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嚴重誤判形勢,要將爭議地區變成殖民地,莫迪收到嚴厲警告

2021-01-08 騰訊網

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2月20日報導,印度與巴基斯坦就克什米爾地區再次發生一系列交鋒,除了一段時間以來爆發的多輪炮擊事件外,新德裡嚴重誤判形勢,不顧當地百姓的反對,執意將克什米爾等爭議地區變成所謂的"殖民地"。目前,巴基斯坦已經提出嚴厲抗議,莫迪政府在爭議地區的這種荒唐做法,已經收到了不止一次警告。

據報導,巴基斯坦管理的克什米爾地區(PaK)領導人馬蘇德-汗12月19日強調,印度正在加快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開發"定居營"的工作,印度此舉是冒險的行為,他們試圖將爭議地區的土地轉讓給印度的一些退伍軍人。

馬蘇德-汗在一份聲明中說,印度根據一項"深思熟慮的政策,正迅速採取行動,搶奪克什米爾土地,將整個IOJK(印度佔領的查謨和克什米爾)變成其殖民地"。他還說:"IOJK政府已經加快了將200坎納爾(25英畝)農田,轉讓給退伍印度軍官用於建設軍事定居點的進程"。

在巴控克什米爾領導人發表聲明的同時,有報導稱查謨和克什米爾地方當局已經"在Budgam地區確定了土地,以建立克什米爾的第一個士兵殖民地"。

印度新聞網站ThePrint.in援引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印度官員的話報導說,建立這個聚居地主要是為了"向查謨和克什米爾的退役武裝部隊人員,及其家屬提供住房設施。該殖民地還將滿足武裝部隊的寡婦和已故人員家屬的需要"。

面對印度的荒謬行為,馬蘇德-汗對此提出強烈譴責,稱印度在爭議地區安置退役軍人軍事定居點的目的,是便於屠殺克什米爾當地人。印度過去試圖在克什米爾地區建設此類殖民地,但遭到當地民眾的頑強抵制,莫迪政府不得不考慮放棄。

以賽義德-阿里-吉拉尼為首的自由派領導層曾告誡印度莫迪政府不要"在查謨和克什米爾爭議領土上安置退伍印度軍隊人員"。但這次或許已經無法阻止。

據ThePrint.報導,上述殖民地的土地鑑定程序"在今年10月突然加快了"。一位印度匿名官員對媒體表示:"有人說,政府想從外面引進軍隊,並在這裡安置他們。這根本不是事實。擬議中的設施將首先照顧那些查謨和克什米爾本地人的退伍軍人。他們曾經是國家的臣民。"

印度與巴基斯坦軍隊常常在克什米爾爭議地區發生激烈交戰,近期,根據巴基斯坦方面消息,印度突然越過實控線,罕見地向邊界地區的聯合國車輛開火。聯合國車輛的尾部和玻璃有明顯的子彈孔,在巴基斯坦軍隊趕來後將2名維和人員成功救下。

面對印度在克什米爾部署的軍隊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國際社會紛紛予以強烈譴責,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和當選副總統哈裡斯曾在2020年8月份表示,不承認印度對克什米爾擁有主權,並對該地區的"人權問題"嚴密關切。

