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影視行業不景氣,但包貝爾的事業卻似乎沒有受到影響。
年初,他和王千源領銜主演的犯罪動作電影《大人物》上映,收穫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中秋節,他和包文婧又在央視中秋晚會演唱《小酒窩》,秀了一次恩愛;年底,他又帶著女兒餃子亮相綜藝節目《一起出發吧》(《爸爸去哪兒6》),塑造了好爸爸的人設。
在大眾的認知裡,包貝爾是一個演員。從2003年進入影視行業,包貝爾一路從跑龍套做起。直到2013年出演由趙薇導演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才憑藉「張開」這一角色開始為大眾所知。「錢難掙,屎難吃。」談起做演員的辛酸,包貝爾一肚子感慨。
演而優則商,出圈兒當老闆成為娛樂圈明星們的集體追求。在演藝事業之外,包貝爾還同時經營著影視公司、火鍋連鎖店,以及紅酒、服裝和保健品生意,並不斷學習著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
對包貝爾來說,這是件有趣的事情。「年輕,就折騰,人生起起落落挺有趣。」作為演員,他的工作是演繹別人的人生,而在自己的人生戲份裡,他正在努力做好一個好爸爸、好老公、好老闆。
2016年年底,連鎖火鍋店「辣莊」在北京開業。經過3年多的發展,「辣莊」通過加盟的方式,已經發展到200多家連鎖店,並在2017年成為國內餐飲界的百強企業。這是包貝爾憑藉自己的明星名氣,成功的一次試水。
包貝爾的商業野心不止於此。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包貝爾目前擁有6家公司,除了屬於自己的包貝爾影視文化工作室以外,其餘5家公司均是以股東或監事的方式參與運營和管理,包括影視項目策劃、製作、營銷公司,動漫IP(智慧財產權)研發機構,化妝品、服裝鞋帽商貿公司等。
不過,雖然身為6家公司的董事長,但包貝爾在商業世界裡卻還是個小學生。對於明星來說,在憑藉自己的名氣和個人品牌進行快速營銷和打造品牌的方面,他們有著大眾所不具備的天然優勢,但商業世界需要的能力和知識遠不止這些。
經營一家火鍋店,遠比想像中要困難,品牌與個人IP的綁定,也容易給公司和個人聲譽帶來風險,一損俱損。2017年3月,一起食品安全問題就將包貝爾推上風口浪尖,他不得不在新浪微博上公開道歉。在學員分享環節,他坦承:「這兩年我公司所遇到的問題,都出現在我根本不懂做商人,但我卻做了一個CEO。」
通向企業家的路上,包貝爾還差很遠,也足夠謙虛、好學。去年4月,包貝爾被嘉賓大學錄取,成為嘉賓派第四季學員。從浙江橫店到杭州,第四季嘉賓派開學及第一次訪學共持續了5天。40餘名學員,基本都是投資人和企業家,作為一個影視明星,出現在人群裡的包貝爾看起來和普通人無異。一身休閒裝、運動鞋,背著嘉賓大學的書包,像一個勤奮的學生。
包貝爾在嘉賓派訪學課堂上發言
嘉賓派是嘉賓大學旗下的標杆企業深度訪學課程,帶領學員深入到企業內部,學習鮮活案例、復盤自我成長。按照嘉賓派的慣例安排,每天的行程都很滿。從早上8點半開始,中午半個小時用來吃飯,再坐大巴車到下一個目的地。連續的行程即便隨行的工作人員都面有倦色,包貝爾卻總是看起來精神奕奕、求知若渴,在每天訪學結束後的作業中,他顯示出了想要儘快了解商業世界的渴望和投入。
