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漫畫改編成電影的影片,這類題材在日本不勝枚舉,但,《帝一之國》這部影片註定因其內部特定色彩而與眾不同。看到海報以為又是一部沙雕電影打算解壓看,沒想到影片結束卻陷入了深思。該片地點設置在一所高校,利用學生會選舉映射政治問題,既真實又硬核。
劇情設置重重反轉,讓人驚喜。 前段,我以為是一部追求目標的青春熱血奮鬥史;中旬,我以為是一部反擊學校黑暗的政治鬥爭和國內政治問題的電影;看到帝一,我以為要說家長為了達到目標而強迫孩子的教育問題;後段,我以為要說青春友誼的故事……而在第117分鐘後,種種「我以為」被導演打破,導演為我們呈現的原來不止中二喜劇那麼簡單。
雖然是節選漫畫改編的劇本,但開頭和結尾恰到好處。影片跳脫出了校園電影的固有框架,從少年世界反映大人社會,把政治鬥爭中的爾虞我詐在這濃縮的2小時裡表現得淋漓盡致。它在誇張的中二風劇情背後,保留了少年的純真以及追逐夢想的執著。
「我要建立自己的國度。只要在我自己的國度裡,就沒人來妨礙我彈鋼琴了吧。」
帝一,這個人物塑造可謂是立體飽滿。
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當首相,為此不擇手段,甘願當「狗」。與摯友光明步步為營,甚至不惜將朋友大鷹彈的家庭隱私洩露,以獲取讚揚;
他傲嬌自負,認為所有班長都是他在建立自己國度路上的阻擋石,結識鷹後發現鷹實力不凡,便一定要在同一方面與他競爭。為此他熬夜做試卷,誓死與鷹一爭高下。去鷹家吃飯,最初一臉嫌棄,在嘗後又不停讚美好吃,卻忘了最初白眼翻到天上的也是他。
他會有些傻氣的每晚去女友樓下紙杯電話,想當首相的目的只是想建立一個沒人阻攔他彈琴的國度。實際上他想要涉足政治的野心也是來源於他的父親,在帝一很小的時候他只想彈鋼琴,小小年紀便在鋼琴方面成就顯著。但是,帝一的父親卻只想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兒子身上,為了夢想,帝一決定曲線救國,建立自己的國度—自由自在地彈鋼琴—成功!於是他在父親的幫助下開始一步一步的完成自己的夢想。
在影片開始,導演就把《帝一之國》的故事內核告訴了觀眾:「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在第一階段帝一像極了在一場籃球比賽裡,看到球在誰手裡,就急於上前防守、缺乏大局觀的幼稚球員,導致他出錢出力卻最終被人拋棄; 而到了最後一局,他本質上輸了,但輸得漂漂亮亮,甚至掩蓋了自己輸的事實,只有他和光明知道自己輸了。他用一場大家以為自己已經贏了但實質自己輸了的比賽,贏得了民眾的聲望。正如他在介紹裡說的:「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帝一終於成長為一位合格的政客,但是對於女友的質問「建立自己的國度,之後呢」 卻無言以對。為了夢想能無憂無慮彈鋼琴的他遠離了鋼琴十幾年,是否還能保持初心,建立自己的國度?
「我是一個意志薄弱的人,你開的條件很誘惑,我打你這一拳,是為了讓自己無法回頭。」
大鷹彈,更為純粹的角色形象。
在這部電影裡,他是正直的化身物。家境貧困,勤工儉學,路人緣極好,如果說帝一代表步步為營的政客,那麼大鷹彈更符合大眾的形象。對於政治沒有太高的敏感度,不屑於用卑劣手段去攀升,處處與權力中心保持一定距離。
儘管帝一還是成為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你們都是一群提線木偶」的口吻也讓觀眾脊背發涼,但還有大鷹彈這種依然充滿樂觀和熱情的人存在。他的選擇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帝一在最後的關頭主動敗給他,雖然有權謀上的考量,卻也證明了大鷹彈的確眾望所歸。
導演一方面放大了帝一等權勢學生們的權利,一方面也模糊了大鷹彈的家庭背景。沒有深究導致他家境困難的原因,只突出了他能夠跟隨自己的內心,堅守原則的品質,他能獲得勝利正代表著「人心」的勝利,這大概就是古屋兔丸的政治理想。
《帝一之國》通過一所高中、一群高中生向我們拋出了一段赤裸裸的政治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所表達的是對成人世界荒謬政治鬥爭的諷刺和隱喻。一個學校學生會競選就是政治舞臺的縮影,那些看似喜劇表達的聲嘶力竭卻和現實中瘋狂的政治家身影意義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