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武訓故裡:乞討興學仁義精神 武家後人仍在傳播

2021-01-13 大眾網

  武訓先生紀念館。

  義學正牌坊。

  大眾網聊城·海報新聞記者 侯曉 李連顯

  「黑狗白狗你別咬,我是辦義學的武七跑不了。」這是《武訓興學歌》中的一首《武訓要飯狗不咬》其中的幾句歌詞。數十年的討飯生涯,一段極具傳奇色彩的經歷,聊城冠縣人武訓是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載入正史第一人。

 

  武訓像。

 

  嚶鳴臺。

  關於武訓,民間多有流傳他的故事。家喻戶曉的是,武訓在臨清、館陶、堂邑辦義學的故事。武訓的事跡響遍全省,時任山東巡撫張曜聞知武訓義行後,特下示召見。張曜聞還下令免徵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直接引領一波捐助武訓辦學熱潮。

 

  武訓魂,碑刻武訓先生興學歌。

 

  祠堂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就連光緒帝都親自授匾,為武訓頒以"樂善好施"匾額,並授以「義學正」名號。1906年,武訓去世10周年,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許多名家紛紛題詞。

 

  祠堂內部布置。

 

  祠堂前一座武訓半身雕像。

  在武訓祠堂內,有一座高歌臺,為弘揚武訓精神有特殊貢獻的代表人物所建,他們是郭沫若、何思源、陶行知、馮玉祥、李士釗、趙丹、孫瑜等。高歌臺為梅花型全石結構,以示武訓興學的艱辛歷程及弘武代表人物的卓世風骨。

  武訓紀念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11月,武訓紀念館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主要景點除了高歌臺外,還有武訓祠、武訓墓、武訓陳列室、武訓碑廊、武訓魂、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

 

  武訓在冠縣興辦義學舊址,後進行改造。

  武訓美名享譽全國。辛亥革命以後,蔡元培、黃炎培、鄧初民、李公樸等民主人士,蔣介石、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要人,馮玉祥、張學良、楊虎城、張自忠等軍界人物,陶行知、鬱達夫、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或撰文讚頌,或題辭紀念,或為以武訓為名的義學捐款。

 

 

  武訓故裡柳林鎮武莊村,道路旁樹立著近現代知名人士親筆題詞。

  儘管武訓未娶妻,沒有子嗣,但武家後世子弟仍在不斷傳承武訓精神。走進武訓故裡柳林鎮武莊村,武訓先生的故居仍有跡可尋。故宅前,12通石碑全部為名人題寫,包括陶行知、林森、蔣介石、季羨林、廖靜文等近現代知名人士。

 

  武訓舊居,看上去有些破敗,後來幾經重修,現有武家後人居住。

  武訓故宅就坐落在武莊西側。武莊,原屬東昌府堂邑縣,後來堂邑撤縣,武莊劃歸冠縣,現屬柳林鎮轄區。武家後人武成君的家中簡直就是一座武訓紀念展廳,展廳內布置著武訓畫像、各界名人的親筆題詞、各類刊物上發表的文章等。

  據武成君講,每年家裡客人不斷,他都會把武訓生平及興辦義學等事跡毫不保留地講述給參觀的遊客。現在的武成君除了忙活手頭的工作,還是武訓精神的傳播者。「武訓作為冠縣的一張名片,作為親屬,我們有義務進行傳承和傳播,讓更多人了解武訓,了解冠縣。」武成君說。