在訪學授課現場,包貝爾總是異常認真。出現在相機鏡頭裡的他,總是在眉頭緊鎖的聽講,還不時拿著iPad進行記錄。嘉賓大學校長婷姐好奇他都記了什麼,他慌忙擋住,有些不好意思的告訴婷姐,自己沒記過這種筆記,怕別人覺得不專業。這是他準備從嘉賓派學習回去之後,準備開全員大會的資料。
幾天課程下來,在人們原來認知只是一名演員的包貝爾,讓許多人刮目相看。不僅如此,他的執行力也讓人出乎意料。在訪學結束的互撕反思環節,釘釘、個推、時空電動這些公司帶給他很多思考,包括讓家庭文化落地、將影視與大數據結合、找準企業獨特的定位等等。而在聽完海康威視的授課後,他告訴大家:「我已經通知了全公司人,今天的課程結束後,明天就回北京開全員大會。」
包貝爾在訪學結束的互撕反思環節中發言
「在嘉賓派的學習讓我更有規格、更有規矩地去管理我的公司。」包貝爾說,「在加入嘉賓派之前,我都是靠人情世故去管理,非常累。有了制度之後,公司成長得很快,我也變得溫柔了很多。」
去年10月18日,在深圳舉行的「Q Business! 2019嘉賓大學年度峰會」上,包貝爾與婷姐進行了一場真誠的QA對話,並講述了自己演戲和經商的心路歷程。
「塑造別人的人生是件過癮的事」
婷姐:你是嘉賓派第四季的學員,在做自我介紹時,你說自己就兩個身份,一個是演員,一個是導演,這兩項是你的主業。最近有什麼作品要面世嗎?
包貝爾:剛拍完《我的機器人女友》,明年情人節或者是白色情人節上映。
婷姐:有什麼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嗎?
包貝爾:有,還有未來機器人的拍賣會。
婷姐:假裝和機器人談戀愛有什麼不同?
包貝爾:體驗不同,機器人的執行能力比較強。比如說早上起來飯都做好了,並且幫助你去賺錢,它不會有咳嗽的動作,而是筆直地陪著你。如果是我太太,就該是我站著,她躺著。還不一定是站著,可能是跪著。
婷姐:這不僅是女友,還是一款會賺錢的女友,簡直就是宅男的理想型。非常期待上映。從青春偶像劇、古裝劇、喜劇,到動作片、科幻片,你的作品題材還挺廣的。出道16年至今,從個人來說,在所有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部,最不喜歡哪一部?
包貝爾:其實,很多作品我都挺喜歡的,比如說《致青春》《我的青春期》《大人物》,都可以讓我完整去塑造角色。這些角色雖然和我的生活沒有什麼關係,但塑造另外一個人的人生對於演員來說是特別過癮的事。
最不喜歡的作品,我不能說名字,我只能講一件事。我前一陣剛拍完一部戲。那部戲來找我時,開了一個價錢就定了,資方把戲的份額分成了100份,用來眾籌。那個戲的好壞,他不關心,也無所謂。我感覺我個人就像一個商品,被欺騙了。那個戲最後也不會有什麼宣傳,因為那個老闆在前期已經把所有錢都掙完了,如果那部戲盈利了,他還要分錢,戲賠了那些錢就是他的了。
「商業和藝術有必然的聯繫」
婷姐:塑造別人的人生,這可能也是一個演員才能有的幸福了。娛樂圈充斥著金錢與物質,隨波逐流容易,守住本心卻很困難。在物質與藝術之間,你的原則是什麼?
包貝爾:是的。錢難掙,屎難吃。我是個演員,沒有到藝術家的地步,我也不是很優秀的老闆。我是一個人,我對於生活和物質是有需求的。
但是後來發現,有的時候追求物質的過程中,並不能在所謂的藝術上達到平衡。往往專注追求藝術,可能更純粹和簡單。
婷姐:其實一個藝術家的基因和一個企業家的基因,有時候並不能完全兼容。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藝術這件事,有哪些方面對你有商業上的促進,哪些方面會阻礙商業的發展?
