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荀子曰
編輯:蔣夢珊
前一章說了兵力問題,下面談談火力。
八路軍如何玩轉義大利炮
對於獨立團部此次參戰的炮兵實力,在電視劇和原著小說裡面是不一樣的。
電視劇:6連繳獲的兩門山炮(電視上是75小姐,野炮。與臺詞不符),都是洋碼子,17發炮彈。
小說:6門山炮(可能還不是全部),幾門迫擊炮湊成的一個炮兵連,未提彈藥數量。
想了想電視劇這個改動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楚團座的山炮營也就七門山炮,李雲龍要是也六門山炮這也闊過頭了。
其實是7門75野炮
小說和電視劇這倆說法,還真別說,各自有各自對的地方。
先說山炮。整個晉西北晉綏軍區,到1946年1月組建炮兵營一共只有12門山炮。你李雲龍能在1942年擁有6門山炮怕是早被旅長打了秋風了。
反過來要是義大利炮呢,電視劇中拉出來的是法制75野戰炮,一戰聞名的75小姐。但是這玩意又有個問題——這炮不太合適攻堅。作為野戰炮其優勢在於高射速榴霰彈殺傷人員,而不在於用強裝藥打擊野戰工事。(這一點也導致了法國一戰西線吃虧了。)
電視劇裡面義大利炮那個效果怕是把史達林之錘(203mmB4)拿來了。
山炮理論上強裝藥近距離射擊威力倒是夠,問題是有那麼多麼。
八路想要繳獲一門炮,不大容易。
舉一實例,現實中繳獲「義大利炮」的戰例,也是八路表現特別精彩,日軍也認賭服輸,比較認帳的一場伏擊戰:梁山伏擊戰。
我軍參戰兵力:115師師騎兵連、特務營1、2連、獨立旅3營10、11、12連,重機槍連一個。
日軍參戰兵力:步兵第212聯隊第1大隊177人,野炮兵小隊52人,偽軍50人左右。此外日軍還帶了被強徵的中國苦力50人左右。
以39年編制我軍以超過千人兵力伏擊全殲日偽軍270多人。四倍兵力下,最終繳獲野炮2門,92步兵炮1門。
但是最終這兩門「義大利炮」還沒帶走。由於日軍增援部隊快到不得不埋藏起來我軍撤出戰場。
以75小姐1噸多的重量,戰場臨時拆解困難,普通大車又拉不動,我軍經常面臨這種有了繳獲帶不走最後只能埋起來後來又找不到的情況。
94山炮雖然重量輕,但是由於日軍掃蕩出擊時期至少大隊級兵力攜帶,兵力和攜炮數量都大,所以很難殲敵俘獲。
這也是為什麼炮少。能帶炮的,敵軍就不會少,想要繳獲點重武器,得靠實力。6連雖然兵力超過原來一個營,但是參照梁山作戰最多也就是伏擊日軍中隊級兵力,如果是攻擊日軍駐守據點那就更加困難。
獨立團撈6門山炮難度挺大。原著裡面各部分散之後拔據點沒提作戰困難。電視劇裡面提及,張大彪作為團參謀長帶2營打伏擊,正在忙著快速把物資裝車,搶在敵人援兵到達前轉移。
聽到李雲龍的命令,俘虜也不要了,繳獲物資也不要了馬上走,反應很客觀。
打一個據點就想撈兩門炮?難哦。
炮彈和炮兵操作人員當時也非常緊缺,這一點幾乎不用講,大家印象裡對八路技術兵種人員有多缺相信心裡有譜。
獨立團部真想要進行攻城,估計還是要以炸藥破壞工事為主,但是近迫爆破需要直射掩護,損失也不會小,電視劇和原著也都描寫了爆破組炸藥破門,
雲梯登城這一點倒沒啥,這是我軍在解放戰爭中經常採用的戰術。
如魯南軍區改編的山東野戰軍第八師(後與濱海警備旅合編華野三縱,號稱攻堅專精)師長何以祥(55年少將)在回憶錄《堡壘的攻破》中介紹進攻縣城的經驗:
魯南軍區抗戰時的爆破大王馬立訓,他和戰友創造了偷爆、空爆、飛爆、連環爆等許多爆破方法,後在山東部隊中被廣泛推廣使用。
由於三縱出身魯南,大批礦工出身的戰士參軍。有這麼一群「工程學專精」的「鍊金術士」(大霧)。華野三縱攻濟寧城的時候最終還是沒能成功,攻城失敗。
原因還是雲梯沒用好。
所以你還別說,怎麼玩雲梯攻城,還是個技術活。
後來總結經驗教訓,華野三縱將「火力,爆破,突擊」三結合,發展到「火力,爆破,突擊,架梯,突擊和預備隊」五結合。特意訓練了雲梯技能。
到解放戰爭攻縣城都不容易,就別說抗戰了。
