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美到欲罷不能!

2021-02-26 亞洲藝術雜誌

疫情期間,為大家推薦3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家電影和20部藝術紀錄片,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30部藝術家電影

01

埃貢·席勒:死神和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 (2016)

二十世紀初,埃貢·席勒是維也納最受爭議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生活與作品常受美麗女子及其所生活的行將末路的時代所驅動。

影片倒敘了席勒一生中對他極為重要的女性,他的妹妹格蒂(Gerti Schiele),擁有異域風情的莫瓦•曼度(Moa Mandu),生活多年的沃莉(Wally Neuzil),以及最終成為他妻子的伊迪絲(Edith Harms)。

這些女人在他的生命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照顧他,呵護他,給與他生活上的依靠,情感上的滋潤。

其中兩個女人對他產生持續影響——他的妹妹格蒂是他的首位繆斯,而十七歲的瓦莉也逐漸成為其真愛,並在代表作《死神與少女》中留下永恆身影。

《死神與少女》完成於1915-1916年。少女跪拜在死神面前,摟抱住了他,無限依戀。兩眼望著另一面,那邊可能是扇窗子,可以望見外面的景色。少女有些猶疑。少女穿紅黃相間的彩衣,不及膝,底邊有尖尖的稜角。

死神是個穿黑袍子,面色枯槁的男人。他的臉和席勒本人十分相似。而少女則被推測為席勒的模特和情人——瓦莉(Wally Neuzil)。「死神」俯身靠向「少女」,頭並著頭,似乎在她耳邊輕訴。

《死神和少女》

是席勒的同名傑作

畫中的少女

就是席勒始亂終棄的情人兼模特瓦莉

在分開前,

他以自己和瓦莉為模特創作的一幅畫

最初這幅畫的名字是

「男人與少女」。

後來,他將男人劃掉,改成了死神

席勒覺得,

他就是死神,是他害死了瓦莉

02

《忘情畢卡索》

時長:125分鐘 | 豆瓣評分:8.3 ★★★★☆

陽光四射的海灘上, 老畫家和

與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情人調情嬉戲

這是一部刻劃印象派繪畫大師畢卡索一生的電影,改編自Arianna Huffington所著的畢卡索傳:Picasso; Creatorand Destroyer。畢卡索令人讚嘆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是這部片的精華。

畢卡索在他已62歲時,與小他將近40歲的女畫家法蘭西絲相遇。此片彷佛是一塊五彩繽紛的畫布,描繪出他們兩人之間真實的愛情故事,法蘭西絲不顧家人的反對和畢卡索同居,兩人繼而展開一段長達十年且刻骨銘心的忘年之愛。

在這十年中,儘管畢卡索年歲已高,但猶存的熱情與魅力,卻無法阻止他和其他的女人在一起,縱使法蘭西絲曾因此離開過畢卡索,至末兩人始終還是無法分開。

安東尼霍普金斯栩栩詮釋出這位印象派繪畫大師令人讚嘆的精力、創作才華、與錯綜複雜的情愛關係。

03

 莫迪裡阿尼Modigliani (2004)

影片講述了義大利藝術家莫迪利亞尼( Amedeo Modigliani )短暫的一生,戲劇性地刻畫了與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卡索的抗爭。落拓不羈的莫迪裡亞尼混跡在巴黎蒙馬特高地畫家圈子裡,他過著充斥著酒精、大麻與女人的放蕩生活。

在一次寫生課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摯愛珍妮,他邀請她做自己的模特,為珍妮創作了大量肖像作品。但是在一幅準備參加畫展與畢卡索競爭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沒有畫。他對珍妮解釋說:當我了解你的心靈深處時,我將畫你的眼睛。

04

弗裡達Frida (2002)

本片以弗裡達的自畫像為線索,講述了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充滿起落的傳奇一生。弗裡達在最青春的年紀遭遇嚴重車禍,她直面遭遇的苦難,大膽而熱情追求藝術和愛情,並且在藝術創作上綻放出獨有的女性藝術家魅力。

她細膩大膽,敏感又堅強,在和裡維拉的愛情裡,這段關係非常有戲劇性,對弗裡達的藝術創作乃至整個人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期間波折不斷。

18歲的時候,不幸降臨到弗裡達的頭上,一場車禍讓她遭遇重創,幾乎全身骨頭粉碎,醫生認定她活不了了,她的父親決定傾家蕩產也要救治她。最終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與病痛伴隨一生。