包貝爾:我覺得不同的人生都可以交互,都可以嘗試。對我來說,我做商業和做藝術有必然的聯繫,也有我完全不懂的地方。我是為了讓我的藝術變得更好,才去做這些商業上的事,這是一種彎道超車的方式。做作品也需要跟商業的聯繫,如果沒有商業,藝術就不會被更多人知道。
做藝術,越專注越好。可能花三年五年認認真真研究一個電影、一個角色,一定比現在一部戲接一部戲去演處理得更好。但是問題也就來了,我花這麼長時間去做作品,但是演員的藝術不是一個人的藝術,而是一群人的藝術。可能我認認真真做了,但是出來的結果也未必會得到每一個人的喜歡。
「商業競爭要突出獨特性」
婷姐:你開了六家公司。如果對這幾家公司,按照做得成功來排序,結果是怎樣的?
包貝爾:我做了餐飲、影視、藝人、編劇等,但主業還是演員。做餐飲是最好的,還有影視公司,做得最差的是保健品,接下來是酒和服裝。可能和我本身職業相關的越深入、了解得越透徹的公司會做得比較好。
婷姐:做藝人本身就是非常辛苦的,拍戲本身就耗費了大量精力,一部戲可能就要拍幾個月。而選擇做餐飲、服裝、紅酒等生意,也要牽扯大量精力。這會不會影響到你的演藝事業?為什麼要選擇跨界這麼多行業?
包貝爾:年輕,就折騰。人生起起落落挺有趣。世界這麼大,想看看自己沒有了解的地方是什麼樣的,所以就去嘗試。嘗試的過程中不斷挨揍,然後再起來。做演員和其他的行業不一樣,需要你去了解更多,或者是了解得更透徹。
婷姐: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商業相通的,但藝術家往往追求的是極致,而企業家追求的則是克制,將極致融入到一種平衡當中。在你做商業的過程當中,藝術有沒有對商業層面的東西有所提升?
包貝爾:有挺多的。比如說,最早我跟我的合伙人做火鍋店的時候,做的是普通火鍋,那時候叫時尚小火鍋。後來發現火鍋店沒有特點,於是慢慢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就決定做有內容的火鍋。所有的服務員穿上古裝,吃個火鍋就能感覺穿越千年。這就變成了有故事、有內容的火鍋。所有的商業競爭,每一個產品都要突出它的獨特性。
婷姐:這是一個典型的用藝術去賦能商業的故事。但是把個人品牌與企業品牌高度捆綁,雖然成功更快,但也更容易會出現一損俱損的狀況。你如何做這兩方面的平衡?
包貝爾:這是一個難受的事情,我也很糾結。我們200多家門店,任何一個人對於服務不滿意,對於菜品不滿意,都可以去微博上投訴、罵我,有的甚至會連帶上我的家人。這對我來說很難受。這件事我也不知道怎麼去處理,因為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它是一個團隊,是所有人在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去努力,大家都想做出更好的火鍋去服務更多的群眾。我只是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品牌,這個品牌如何做得更好,還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婷姐:作為嘉賓派學員之一,你是我們的學習委員。你從第一次上課起,就非常的認真,你總是在前排最認真地記錄、聆聽,回去就分享、實踐。上課第一天,你的筆都記筆記記得沒有墨水了。總體而言,嘉賓派的學習對你有過哪些幫助和促進?
包貝爾:在嘉賓派的學習讓我更有規格、更有規矩地去管理我的公司。在加入嘉賓派之前,我都是靠人情世故去管理,非常累。有了制度之後,公司成長得很快,我也變得溫柔了很多。
婷姐:如果有一天你的公司倒下了,會是因為什麼?
包貝爾:我的答案是因為我倒下了。我覺得任何制度、任何錯誤,只要我不倒下,我會幫兄弟們、幫身邊的朋友們、幫同事們和家人們,倒下了再來,哪兒不好,我們就繼續努力和學習成長。沒有一個企業和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都會有低谷,但我相信我們都會一直走下去。
聲明: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讀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