相關焦點

  • 驥之:武訓的壯美精神世界
    作者:驥之我在家鄉山東冠縣,武訓故裡,虔誠地叩問武訓精神十八年(始於1996年武訓紀念館興建),驚喜地發現了武訓的壯美精神世界。
  • 武訓乞討辦學何罪之有?《武訓傳》緣何成為新中國第一禁片?
    1949年之前,在戰火中的艱難起步,1949年後,在尚不明朗的政治話語中摸索行軍,經歷了長達七年的磨礪,終於得以上映。卻在上映的五個月內經歷了極好與極壞兩個評價的極端,並引發了開國第一場文化批判運動。  1949年前:陶行知努力推動「武訓」走上銀幕  武訓,清道光年間的山東貧苦農民,青年時因不識字吃盡苦頭,決心辦義學幫助窮苦孩子讀書識字,他終身未娶,依靠乞討、街頭賣藝、變賣田產,創辦三所義學,免收學費,被傳為一時佳話。清政府賜其「義學正」、「樂善好施」的匾額並御賜象徵最高榮譽的「黃馬褂」。山東衙門在其去世後修建武訓祠。
  • 武訓紀念館
    武訓紀念館位於聊城市冠縣柳林鎮,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千古奇丐"武訓墓地,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  1838年12月5日,武訓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於1896年6月4日病逝於臨清御史巷義塾,終年59歲。因在兄姐中排行第七,又名武七,字蒙正,自號義學症,諡號義學正。
  • 臺灣《走進山東》採訪攝製組到武訓紀念館錄製節目
    2014年5月6日下午,由臺灣中天電視公司和聯合報組成的《走進山東》採訪攝製組一行三人到冠縣武訓紀念館採訪錄製節目,山東省臺辦新聞處孫培君、聊城市臺辦副主任陶新鎮、冠縣臺辦主任馬全林、冠縣旅遊局負責同志等陪同活動。  武訓,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莊人,以文盲加乞丐的身份,靠著乞討斂金,歷盡艱辛,一舉在柳林、館陶和臨清辦起3處義學。
  • 青年歌唱家田毅新歌《千古奇丐》發布,致敬聖賢!
    2018最新作品《千古奇丐》近日全面上線發行,歌曲是一首以「中國行乞興學第一人——武訓先生」真實、感人的事跡,和對後世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為背景進行創作的主旋律音樂作品。通過歌曲的形式歌頌武訓先生的高尚品格、偉大精神和義教功德,傳遞正能量。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武訓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工作高度重視,在武訓先生的資料搜集、整理、紀念場館、場地的建設、宣傳、推廣以及召開武訓研討會,成立武訓基金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實質性工作,並投資拍攝了由王慶祥、陶澤如等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武訓》,引起廣泛的關注。
  • 射鵰三部曲中,南帝的手下四大家將,朱子柳和武三通的後人變壞
    朱長齡和武烈身為名門之後,他們的祖先是一燈大師的四大家臣(也是四個徒弟)之中朱子柳和武三通的後人。人是否能夠走正道其實完全和自己所受的教育和環境有關係的。一、金庸書裡,那些名門之後變壞,壞人之後卻是好人的例子。
  • 冠縣深挖紅色旅遊文化 投資1.2億整治武訓紀念館
    齊魯網 5月8日訊 (冠縣臺 高楊 史守俠)近年來,冠縣在發展旅遊時,立足資源優勢,深度挖掘紅色旅遊文化,將武訓紀念館、肖城古韻軍事遺蹟等作為旅遊重點
  • 武訓 | 中華歷史 5000 年來,第一位以乞丐的身份編入正史的老百姓
    哪怕窮,但他始終都有一個夢想,那便是讀書。因為念了書,才會有好日子過。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他早已長成了大小夥子,在一個官員家裡做長工。清政府還給他建「樂善好施」牌坊,賜名「訓」,賞穿黃馬褂。從此,他有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名字:武訓。
  • 武則天臨終前為何傳位於李家,而不是給武家?原因其實很簡單
    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了,既然武則天能夠壓制住朝野大臣,那為何要在臨終前將皇位歸還於李家,而不是傳位給武家呢? 再說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一個問題,如果武則天將皇位傳給武家,在武則天病逝後,武家會面臨什麼樣的境地?李唐舊臣會無動於衷? 答案顯示是不可能!
  • 金澤東茶屋街和武家屋敷
    金澤的武家屋敷,也叫長町武家屋敷,位於金澤城以西不到一公裡。所謂武家屋敷,就是武家(武士)居住區。長町的得名,源於前田利家的家臣長氏。 前面在金澤城一文中說過前田利家與金澤,這裡不多說了。長氏的祖先是鎌倉幕府時期的御家人(幕府將軍下屬的武士,對應於公家人)長谷部信連,他的後人大多冊封在能登國一帶,姓氏也慢慢變為了「長」。 戰國時期,長氏家族曾追隨織田信長,織田信長死後,轉投七尾城城主前田利家。
  • 傅彪書法「武」遍布全球
    傅彪書法作品「武」字蜚聲海內、遍布全球。國內外與武術相關的許多媒體網站都以傅彪的「武」字做為背景或宣傳片;許多武術欄目、影視劇片頭、片尾都把傅彪的「武」字設為背景;無數的武術館校背景牆、LOGO、運動員服飾都印有傅彪的「武」字。前不久熱播的《大俠霍元甲》,劇中某鏡頭背景就有傅彪的「武」字。
  • 一個武者,就必須有武者的樣子!
    可 以 不 用 才 高 八 鬥 , 學 富 五 車 , 但 是 功 夫 一 定 要 棒 ! 更 應 該 有 自 己 的 一 技 之 長 ,無 論 怎 樣 , 你 總 要 養 家 糊 口 ,因 為 武 者 不 一 定 以 武 為 生 !
  • 不如此,枉學武!武者情懷當如是-再瞻《霍元甲》有感
    李連杰當時說這部片子是他一生武術的思考,為最後一部體現武術精神的電影了,因此特意租碟連看三遍。可以說當時的注意點,都在拳腳功夫上。李連杰擂臺上挑戰所有挑戰者,一拳一腳又狠又快,瞬間擊敗所有對手。此戰,霸氣側漏,陰狠毒辣,擂臺之上,生死相搏,勝者王侯敗者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彼時少年氣壯,覺得這才是武者應有的東西,要強大自己,武術,就是要能打。
  • 為什麼呂后死後,呂家被清算;而武則天死後,武家卻沒事呢?
    事實上,武則天死後,武家在某種程度上,也還是被李唐清算了。只不過不像漢初的諸呂那麼慘,直接被劉氏諸王乾脆利落的滅族罷了。 武則天當政時期,最得寵、最具權勢的就是她的兩個親侄——武三思和武承嗣。
  •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 百年拳術傳承中煥新生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為將所學武術總結傳播,族中曾孫、清朝太學士吳澇奉吳鍾之命開始撰寫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正式定名為「八極拳」,標誌著八極拳的正式創立。吳鍾創立的八極拳,以意領氣,以氣摧力,動如崩弓,發似炸雷。吳鐘的八極拳散打很講究肘法,故有「八極拳法肘最長」之說。
  • 農曆六月二十四,武財神關公聖誕!你對他了解多少?
    農曆六月二十四(一說五月十三),民俗傳說是武財神關公(關聖帝君)聖誕日。 民俗認為,關公除了「治病除災,驅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的職能,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民間奉之為武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