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病床上的弗裡達開始畫畫,她的畫充滿了奇異的痛苦與絕望,震懾人心。

後來,她與自己崇拜的壁畫家裡維拉結婚,婚後他們經歷了墨西哥最動蕩的革命時期,他們狂熱地追隨著共產主義的腳步。

然而風流的裡維拉卻一次又一次地出軌,傷透了弗裡達的心。弗裡達說,她這一生最大的兩個災難,遭遇車禍,遇見裡維拉。

離開裡維拉的每個日子,弗裡達都在癲狂中度過,和喜歡自己的男人、女人發生關係,毒品、龍舌蘭酒、探戈,男人、女人,陪伴著她,她大聲喊,要成為墨西哥最放蕩的女人!

最終弗裡達在病痛的折磨中離開了人世,結束了她愛恨交織的絢爛生命,享年47歲。

05

Loving Vincent (2017)

導演:多洛塔·科別拉 / 休·韋爾什曼

豆瓣評分:8.5

梵谷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對他患疾、割耳、自殺的事跡也多少知道一些。

而這部電影,就是用一封無法投遞的信件,將梵谷去世前最後六周裡,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間的秘密,巧妙地串聯起來。

我們會隨著鏡頭,穿越回十九世紀末的歐洲,並陪伴梵谷走完他最後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全篇用了大量梵谷的畫作,經過大量畫師的仿畫和數字處理,看起來像是所有梵谷的畫都「動」了起來,形成一場極致的藝術盛宴!

《梵谷:畫語人生》

文森特·威廉·梵谷,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卻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37歲的年輕生命。他傳奇不朽的一生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此次,由導演Andrew Hutton執導的本部戲劇式紀錄電影,將重現梵谷絢爛而短暫的一生。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這位天賦異稟且卓爾不群的瘋狂大師,而其弟提奧則由傑米·帕克 Jamie Parker飾演。劇中的一言一語皆來自於梵谷寫給提奧及親人的信件。 

本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入木三分的描摹再現,贏得了2011年在班夫世界媒體節上的最佳藝術紀錄片洛基大獎。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電影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2003)

導演:彼得·韋柏

豆瓣評分:7.8


黑寡婦「寡姐」的扮演者:斯嘉麗·詹森,帶著超凡的美貌和絕佳的演技,演繹了這幅傳世名畫背後的故事——少女葛利葉家境貧寒,於是來到畫家維米爾家做女傭。日子過得艱難,可維梅爾的畫卻帶給了這個少女,生活的光亮。她收拾主人畫室的時候,流露出了藝術的天分。她跟維米爾談論對畫的理解,二人的交心讓彼此的情意慢慢滋長……她默默地,忍受著維米爾給她的耳朵打上洞,戴上他妻子的珍珠耳環,讓他畫下了這一刻的窒息的美麗。

英國導演皮特·韋伯

一直很鍾愛歷史題材作品

他看過這本書後,立刻決定將其改編為電影

08

克裡姆特和他的女人

 (奧) 2006

影片以極其華麗而夢幻的鏡頭語言,生動描繪了19世紀奧地利最具天賦、最富激情、也最具爭議的藝術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的藝術創作和他多姿多彩的個人生活。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他在藝術上大膽創新,突破禁忌,畢生為藝術的自由而戰鬥。也毫不忌諱他喜歡女人,追逐性愛的日常生活。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 / 薩弗蓉·布羅斯 / 史蒂芬·迪蘭(1862~1918)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奧地利畫家。1862年7月14日生於維也納郊區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於同地。早年受業於維也納工藝學校。1890年加入維也納美術家協會。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臘及中世紀諸藝術要素,將強調輪廓線的面和古典主義鑲嵌畫的平面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繪畫樣式。代表作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維也納美術家協會,另組織維也納分離派。其他作品還有藏於奧地利美術館的《接吻》。

《吻》

克裡姆特和艾蜜莉·芙洛格在一起    

戈雅之靈

 (西) 2006

演員: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 賈維爾·巴爾登 / 娜塔麗·波特曼又名:Fantasmas de Goya, Los該片講述了西班牙最著名的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為拯救美麗少女伊內斯,與西班牙修道院激烈對抗的故事(1746—1828),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戈薩,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戈雅畫風奇異多變,從早期巴洛克式畫風到後期類似表現主義的作品,他一生總在改變,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陽傘》、《巨人》等。

戈雅 作品名稱:裸體的瑪哈 nude maja
作品尺寸:98 cm x 191 cm
作品年代:1797-1800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現收藏於:西班牙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這幅相傳是歷史上最早的一幅

真正的女性人體油畫

被認為是不道德的

為此戈雅遭受宗教受判

因為在此之前

尚未出現過真正的女性人體畫

大多也只是用女神等形象去影射


010

時長:112分鐘 | 豆瓣評分:8.5 ★★★★☆

老子不嗑迷幻藥,

老子就是迷幻藥!

