拿出來都能秒殺霸王龍的傢伙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 巨型的食肉恐龍-霸王龍
    上頜後段牙齒較下頜後段牙齒更大。目前所發現最大的暴龍牙齒,包括齒根在內有20釐米長。在其他恐龍身上發現的大型齒痕,顯示暴龍的牙齒可刺穿堅硬的骨頭。暴龍在擁有恐龍之中最強大的咬合力之一,也是咬合力最大的動物之一。經常發現暴龍的受傷或斷裂牙齒,但與哺乳類不同的是,暴龍科的牙齒是不停成長、替換的。
  • 鱗片上有感覺器官 食肉恐龍或用尾巴來釣魚
    德國侏羅紀時期小型食肉恐龍重建圖。箭頭所指的是位於尾巴下部鱗片上的感覺器官。圖片來源: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古科學研究中心的菲爾·貝爾博士10月7日在《當代生物學》發表論文稱,他們通過研究來自德國的侏羅紀時期一隻年幼恐龍化石,發現這隻約1.55億年前的食肉恐龍的皮膚擁有感覺器官。  這隻恐龍化石從鼻子到尾巴都保存完好,包括鱗狀皮膚和其他軟組織的殘骸。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
  • 澳洲發現大型食肉恐龍 足跡達80釐米
    現在他終於找到了大型食肉恐龍在澳洲存在過的痕跡,證據表明,這是一隻昆士蘭恐龍,而且還是只恐龍裡的「狠角」。羅米利奧博士來自昆士蘭大學,他在同行評議期刊《歷史生物學》(Historical Biology)上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稱發現澳洲最大的食肉恐龍。他說:「北美有霸王龍,非洲和南美也有大型食肉恐龍。
  • 恐龍時代有沒有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
    霸王龍是恐龍界的「頂級明星」,也是史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因此,只要提到恐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霸王龍,甚至許多人認為霸王龍是恐龍時代最強的生物。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幾種恐龍時代比霸王龍還要強的恐龍。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霸王龍到底有多強?
  • 霸王龍打不過什麼龍,比霸王龍厲害的恐龍到底有沒有!
    說到恐龍怎麼都繞不過霸王龍,作為曾經稱霸陸地的霸主,戰鬥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它們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末期,是當之無愧的頂級掠食者,在它生活的時代沒有什麼恐龍能夠挑戰它的威嚴,甚至在史前各種大型食肉恐龍中也幾乎難尋敵手。
  • 世界十大最著名恐龍排名,中華鳥龍全身顏色最多、滑齒龍生活在海洋裡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 2、滑齒龍 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 滑齒龍是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的動物,一些保存相當完好的滑齒龍骨骼化石,清楚顯示牙齒的排列及其頭部的形狀。但這些頭骨並不一定就屬於片中威脅牛津夏(oxford shire)附近水域。
  • 生存於白堊紀,與鱷魚尾巴相像,首個已知的遊泳恐龍被發現
    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恐龍是一個熱愛陸地的群體:沒有一種恐龍被認為會遊泳。不過,現在在摩洛哥發現的一個新的尾巴化石顯示,擁有可怕尖牙的埃及棘龍在白堊紀時期是個遊泳健將。研究人員4月29日在《自然》雜誌上報導說,這種食肉的棘龍可以長到7米長,有一條寬的、像槳一樣的尾巴,比起其他食肉恐龍的尾巴,它的尾巴更像今天鱷魚的尾巴。這種恐龍不僅可以站在淺水中等待魚兒遊過,還可以在水中積極地追逐獵物。遊泳棘龍棘龍一直是一種有爭議的動物。
  • 斯凱島發現1.7億年前的世界最大恐龍腳印:雷龍和霸王龍同族腳印
    據《每日郵報》4月3日報導,科學家在蘇格蘭斯凱島發現了近50個世界最大恐龍留下的腳印。這些在斯凱島頁巖中發現的利爪、三趾的食肉獸腳類恐龍和15米長蜥腳類恐龍的腳印,是1.7億年前在泥濘的淺瀉湖中留下的。
  • 英媒:英國科學家發現新恐龍種類 或為霸王龍「親戚」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2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認為,去年在尚克林發現的4塊骨骼屬於一種新的獸腳類恐龍。這種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估計體長達4米。它被命名為Vectaerovenator inopinatus,屬於包括霸王龍和現代鳥類在內的恐龍群組。
  • 驚呆無數小朋友,最大的恐龍居然不是霸王龍?
    不管你了解不了解恐龍,你肯定聽過說霸王龍這隻大傢伙。可是你知道嗎?在恐龍時代,像霸王龍一樣厲害的大傢伙還有很多呢!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食肉的恐龍們一直在地球上稱王稱霸。科學家推測,雙嵴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年代:侏羅紀中期身長:大約3.5米     明顯特性:強壯後腿、前肢短小、短脖子、大頭、口中有尖牙。
  • 科學家得出5種恐龍新發現,霸王龍還有一個老表,來自加拿大
    至今恐龍已經滅絕超過6600萬年,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在不停地研究它們,這裡有5個關於恐龍科學家的新發現,不知道你聽說嗎? 讓我們來一睹為快: 1. 泰坦龍有…..有角?
  • 和霸王龍同一個祖先,科學家發現全新恐龍品種,這個子實在太小了
    很多我們熟悉的恐龍也都屬於獸腳類恐龍,比方說在《侏羅紀公園》中讓人感到恐怖的霸王龍,它作為暴龍群的一種,從大類上來說,就是獸腳類恐龍。古生物學家表示,在恐龍的演化過程中,獸腳類恐龍不僅是第一批出現的恐龍之一,同時它們也是地球上最後一批滅絕的恐龍。有一種觀點認為,獸腳類恐龍中的一部分或許並沒有滅絕,而是在進化中縮小體型,成為了現代鳥類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