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克羅諾皮奧還是法瑪?「克羅諾皮奧之父」科塔薩爾把綠綠的、溼潤的、長不大又自由自在的人稱為克羅諾皮奧。克羅諾皮奧一輩子頑強拒絕變成自大、浮誇、僵化的法瑪,常以詩人/藝術家的面目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悄無聲息、幾近透明地生活。
要是他們難得地在這個世界上大放光彩,義正言辭地宣布他們將永遠是克羅諾皮奧,那麼不但會非常引人注目,而且引人感懷。
把五月天歸為克羅諾皮奧一族,聽上去像是他們的宣傳文案所為。但細想,他們的確夠格被稱為克羅諾皮奧——永遠拒絕成人世界,懷念青春,感念友誼,抓不住愛情,幻想乾癟的衰老和浪漫的死亡。
一支流行搖滾樂隊,四十歲了為自己作的「此生唯一自傳,如同詩一般」,裡面意外又不意外地仍然滿目都是最青春年月裡的點滴。
五月天重回「自傳」的起點大安森林公園。他們把成人世界裡的富貴榮華和飛黃騰達濃縮成「財務計劃」等幾個乾巴巴的詞語,生存壓力之下催生的「派對動物」也只是「不願被當寵物,寧願變成怪物」(《派對動物》)。
不痛不癢,一聽就讓人發笑:五月天哦,還真是沒上過班打過卡的中年「少年」。
五月天想把自己的「自傳」同時獻給聽他們歌長大的人。然而,大部分人沒能走上跟他們一樣的路。當他們仍是克羅諾皮奧時,那些聽他們歌長大的人,上班、打卡、生娃,悄無聲息變成了法瑪。
不過法瑪亦有心,也能感覺到赤誠的和勉強為之的部分。
在這張《自傳》裡,五月天送給「法瑪」們的作品是勉強。「法瑪」的日常生活是他們不擅長的,因此描述起來需動用想像,聽的人只能說一句「領情了」。
剩下的大部分,是五月天自己回味過無數遍,至今仍在從中汲取養分的青春。這一部分又因為是「自傳」的緣故而格外鄭重,因此真誠動人。
會被平行宇宙理論吸引的人,都是心懷好奇、願意仰望星空的人。《如果我們不曾相遇》裡原聲吉他掃弦乾淨開唱,阿信對所有曾相識的人致以感謝。好像真正自傳的扉頁感言,謝謝願意聽這張專輯的所有人。
《成名在望》是相信音樂旗下新藝人校園巡演的名字,也是2000年卡梅倫·克羅的同名影片《Almost Famous》的臺版譯名。
阿信的聲音此刻沙啞下去,配器簡單疏遠,多次變調,製造現在和過去之間的迷濛地帶。
「搖滾或糖霜/昧俗或理想/批判或傳唱/道路上/只能看遠方/最遠的地方/應許的他方/不停衝撞」。沒有做成「披頭四」,也沒有變成「槍炮玫瑰」,反而玩過各種搖滾類型,最後卻變成味道獨特的「五月天」。
流行搖滾是不是媚俗是不是糖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感動過別人或者感動過自己的,是什麼都無所謂了吧。
五月天唱愛情太乾淨,總歸是懷念、感謝、祝福三部曲。所以像《後來的我們》這樣的歌多一首不多,少一首不少,清水流過。
唱兄弟友誼,乃至更寬泛的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就要到位很多。
《兄弟》難得地用了跳脫的爵士旋律:「我的兄弟啊/今天換我結帳/不要跟我搶/如今人生各有戰場/你的難題/我的煩惱/已不一樣/是否就像當年的幻想/我們的模樣……」
99%兄弟的現狀——情誼仍在,話題卻沒了,只能有一搭沒一搭地東拉西扯,偶爾見面卻也能扯上一個晚上。臨了還要搶著結帳,永遠記得小時候這傢伙請我吃過一個冰激凌嘛。
《頑固》是唱給心裡那個頑固的自己聽的,卻讓人想到周華健的《有沒有一首歌會讓你想起我》。明明一個是唱給別人,一個是唱給自己,卻有同樣懷舊的旋律,也同樣是與過去的對話,想說的亦都是曾經有你,才有如今的我。
阿信愛在歌裡用看過的電影和書。《成名在望》和《小王子》之後,《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一望便知來自李安的電影。
把大海變成音樂,音樂因此也波瀾壯闊。這是全碟最「大」的一首歌,弦樂交織成巨獸出沒的無垠大海。這大海卻是小孩噩夢裡的黑暗大海,裡面諸神退散,人盲爭未來而踐踏現在。幾個孩子,在這樣的噩夢裡能做什麼?
最後的落腳很「五月天」,告訴人「歷經摧殘,就要璀璨」。他們慣用的文字遊戲這次卻失靈了。不是文字失靈,是這樣的心靈雞湯與大海比起來實在太弱小,端出來要叫人失望的。
最後兜轉回《任意門》。五月天最拿手的題材,行路愈遠,愈懂得身邊人的可貴。原聲吉他加上用盡全力的歌唱和充滿友誼感的合唱,最後唱到人心裡的是這幾句:「行天宮後/二樓前座/那個小房間/獸媽準備/消夜是大雞腿/每個夢都/像任意門/往不同世界/而你的故事/現在正是起點」。
五月天各自回到從小到大的地方。到這裡,才真的有了一點告別的意思。克羅諾皮奧不會長大,他們最深刻的故事都已經發生過了。而聽歌的人們,祝福你們,你們的故事正在起點。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轉眼」他們就已經幻想老病將死的一刻了。寶玉希望被眼淚埋葬的夢想也是所有人的夢想,而五月天不僅想要愛,還想要不朽的回憶。貪心的克羅諾皮奧!
末尾的《你說那c和弦就是……》被友人道破:好像TFBoys的成人版。
這三個聚光燈下長大的綿軟男孩才不可能在四十歲時還能唱得這樣純情呢。也只有長不大的五月天,唱起「許多年後/學弟也都長大/變成學長/接棒教著吉他」的時候,才能讓人相信自己的青春沒了,而別人的青春正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