《達利和他的情人》是由美國Regent Releasing發行的112分鐘傳記影片。該片由保羅·莫裡森執導,羅伯特·帕丁森、哈維爾·貝爾特蘭、馬修·麥克諾提、瑪麗娜·伽特爾等主演,於2009年5月8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電影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以及詩人費德裡科·加西亞·洛爾迦年輕時代的故事

1992年,馬德裡的傳統價值觀受到來自潮流、爵士樂和佛洛依德的挑戰。18歲的達利剛剛進入大學校園,立志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他羞澀又狂野的氣質和獨特的思維,馬上就吸引了學校的風雲人物-羅卡和路易斯.布紐爾的注意。很快地,這三個年輕藝術家便成為全馬德裡最能掀起潮流的知名人物。

然而,達利發現,他已逐漸愛上羅卡,完全無法自拔,對此,羅卡渾然不覺。而面對兩位摯友日益高漲的盛名,布紐爾決定前往巴黎尋求自己藝術生涯的成功。

此時在信仰戒律與肉體欲望兩相折磨中的羅卡承受極大煎熬,而當他得知達利前往巴黎,和布紐爾合作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並和一位有夫之婦卡拉有染時,脆弱的他更是瀕臨崩潰。

011

達利與我:超現實主義的故事  Dali & I:The Surreal Story (2014)

專注達利作品十年之久的畫商,達利晚年唯一的鄰居,獨家揭秘:達利晚年僱人製作大量贗品,一生作品75%是偽作,藝術家與藝術商人發家黑幕……徹底顛覆你對藝術品市場的知識與想像! 在這場沒有真相的投資戰爭中,全世界都陷進了達利的騙局! 


藝術市場就像一個希望與其欺詐並存的馬戲競技場。勞裡森斯為我們描繪了達利的詳盡畫像,這位翹鬍子的「領班」怪異荒謬而又別出心裁,頤指氣使而又魅力十足。

012

《羅丹的情人》

時長:175分鐘 | 豆瓣評分:8.5 ★★★★☆

網友評論:文藝青年都是臭流氓

羅丹(傑拉爾•德帕迪約 Gérard Depardieu 飾)是一個名滿世界的雕塑家,眾所周知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實際上,除了他自己的藝術天才外,還有一個人在羅丹的藝術和感情生命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就是他的情人卡米爾(伊莎貝爾•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飾) 。

羅丹與卡米爾 · 克洛岱爾

卡米爾也是一位極具藝術天份的美少女,與羅丹忘年相戀。但是,大凡和大師的戀情總是充滿折磨和坎坷一樣,卡米爾也一樣。他們之間瘋狂而充滿激情的愛情,會帶給卡米爾怎樣的命運呢?

013

1915年的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1915

2013法語片

1915年冬天,51歲的卡蜜兒·克洛岱爾的精神狀況出現極大的問題,她出現了被迫害妄想症,認為旁人嫉妒她的才華而欲加害於他,甚至連她的舊情人、比其年長24歲的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也不例外。

在羅丹的建議下,卡蜜兒被送到了法國北部的一家小型精神病院裡進行治療,影片記錄下了她在一個個無盡的不眠之夜中的生活狀態,她渴望自己的藝術才華能夠得到理解和認可,同時也期盼著她深愛的弟弟、著名詩人保羅·克洛岱爾前來探訪。

014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 (1974)

愛德華·蒙克是一位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他畫作主題的強烈精神和感情,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他的作品「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被視為後工業現代化的極度痛苦之象徵。 

這部傳記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時間順序,愛德華·蒙克開始表現主義創作並且成為歐洲北部最具有爭議、最多誹謗的畫家。彼得·沃特金1974年執導的這部影片記錄了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華德·蒙克的一生,被英格瑪·伯格曼評價為「天才之作」。