PS:日寇212聯隊這兩門「義大利炮」可能還有個比較離奇的來源。有抗戰檔案研究資深愛好者考證,這兩門炮很有可能是隨著蘇俄內戰中敗退的白俄軍隊,進入中國的。
所以這兩門炮可能經歷了一個很奇幻的過程(無實錘,我腦補的)
法國賣給白俄,白俄軍戰敗進入中國,成為張宗昌部下,隨張宗昌部與北伐軍交戰戰敗,被國軍某部繳獲,經若干年可能換人可能不換主人,最終在抗擊日軍過程中戰敗,遂被日軍繳獲,日軍繳獲聯隊回國,將炮移交給212聯隊(這一部分有資料證明。)
長田敏江攜炮出戰,遇八爺,遂撲……
這炮祥瑞程度有點高啊,給誰誰輸,誰要誰死,看來八路把這催命鬼埋了也是一件好事。
多少八路軍能攔住日軍一個聯隊
現實中李雲龍部既不可能有足夠的兵力也不可能有足夠的破城火力,在最後一個條件,晉西北各部攔截日軍援軍這方面也夠嗆。
現實抗日戰場上其實很少有單純一個聯隊的情況,編制配屬情況都比較複雜。敵後戰場伏擊日軍正式聯隊的很少,因為日軍多以獨立步兵大隊,或者聯隊拆分為大隊的規模出兵掃蕩。聚在一起很少。
而正面戰場日軍聯隊出擊多配屬野炮大隊乃至野炮聯隊。
以比較出名的萬家嶺戰鬥為例:
10月3日起包圍圈逐步形成過程中,日軍被圍106師團以113聯隊強攻74軍58師陣地。同時日軍有飛機支援,並且有野炮兵大隊火力支援。
國軍一方也有炮兵支援反擊。
日軍不利情況:38年作為特設師團,106師團本身現役兵配備不足,僅有4%,預備役(退役5年內)15%,後備兵66%(退役5年以上)。餘為補充兵(沒服役過)。此前在南潯路作戰就聯隊長一死一重傷,大隊長3死2重傷,中小隊長死傷過半,因此106師團已經被日軍內部稱為「日本第一弱」。
並且由於這一戰是106師團在崗村寧次照顧下恢復名譽的一戰,師團長松浦淳六郎過於興奮,要求各部多帶彈藥少帶糧食,9月23日出發的時候只帶了6天糧食,日軍已經斷糧三四天了。
饒是如此這一戰也是慘烈之極,58師近萬人打的只剩下500多可戰之兵,74軍軍長俞濟時把軍警衛營2個連200多人派上去才穩定情況。日軍也傷亡超過三千。
就為了攔截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幾乎打沒了堂堂74軍一個師
而42年秋冬的情況,應該說更為惡劣。日軍此時的整體素質已經比38年的情況好多了。在日軍的正規聯隊中現役兵比例達四成。復員軍人重新徵召多用於組建獨立混成旅團進行守備治安作戰,說白了在一大堆抗日劇裡面掃蕩的多是這些人。有明確作戰目的追著重要目標會戰的是正規聯隊。
即使不考慮小說裡面沒出現,實戰肯定會出現的空中支援和師團屬重炮部隊。哪怕是兵強馬壯的楚團座,想扛日軍一個整步兵聯隊也是難於登天。
至於孔二愣子由於距離問題不得不扛兩個,幾乎是玄幻故事。
丁炸橋通過炸橋遲滯日軍行動速度,依靠30公裡縱深拖時間倒未必不可能。
兵力火力配置差距最大的一處戰場就是6連在楚雲飛部之前攔截吉野聯隊的戰場。
八路軍阻擊部隊兵力配置:
小說為
這是獨立團一連和縣大隊、區小隊組成的阻擊部隊,人數只有幾百人電視劇為獨立團6連,
「比分兵前一個營的人還多。」原獨立團一個營360人,分兵後超過一個營最低400人,多可能600?800,上限反正沒給定。
六連長繳獲的義大利炮,被老李一句話上交變成二營長的了……把繳獲火炮上交後就被老李打發出來打阻擊的6連其實是爆破手出發炸城門的陣地,又冒出個6連大概一個是兵營裡面出的6連一個是複製中心出的6連。
地方武裝,縣大隊區小隊等,電視劇中提到縣大隊武裝的人數「一個縣大隊四個區小隊700人」。
電視劇裡面的任務是攔截吉野聯隊8小時,小說裡面是幾百人攔截4小時。難度都是很高的。
嚴格的說,即使是槍枝最多的山東民兵,縣委下屬獨立營這些編制,也不具備脫離主力部隊獨力圍攻據點的能力。一般承擔訓練民兵,保護根據地治安,打擊敵人小規模補給隊等任務。
以臨朐縣大隊為例:
1943年底,在進行第二次討吳(化文)戰役時,縣大隊在臨朐南部、西南部配合主力部隊及沂北獨立營等,主要在敵據點附近和要道口,捕漢奸,捉特務,截獲敵人物資等任務。