印度軍隊經常在該地區屠殺虐待平民,並擅長栽贓嫁禍給所謂"武裝分子"。在今年10月,新德裡曾就此問題,對克什米爾前線印度陸軍人員展開"心理訓練"。

編輯/王戰刀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印度又出「么蛾子」,欲將爭議地區變成殖民地,這次能否得逞?
    就在近期,印度再次在該地區做出瘋狂舉動,該舉動不僅使得莫迪政府收到了巴基斯坦方面的嚴厲警告,還引起了包括美國在內的眾怒。 欲將爭議地區變成殖民地,莫迪政府到底想幹什麼?
  • 重要情報洩出,印度要對鄰國進行外科手術式襲擊,巴鐵:做好準備
    受疫情影響,印度經濟衰退嚴重,社會矛盾凸顯,莫迪政府為轉移民間矛盾不斷增加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導致與周邊鄰國關係一度緊張,尤其是與巴基斯坦。長期以來,由於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爭議不斷,儘管兩國已籤訂了停火協議並設立了分界線,但衝突仍時有發生,雙方均有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及損失。
  • 莫迪想打「臺灣牌」?印度若敢越過這條紅線,中國有的是牌可打
    作為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的這一表態可以說是非常嚴肅的,是切實向印度方面發出了嚴正警告,警告後者不要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尼赫魯在印度歷史上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中印之間的矛盾源於印度建國後的國內政治鬥爭。自視為大英帝國勢力範圍繼承者的印度,自建國之始就意圖控制南亞,並將西藏塑造成中印之間的緩衝地帶,最終在1962年遭到了徹底的教訓。
  • 俄外長警告未讓莫迪清醒?印度執意玩火,儲備可以激戰15天彈藥
    雖然雙方已經進行了多次軍長級別談判,也達成了諸多協議,但是印度方面並沒有從邊境地區撤軍,反而一直在向邊境地區派遣兵力以及增添武器裝備,這讓雙方關係陷入僵持階段。印度軍方有大動作印度執意玩火,高層作出了一個新的決定,儲備可以激戰15天彈藥。
  • 印度誤判形勢又想出一招,中方已有言在先
    在中印邊境局勢不斷升溫的背景下,印度政府近來出臺了多種針對中國的措施。據環球網9月10日援引印媒消息,印度內政部日前在有關發放商務籤證的最新指南中,對中國公民實施了更為嚴格的籤證規定,將中國公民列入了與孟加拉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優先轉送類別」國家的同等地位,其中包括在某些情況下向外籍人士地方登記局報告。據悉,在這份長達72頁的指南中,印度政府規定,所有持有商務籤證的中國公民,如果在一個日曆年內逗留超過180天,都必須在外籍人士地方登記局登記。
  • 莫迪七十大壽收到另類禮物:印度神曲響徹邊境,2萬印軍「四面楚歌」
    莫迪 9月17日是印度總理莫迪的70歲生日,就連美國總統川普都專門向莫迪送上祝福,不過莫迪的七十大壽過得並不如意,印度國內510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帶來了沉重的壓力,並且許多印度議員也對莫迪批准修建國會大廈的行為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 非要一錯再錯?澳部長挑戰中國的「紅線」,中國發出嚴厲警告
    對於澳方一再觸及「紅線」的行徑,中國對其又發出了新一輪嚴厲的警告。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弗賴登伯格隨後於去年聖誕節前,將結果通報了中建集團。 中方發出嚴厲警告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月12日發出了嚴厲警告,他表示這是澳大利亞政府將貿易、投資問題政治化,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中澳自貿協定精神
  • 記者探出爭議地區真正民意,當地人:永遠不支持印度
    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12月24日報導,一名美國記者突然進入印控克什米爾爭議地區,並對該地區的現實狀況展開調查,揭開了該地區一直存在的問題。但印度一直在辯解,印度將廢除第370條後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第一次地方選舉,稱為"民主的勝利",但讓莫迪失望的發生了,《紐約時報》直接捅破窗戶紙,將其描述為"一個仍在高壓統治下掙扎的地方"。印度媒體發表題為《美國媒體搗毀了印度在查謨和克什米爾恢復民主的說法》,文章指出,去年8月,印度莫迪政府突然撤銷了根據第370條給予查謨和的特殊地位。
  • 印度總理不「謙虛」!莫迪點讚防疫效果
    然而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如此糟糕的情況下,印度總理莫迪在日前的採訪中居然表示「印度政府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在疫情期間不惜代價封國封城,始終同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國內民眾站在並肩作戰。正是因為如此,印度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相比較美、英、法、意的防疫表現,我們做的要好得多」。
  • 印度:叫囂超越中國的莫迪連任一年後,該國民主正走向法西斯主義
    莫迪宣稱自己是為印度教人服務,而不是宣布自己為最高領導人。BJP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賈坎德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等主要州的民眾委任制,自2019年5月重新獲得多數席位以來,他們就失去了選舉。然而,在莫迪領導下的印度證明,法西斯主義的某些要素可以存在於民主之內。