這部影片被認為是表現藝術創作過程的最佳作品之一,它不僅聚焦於蒙克早期循規蹈矩的歲月,還深刻地展現了情感、政治和社會的劇變對他的藝術創作產生的影響。

Renoir (2012)

導演:吉爾·布爾多

豆瓣評分:6.9

這部電影,我就是衝著畫面去的。

那種明媚的色調、耀眼的陽光、還有仙女般的姑娘,實在是太讓人著迷了——就像雷諾瓦的畫一樣。

故事發生在1915年的法國,著名的印象派藝術家雷諾瓦已至晚年,可妻子去世,身上的病痛,加上兒子在戰爭中重傷,一連串的打擊讓他一蹶不振。就在此時,一位名為安蝶爾的模特出現在了雷諾瓦的生命之中,安蝶爾的年輕和美麗讓雷諾瓦的生命再度輪轉到了春天。

之後,兒子回家養傷,他驚訝於安蝶爾的美貌,一見鍾情,可他炙熱而強烈的感情卻令父親再度墜入了痛苦和焦灼之中,雷諾瓦將這份痛苦轉化成為了創作的動力,畫下了一幅又一幅驚豔之作……

導演:John Maybury
演員:蒂爾達·斯文頓 / Mark Umbers / 丹尼爾·克雷格

英國大畫家培根的肉慾與恐懼,小偷、同床人兼職模特兒、自殺。
一位名為喬治(丹尼爾·克雷格 Daniel Craig 飾)小偷潛入著名畫家培根(德裡克·雅各比 Derek Jacobi 飾)的畫室中行竊卻被培根逮了個正著。令喬治感到意外的是,培根並沒有向其他人那樣報警或是痛揍他一頓,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喬治壯碩的體格和英俊的容貌深深地將他吸引了。 就這樣,喬治和培根開始了出雙入對的生活,喬治不僅成為了培根藝術創作中的「繆斯」,更被培根大方地介紹給了他那些千奇百怪的藝術家朋友們。隨著時間的推移,喬治和培根之間的關係漸漸變得緊張起來,喬治無法忍受培根的瘋狂和極端,痛苦的他只能向酒精和毒品尋求短暫的安慰。終於,培根出軌了,憤怒中,精神正在走向崩潰的喬治想到了自殺。

017

 Vies et morts d'Andy Warhol (2005)

被譽為是繼達利及畢卡索後另一位前衛藝術界名人「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給20世紀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本記錄片作為向這位「偶像」人物致敬的作品,特別展現出他的「私」生活中未經剪輯的影象,以及豐富的檔案資料,包括有他的好友和樂隊:「地下絲絨」、」滾石「主唱米克·傑格、「變色龍」大衛·鮑伊、美國作家著名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等。

018

《草間彌生之最愛》

時長:102分鐘 | 豆瓣評分:8.6 ★★★★☆

原來怪婆婆草間彌生是個自戀狂!

本片聚焦的是熱衷於圓點圖案的前衛女藝術家草間彌生,不僅記錄下了彌生這一年半的藝術創作活動和日常生活,還將她自視為天才的強烈自信心、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等,這些精神層面的內容也展現在觀眾面前。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彌生的作品「F100號」的誕生瞬間也被收錄在其中。

Caravaggio (1986)

導演:德裡克·賈曼

豆瓣評分:8.1

這部影片,不僅成功地將影像和繪畫這兩件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呈現出來,豐富地描繪出義大利傳奇畫家卡拉瓦喬的一生,更是對性、犯罪行為和藝術的一種深思。

它是一部傳記體影片,手法和題材不拘一格,從各角度都給人以新鮮感。曾獲得1986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是英國1986年最賣座影片之一。

導演賈曼本身也是一名畫家,他懷著對卡拉瓦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的崇敬心理和對畫家生活的濃厚興趣,拍了這部關於藝術家生活片斷的作品。

020

痛苦與狂喜

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

(1965)

編劇: Irving Stone / 菲利普·鄧恩主演: 查爾登·海斯頓 / 雷克斯·哈裡森 / 黛安妮·賽琳託

Shirley - Visions of Reality (2013)

導演:古斯塔夫·德池

豆瓣評分:7.4

影片用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社會歷史的現實風景,而歷史正是由無數的個人故事所書寫的——雪莉,一個美國女性的縮影。

