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證》改編自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性的證明》,由佐藤純彌執導,岡田茉莉子、三船敏郎、松田優作、喬治·甘迺迪主演。
影片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
該片於1977年10月8日在日本上映。在1977年日本十大賣座影片中位列第二。
主要配音演員:向雋殊、徐雁、張玉昆、陳汝斌、遲志強等。
原來看片中並未注意到,八杉恭子之子敬恭平是由遲志強配音的。
恭平是一個善良、有正義感、卻又軟弱、怯懦、涉世不深的富家青年,遲志強以其年輕稚氣、不著痕跡的聲音表演還原了這個悲劇人物,處理得恰到好處。
1979年10月份的《電影評介》發表了一篇文章《資本主義文明是殺人的兇犯》,引導讀者如何正確欣賞這部外國電影。
這樣的事情現在的年輕人會覺得可笑,但當時,剛剛經過十年浩劫,觀眾多年沒怎麼看過資本主義國家的電影了,所以由專家學者來解讀、引導觀眾去欣賞一部影片,也在情理之中吧。
日、美合拍的影片《人證》是部具有複雜的思想內涵、藝術上又很有特色的好影片。表面看來,這部影片似乎是一部偵探片,其實,這是揭露日本當今社會現象,控訴美國佔領軍給日本留下的民族傷痕,述說編導者對於生活哲理認識的一部哲理片、心理分析片。這裡既有對於戰爭的控訴,有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又有對於畸形社會造成的人們畸形心理狀態的揭露,有對於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醜惡現實的暴露。編導者沒有故弄玄虛,在兇殺案本身上製造什麼賺頭,相反,卻始終用一種深沉、激憤的抒情格調來敘述故事,而且對於殺人者本身八杉恭子也給予了有保留的同情,描寫了她複雜的心情,揭示了她悲劇性的一生。僅此一點,就使人大開眼界,使我們知道,生活中的人是複雜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複雜、多樣的。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侵略者。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這是日本歷史上洗刷不掉的恥辱。但是戰爭也給日本民族帶來了災難,廣大日本人民也經受了痛苦。作為佔領軍,不管是出於報復,還是民族歧視,美國人在日本國土上演出了種種暴行。這段日子對於普通的日本人有難以忘記的痛苦,也是事實。 正是在戰後混亂中,為了求生,不少日本婦女同佔領軍士兵結成了姻緣。在日本有不少日本人同白種人和黑種人的混血兒。這些混血兒的命運,一直是日本戰後文藝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題材。《人證》也選取了這個題材:一個原來歷盡辛酸,飽受汙辱的姑娘八杉恭子,在成為社會名流之後,卻變成了殺害親生兒子,又殺人滅口的兇手。她還掩護自己另一個兒子開車軋死人命的罪過,出錢送他逃往美國。她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她怎麼會有殺人的動機?這正是編導者要強調的。年輕的八杉恭子經歷了戰後的痛苦時期,她同黑人士兵海瓦特生下了小喬尼,生活還算和睦。對於喬尼的父親來說,這是他一生最幸福美滿的時日,也是他在貧窮悽涼的晚年中,唯一鼓舞他活下去的力量。他生活在對往昔的回憶中,甚至天真地希望兒子能回到日本,和八杉恭子渡過幸福的一生。可是對於八杉恭子來說,她忘不掉美國白人士兵在大街上輪姦她的慘景。當她終於成為名噪一時的大時裝設計家之後,她不願任何人知道自己曾經有過那樣一段受過汙辱的日子。 可是喬尼的出現,使那段她以為早已消逝的無影無蹤的舊事重新展現在她面前。她痛苦,同時又懼怕一個黑兒子的來臨會引起社會上對她歷史的非議。她是上流社會的人,怎麼能有不高貴的出身?怎麼能有同黑人士兵結合的歷史?社會地位的改變,決定地改變了她的思想和性格,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和地位,終於走上了殺死親生兒子的道路。 影片令人信服地指出,資本主義社會本身,是迫害喬尼的根源。近來,中美友好、中日友好之類的題材又成了文藝作品的熱門貨。一些同志只講友好,連日本侵略者曾經在我國犯下滔天大罪,美國侵略者曾經掠奪過我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美國侵略軍也曾經在我國有過種種暴行的事實都不敢或不願寫一個字,似乎我們的交往史上是一片光明。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連資產階級文藝家、日美合拍的《人證》還敢於尖銳地揭露美國佔領軍的暴行呢!難道我們還不如他們嗎?
下面請欣賞電影《人證》高清修復版:
《人證》
東映株式會社出品
長春電影製片廠譯製
導演 佐藤純彌 Junya Sato
製作人 角川春樹
編劇 森村誠一(原作)Seiichi Morimura - novel 松山善三 Zenzo Matsuyama
主要演員
岡田茉莉子 Mariko Okada ....Kyoko Yasugi
三船敏郎 Toshiro Mifune ....Yohei Gun
喬治·甘迺迪 George Kennedy ....Ken Shuftan
翻譯 吳代堯
譯製導演 莊焰
錄音 董寶勝
剪接 楊秉坤 陳廣利
主要配音演員
八杉恭子:向雋殊
肖福坦:張玉昆
棟居弘:徐雁
那須:陳汝斌
橫渡篤:陳光廷
阿仲表妹:白玫
阿仲表妹女兒:潘淑蘭
三島:趙文瑜
孔武:高鳳新
交尼海瓦德:莊培元
黑孩子:劉柏弘
敬恭平:遲志強
津橋:梁同裕
警官:吳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