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浙江召開新時代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推進會,為新命名的第四批共20個省級特色小鎮授牌。至此,浙江命名特色小鎮數量達到42個。
這些小鎮如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讓我們通過幾組數據來看看。
在多年培育中,浙江特色小鎮數量一直處於「動態更新」狀態。截至目前,省級特色小鎮隊列中,共有42個命名、101個創建、51個培育。
從分類上看,高端裝備製造類特色小鎮數量最多,達到45個;其次是數字經濟和旅遊類特色小鎮,均為39個;金融和環保特色小鎮數量最少,分別為9個和8個。
然而,不管是哪類特色小鎮,都深受企業歡迎。
浙江省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浙江入駐特色小鎮高新技術企業1716家、總部企業292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351家、上市企業313家、世界500強企業112家、中國500強企業140家。
這也歸功於浙江長期對特色小鎮傾注的關注,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8000億元,平均每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00個,「152」工程項目佔全省總數的10%。
除了「高精尖」「硬科技」,「特色創新」也是特色小鎮的代名詞。截至目前,浙江特色小鎮擁有創新服務平臺852個,在孵企業數15520家;集聚省級以上人才和大師1928人,「新四軍」創業人員4.2萬人;2019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達5579件,佔全省16.6%。
集聚大量資源要素,特色小鎮已經成為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創新驅動的新載體。
2019年,浙江特色小鎮以全省1.8%的建設用地面積,貢獻了全省7.9%的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和7.0%的稅收收入;畝均產出、稅收分別為853.6萬元和54.2萬元,分別是全省規上工業企業的1.6倍和1.8倍。
另據記者了解,浙江已有21個特色小鎮產出超過100億元,12個特色小鎮稅收超過10億元。(記者 黃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