她走進霍普的畫作,走過美國 20 世紀的重大歷史時刻,見證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劇變:從珍珠港事變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麥卡錫時代和冷戰到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和越戰爆發、從股市崩盤到經濟蕭條、從貓王埃爾維斯•普利斯萊和搖滾樂到馬龍•白蘭度和瑪麗蓮•夢露……

Nightwatching (2007)

導演:彼得·格林納威

豆瓣評分:7.2

影片講述了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浪漫情事和職業生涯,並著重講述了他的代表作《夜巡》的創作過程。

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他擁有接踵而至的訂單,美滿甜蜜的愛情。直到1642年他的妻子為他生下小兒子不久去世,生活開始大轉折。

隨之而來的是因為為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畫家創作的集體肖像《夜巡》又被僱主告上法庭,使倫勃朗蒙受了事業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他開始陷於債務之中。人世滄桑、人情冷暖……

Factory Girl (2006)

導演:喬治·海肯盧珀

豆瓣評分:7.6

伊迪·塞奇威克出身於顯赫的家族,她曾是劍橋藝術學校的高才生,而後來到紐約發展。在一個畫展上她遇到了她的偶像——前衛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而安迪亦被她的美麗與獨特氣質所折服。

安迪邀請伊迪到他的工作室拍電影,她欣然接受,隨後他們的作品風靡美國。

由於不斷地享樂與放縱,伊迪的經濟出現了問題,她將要破產。而她的父親對於她的生活狀態並不滿意,甚至不會給她留下任何遺產。

也就在這時,伊迪遇到了民謠大師鮑勃·迪倫,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


安迪得知此事後非常生氣,決定不再與伊迪合作……

Cézanne et moi (2016)

導演:達妮埃爾·湯普森

豆瓣評分:7.6

第一眼,就被海報裡清亮的藍色和綠色吸引。

故事講述了法國文學巨匠埃米爾·左拉和印象派繪畫大師塞尚之間著名的決裂。

在普羅旺斯如詩如畫的鄉間,年輕的左拉和塞尚彼此欣賞和啟發,共同探討藝術的真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隨著二人在各自的藝術領域裡不斷接近自己的理想,現實主義的左拉和浪漫主義的塞尚最終無法繼續彼此理解。他們的友誼也走到了盡頭。

Шагал-Малевич (2014)

導演:亞歷山大·米塔

豆瓣評分:7.5

夏加爾的愛情,一直為眾人稱道,特別是在他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那份甜蜜美好,也讓他的作品更受歡迎。

影片以民謠和神話的風格來重現馬克·夏加爾之謎。

它並不是為了創造一個夏加爾的形象,而是試圖通過傳說和故事來通過銀屏來呈現他變化莫測的創造力。

026

《透納先生》

 Mr. Turner (2014)

影片講述了英國畫家約翰·透納充滿創作激情的一生,他曾經因創作手法過於先鋒而備受詆毀,然而透納視繪畫創作為生命,一生佳作累累,即使臨死前都掙扎著爬起床臨摹一具女屍。

他在晚年尤其自19世紀40年代起即致力於繪畫形式與色彩的探索,用食材、口水等不可思議的顏料作畫,引來一片爭議之聲,被視為英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出了名的藝術怪人。

Museum Hours (2012)

導演:傑姆·科恩

豆瓣評分:7.2

Johann,一位普通的博物館守衛,布魯蓋爾是他的最愛;Anne,一個因表姐昏迷入院而來到維也納的加拿大中年婦女,迷惑,孤獨,窘迫,兩人相遇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

博物館門衛幫助了神秘的訪客,巨大的維也納藝術史藝術博物館成為一個神秘的十字路口,閃爍著探索的火花……

清冷的街景與暖調的博物館的形成強烈對比,難道藝術是人類的最後慰藉?

