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 地鎖、花臺、圍欄拆了,街道變寬了;「紅色物業」入駐,亂停亂放的現象消失了,社區整潔了;布設125個「天眼」,警情大幅下降,治安好轉了……官渡區關上街道雙橋社區通過創新基層治理模式,讓雙橋社區管理逐漸走向現代化、智慧化和規範化。
以「天眼」代替人眼
智慧化管理社區
今年2月,雙橋社區啟動「雪亮工程」建設,在雙橋社區的大街小巷安裝125個監控攝像頭,配合中心雲平臺,以「天眼」代替人眼,智慧化管理社區。「今年5月,125個監控攝像頭在雙橋社區完成架設安裝,中心雲平臺建設同步完工。經過多次測試調整後,雙橋社區內的『天眼』正常運行,實現街面全覆蓋管控。」雙橋社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125個監控攝像頭中,10個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頭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有效維護了社區治安。據公安部門反饋,經過一個月的試運行,雙橋社區6月的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3%,「兩搶」案實現歸零。
同時,今年5月中旬,雙橋社區全面推開「安家昆明」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完成二維碼電子門牌信息收集編排工作。至6月初,711個電子門牌落戶雙橋社區出租房,切實提高了出租房屋、流動人口的管理成效,做到房屋內部管理不留死角。「我們這邊租住的人多,有了攝像頭、電子門牌的雙重保護,我們住著也比較安心。」雙橋社區住戶王先生說。
實施小區式管理
社區環境衛生乾淨了
為了更好地對雙橋社區進行管理,社區還依託「物業管理公司+黨員志願」的服務模式,引入昆明祥瑞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對社區實施小區式管理。物業公司藉助「雪亮工程」在社區內主次路口設置的電子圍欄(柵),全面收集出入社區的社會車輛相關信息,並在社區內公共區域合理劃定停車泊位,規範機動車輛停放,打通消防通道。同時,對社區內無人管理的小區加強動態監管,讓管理延伸到社區內每一個院壩。
物業公司發揮「雪亮工程」的「天眼」作用,適時監控社區內社會治安、環境衛生等問題,解決治安混亂、垃圾雜物佔用消防通道、車輛亂停亂放等難題。另外,物業公司按照相關要求,建成了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點,有效消除了安全事故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物業公司組建了專門的保潔隊伍,全方位開展社區內的清掃保潔工作。社區還招募了志願監督員對「門前三包」的責任落實,清掃保潔的質量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社區環境衛生乾淨整潔。
修訂村規民約
讓管理做到有規可依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社區治理,同樣需要一定的規則和約束。雙橋社區原用的村規民約制定於2000年以前,部分約定和規則已經不適用於新時代、新時期的發展需求。
今年2月中旬,社區及小組在關上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指導幫助下,開始修訂雙橋村新村規民約。4月初,通過召開黨員大會、居民群眾代表大會,最終修訂完成了雙橋社區新村規民約。新村規民約除了安裝在公示欄上外,還印刷成冊發放給社區的800餘戶居民熟知使用。
「未來,社區將繼續以『雪亮工程』的科技之『眼』為硬體,以『物業管理+黨員志願』服務模式下的人『眼』管理為軟體,『軟硬』結合,充分發揮好雙『眼』作用,進一步提升社區及小組城中村綜合治理能力,推動治理能力和方向現代化,做好雙橋社區的規範化管理。」雙橋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掌上春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