  • 印度將取代中國地位?莫迪「自給自足」政策,或給印度帶來大麻煩
    編輯:小馬雖然說印度是一個1947年才正式宣布獨立的國家,但印度政府的野心卻從來不加以掩飾。現任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之後更是將印度強硬的對外政策體現的淋漓盡致,甚至已經出現了霸權主義的苗頭。用莫迪的話來說,印度政府的目的就是將印度打造成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而超越中國乃至徹底取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則是印度現階段的首要目標之一。在今年中印邊境問題爆發之後,莫迪政府開始在國內煽動民粹,掀起了一股抵制中國APP乃至商品的浪潮。
  • 又一大國公開叫板莫迪,在印度家門口亮出大動作,美印敢怒不敢言
    印度野心勃勃不再遮掩,釋放危險信號作為南亞地區的一個人口大國,印度的野心早已暴露,莫迪試圖將本國發展成印度洋甚至是世界強國,為了儘快實現這一夢想,印度每年投入高額軍費進口別國武器,一度成為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座上賓。
  • 莫迪誓言不讓一滴印度水流向巴基斯坦:這些水屬於我們的農民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朱海逸】「這些水資源屬於印度的農民」 ,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印度總理莫迪15日在印度哈裡亞納邦一場選舉集會上承諾,不會讓「一滴」未利用的印度河水流向巴基斯坦,要將其分流給印度農民。
  • 全球死亡人數激增60%,世衛嚴厲警告美國:別讓聖誕變成一場悲劇
    近期,美國,德國和日韓等多個國家的新冠疫情持續惡化,將世界推向了危險的邊緣。面對嚴峻的疫情現狀,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嚴厲警告說,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講,全世界的形勢很不穩定,美國現在的新冠疫情,更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重。
  • 莫迪70歲生日 川普發推:祝我忠實的朋友生辰快樂
    川普還配上了一張他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同莫迪的合影。(川普推特截圖)印度總理莫迪17日迎來70歲生日。當天,印度政界人士和大批寶萊塢明星紛紛為他送上生日祝福。然而,莫迪的這個生日不太輕鬆。他不僅要面對510萬的確診病例,還要接受民眾對修建國會大廈的嚴厲批評。根據重修計劃,政府在未來4年裡將投入30億美元在現有國會大廈邊上新建一個三角形國會大廈和一座新的總理府。
  • 印度種姓族群老疤有了一道新傷
    哈裡亞納邦許多地區的公共運輸和社會生活陷入癱瘓,其中距離新德裡西北幾十公裡的重要城市羅塔克情況最為嚴重,一度出現無水無電無食品供應的無政府狀態;首都新德裡也未能倖免,經濟發達的古爾岡地區被重兵把守,形勢一度十分緊張。受民眾恐慌情緒影響,新德裡市政府在21日緊急通告,所有學校22日停課一天,22日和23日部分地區也將停止自來水供應。
  • 莫迪致命弱點暴露無遺!印度突遇重機轟炸,多個哨所被夷為平地
    一直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在政治、領土問題上存在很大爭議,在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裡,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愈演愈烈,兩國多次爆發衝突。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巴衝突中,大多時候都是印度單方面撕毀停火協議,挑起事端。長期的軍事衝突,使得國際穩定局勢受到嚴重威脅。
  • 莫迪強勢到底,印度最高法重拳出擊,都是公民法案惹的禍?
    而最大的爭議就在這裡,唯獨只有穆斯林被排除在外。印度是世界上宗教色彩最濃厚的國家之一,有超過90%的公民有著明確的宗教信仰,印度本土宗教印度教和伊斯蘭教水火不容是人盡皆知的事實,這樣淺顯的道理難道莫迪不知道嗎?
  • 一聲巨響後大批印度士兵被埋,軍方緊急拉響警報
    ,這也進一步增加了印度士兵面臨災難的風險,如果印度執意不撤軍,估計類似的災難還將發生更多。圖為高原上的印度士兵印巴之間關係緊張也是有原因的,除了兩國存在領土爭議外,在民族文化領域也存在大量分歧,原本印巴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伴隨著二戰結束後世界範圍內的民族獨立運動,印度也得以從英國的統治下擺脫出來,然而也正是因為民族矛盾
  • 印度出現大量「內鬼」,切斷前線印軍供應,莫迪的舉動卻十分反常
    最近幾天,印度總理莫迪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因為自己的"鼠目寸光",使印度最終未能入局當今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 更令人不解的是,莫迪現在連眼前利益都看不住,致使該國鐵路公司已經遭受了至少16.7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1.47億元)的損失,而這背後還蘊藏著一個更大的危機。 據印度經濟時報11月17日報導,印度旁遮普邦近來持續不斷的農民抗議活動,導致印度鐵路公司正蒙受著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