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禮同志利用業餘時間收集、編輯了12首歌唱文水的金曲,內收《神奇的蒼兒會》、電視劇《一代女皇武則天》主題歌、歌劇《劉胡蘭》選曲、電視劇《大英雄狄青》主題歌《盡在一笑中》以及由文水籍全國著名作家孫謙編劇的電影《陝北牧歌》插曲《崖畔上開花》等,取名為《唱響文水金曲》,並製作成光碟,作為公共文化產品,獻給社會和家鄉的父老鄉親傳唱。
什麼叫「金曲」?中國流行音樂協會秘書長、音樂評論家金兆鈞說,今天,凡「抒發大多數人的心聲,唱出大多數人的共鳴,最大程度地體現中華民族共同價值觀的歌曲,才能成為久唱不衰的金曲。」
學禮同志之所以為我們奉獻這樣一套金曲,因為他常想,是什麼魅力,讓喬羽、劉熾、張千一等這樣全國著名的詞曲作家和郭蘭英、李谷一、閻維文等這樣全國著名的歌唱家,對文水這塊神奇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情有獨鍾,並飽含深情,創作和唱響了那麼多激動人心、歌唱文水的優秀金曲呢?最後,他終於找到了答案:應該說,這些金曲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於是,《唱響文水金曲》就此產生。
是的,僅以這套金曲中的歌劇《劉胡蘭》選曲《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為例,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
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隊伍出發要上前線/一心一意去打仗/後方的事情別掛在心間/放心吧,別掛牽/真金不怕火來煉/繩索刀斧擺在眼前/也難動我的心半點/放心吧,別掛牽/句句話兒記在心間/不怕風來不怕浪/不怕難來不避險/風會停,雨會散/敵人總會消滅完/等著吧/到了勝利的那一天/我們再相見!
這就是劉胡蘭精神。
這就是英勇抗敵、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也就是其魅力之所在,怎能叫人不歌唱、不弘揚!
而且,聽著這樣的歌曲,人們覺得他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讓人激動,讓人振奮,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劉雲山同志在中國音樂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音樂以特有的藝術魅力,滋養著人們的心田,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我之所以要說這些,是為了說明,學禮同志為我們奉獻的這套金曲,無論在弘揚劉胡蘭精神上,還是在對外展示文水獨有的自然生態和文化資源、宣傳文水燦爛歷史以及重塑文水開放發展新形象上,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價值。
當然,現在「紅歌」大為流行。「金曲」是否也可稱之為「紅歌」? 對這個問題,擔任過「紅歌會」的評委萬山紅說:「紅歌的概念很寬泛,題材健康、藝術質量高、有傳承價值的歷史歌曲,都是紅歌。過去的經典的革命歷史歌曲是紅歌,今天的歌頌美好生活和愛情的影視歌曲,也是紅歌。」是的,就以2008年在深圳舉行的「改革開放30年30首流行歌曲」評選活動來說吧,榮獲特別貢獻勳章的6首歌曲《大海啊故鄉》、《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難忘今宵》、《春天的故事》、《走進新時代》可稱之為紅歌,而入選「流行金曲」的30首歌曲如《吉祥三寶》、《鄉戀》、《小芳》等等,同樣可稱之為紅歌。因為,紅歌永遠跟著時代走。
金曲也好,紅歌也好,它們的傳唱,雅俗共賞,老少皆宜,不但可以寓教於樂,寓理於情,塑造品德,淨化心靈,還可以抵制各種腐朽落後、低級庸俗的文化,從而提高我們生命的質量和境界。
中國音協副主席徐沛東就表示,現在的有些人什麼都敢寫,有的歌詞淫言穢語,宣傳色情;有的痞話連篇,充斥著語言暴力;還有的如《那一夜》、《狼愛上羊》,內容空洞,矯情做作;更有的如《我是你老公》、《不怕不怕》,則語無倫次,廢話連篇。有位記者對此也有同感,說是30年前,鄧麗君的一曲《甜蜜蜜》成為一代經典,而現在,同樣是「愛情」歌曲,卻情趣大異,格調不高。有一首名為《腳踏兩隻船》的「情歌」,唱得是:「你總是一次一次腳踏兩隻船/而我卻一次一次視而不見/這一次你又去摟誰的肩/難道你永遠都不覺得厭煩……」而這,竟成為某音樂網站的熱門歌曲。
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所以,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神聖的使命感、光榮的責任感,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對金曲紅歌要加大推介力度,拓寬傳播渠道,不斷擴大優秀精神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
從這一角度來說,王學禮同志雖然不是文藝工作者,卻熱情地為我們奉獻出這樣一套《唱響文水金曲》,就顯得尤為難能可貴。(徐文華)
編輯:郝宏勇 張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