1943年9月,副大隊長劉文玉帶領隊員馬相圖等7人,深夜闖入月莊,抓到一個偽區長,經訓話教育,從偽區長處搞到手槍兩支,匣槍1支,步槍兩支和20萬元偽幣,經過鬥爭,打擊了敵人,也武裝了自己。
一次,縣大隊偵察到國民黨九支隊劉同敬部的副官劉萬勝住在石佛堂村,為非作歹,群眾切齒痛恨,縣大隊決定除掉他。由高凌鳳等6人,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其綁到冶源秘密處決,並張貼布告。
電視劇裡面民兵部隊依靠土造武器直接進攻日軍小隊級據點,攔截日軍中隊級兵力前進。難度非常大
6連的武器配置沒有重武器,應該有那麼一兩挺九二重機槍(電視劇出現和臺詞描述,6連長看見九二也驚了一下子應該是不多)。二三十挺歪把子(根據連長隨手就送歪把子認為的,超過30挺懷疑彈藥夠不夠的問題。)
面對日軍一個步兵聯隊,最少3400,最多5000人
武器輕機槍84,擲彈筒81,重機槍24,步兵炮8,速射炮2(最低配置)
電視劇中描述攜帶重武器,正常可能分配了師團的炮小隊攜帶75口徑山炮或者野炮。
以日軍的素質優勢把楚團座的人馬和六連一塊壓上去都不夠,李團座變成張師座還差不多。(註:李雲龍的演員李幼斌曾經演過國民黨74師師長張靈甫)
國共雙方以輕機槍為主的火力面對日軍大量的擲彈筒和步兵炮基本要被壓制。而步兵會被優勢數量的重機槍壓制,按照實操至少也要有迫擊炮部隊反壓制日軍的機槍陣地才好辦。但無論是小說或者電視劇都沒有提到中國軍隊有迫擊炮。
陣地部署從電視劇看也只是急造戰壕(並沒有防炮洞和掩蔽部)可能是不會或者時間問題。
6連完成按時阻擊任務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除非筱冢義男因為時間急迫派出的是騎兵聯隊,不過筱冢義男作為第一軍司令在39年(時空交錯現象在亮劍裡面太多了)其部下並無騎兵聯隊,擁有師團屬騎兵聯隊的師團基本不在華北軍序列內。而騎兵旅團39年曾被調給35師團指揮,該師團直屬方面軍……
所以說電視劇裡面那個吉野聯隊是騎兵聯隊的可能性極小。
不過即使是「攻堅能力較弱」的騎兵第4旅團下屬騎兵聯隊被調來參與進攻,情況也不容樂觀:
其編制大致為以上1156人。
電視劇中提到他們攜帶重武器,可能強化配屬了一個步兵炮中隊。188人4門92步兵炮配置。
武器配屬統計應該為32輕機槍,16擲彈筒,8重機槍,2自動炮,4步兵炮
6連面對這些擲彈筒仍然有些吃力,防禦8小時是個困難任務。小說裡面的幾百人扛四個小時的難度也頗高。
不過如果是這個配置,那楚團座跑來攔截,這是趁著打了8小時人困馬乏來撿便宜的吧。他那炮營7門七五野炮,總兵力火力吃這個聯隊不成問題,也就沒有電視劇裡面互相炮戰,原著裡面又一場激戰了。
(楚團座這個團的人數可以當晉綏軍一個軍,中央軍一個師的問題就不吐槽了。)
比較貼合現實抗戰歷史情況的,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周圍戰況。
李雲龍頂天可以召集3營12連+團部迫擊炮連+偵察連+特務連,最多2770人的兵力。地方部隊他沒幹涉能力。
其實際作戰能力在攻堅戰中只能與日軍一個中隊守備隊伍長期僵持,在壯膽放屁添風的偽軍的協助下,彈藥耗盡,傷亡巨大最後不得不撤退。
晉西北鐵三角+楚雲飛+電視劇內參戰的中央軍晉綏軍兩個團,拼盡全力最多能給他擋住日軍8個大隊的援助兵力,一旦兵力超過3個聯隊那湊一起都得完蛋。(電視劇裡面冒出來了六七個)
更何況按照中共軍隊的軍政軍令體系——別說打縣城,只要李雲龍部隊一集結其實陳賡大旅長就能知道。作戰計劃只能放棄。
作者:荀子曰
https://www.zhihu.com/people/xun-zi-yue-16/posts
她改變了蘇聯公眾號:
她改變了蘇聯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c_163469857
如果您非常喜歡這篇文章,可以考慮長按圖片,給作者君買個加雞蛋的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