輕狂歲月 Basquiat (1996)

本片描寫美國街畫藝術家巴斯奎特的成名過程,由巴斯奎特生前的好友-朱利安施奈伯編寫執導,故事從巴斯奎特早期落魄紐約街頭開始,直到他在現代藝術史上佔得一席之地為止,施奈伯娓娓道出這位傳奇畫家辛酸的一生。

時至今日,巴斯奎特的作品繼續影響著很多現代藝術家,他被譽為美國藝術界的一顆流星,以具有爆炸性、反傳統的藝術手法驚醒了在美國佔主導地位的白人藝術。他還是波普藝術領軍人物安迪·沃霍爾的好友,兩人曾一同作畫,彼此互相影響。沃霍爾的死令巴斯奎特悲痛欲絕。

《花落花開》

時長:125分鐘 | 豆瓣評分:8.9 ★★★★★

女僕逆襲成為「原始派」畫家的勵志故事

一戰前,法國巴黎附近的小鎮桑利斯,樣貌平凡、獨來獨往的中年婦女賽哈芬妮·路易(友蘭達·莫霍 Yolande Moreau 飾)在杜佛夫人(Geneviève Mnich 飾)家幫傭,靠打掃和洗衣維生。


賽哈芬妮收入微薄,卻將所賺的錢都花在畫材上,下工後抓緊一切時間畫畫。致力提倡「素樸藝術」的德國收藏家威威廉·伍德(烏爾裡克·土庫爾 Ulrich Tukur 飾)搬入了杜佛夫人的出租公寓,在一次聚會上驚見賽哈芬妮的畫作,立刻買下她所有的作品,並且鼓勵她繼續創作。

不久一戰爆發,威廉·伍德和妹妹連夜逃離,賽哈芬妮獨留小鎮,戰火中繼續作畫,生活越發貧困艱難,直到 1927年,威廉·伍重返法國……

030

安德烈·盧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1966)

15世紀俄羅斯著名的聖像畫家盧布耶夫漂泊浪蕩的一生。

導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編劇: Andrei Konchalovsky /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主演: 安納託裡·索洛尼岑 / 伊萬·拉皮科夫 / 尼古萊·格陵柯 / 尼古拉·謝爾蓋耶夫 / Irma Raush / Nikolay Burlyaev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俄語 / 義大利語 / 韃靼語

上映日期: 1966-12

片長: Soviet Union: 165 分鐘(re-edited version) / Soviet Union: 186 分鐘(re-edited version) / UK: 183 分鐘(2004 re-release) / 205 分鐘(original length) / UK: 145 分鐘(UK version) / Russia: 183 分鐘(Blu-ray)

又名: 安德烈·盧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紅磨坊》(法國 約翰.休斯頓 1953年)

勞特累克 一部關於法國畫家圖勒斯.勞特累克的傳記片。

以梵谷在1872年-1890年間給兄弟提奧寫的信為線索,雄辯地帶出天才藝術家的憂傷。本片以懸疑片的手法記錄了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一次作畫過程。1956年盛夏,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尼斯的一個攝影棚裡,畢卡索興致昂然地揮筆作。《波拉克-Pollock》( 2000年 美國 2001年第七十三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艾德.哈裡斯自導自演,抽象派油畫創作天才波拉克傳奇一生。
《東》(中國 賈樟柯2006年) 2005年,劉小東前往三峽地區創作油畫《溫床》;2006年,泰國曼谷。《溫床》的第二部分 。

20部藝術紀錄片

世界著名編劇讓·阿努伊曾經說過 :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要想進階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應該懂點藝術。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藝術可以帶你去另一個空間逃避一下。藝術打開人們的視野,讓人變的寬容,優雅從容。BBC推出的《文明》是一部橫跨6大洲、31個國家的史詩般的新系列紀錄片,片中涵蓋了500多件藝術品,對藝術品有著深刻、到位的記錄和解讀。它呈現給觀眾一場近距離接觸無數非凡的版畫、繪畫、雕塑以及建築的藝術盛宴。貝寧青銅器,貝寧王國,公元15-16世紀,BBC紀錄片《文明》影像靜幀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局部),絹本畫,51.5×1191.5cm,北宋文明到底是什麼,我們可能並不能準確描述,但我們在文明面前,無疑是渺小的。文明是歷史性的、藝術性的,是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的旅程。這部紀錄片採用真人演繹、現場還原的方式,配上極其精妙的講解,每一集都超級震撼。這部片裡8位藝術家全是血脈賁張的狂人:卡拉瓦喬、倫勃朗、貝尼尼、大衛、梵谷、畢卡索、羅斯科、透納。這8位大師,幾乎都有一段悲催的歷史,有的是殺人犯,有的自殺,有的家破人亡,有的窮困潦倒。他們的作品和他們的人生一樣,充滿戲劇張力,乍一看,就能激起人的情緒,或震撼,或緊張,或恐懼,或狂喜。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這是BBC 2003年的紀錄片,雖然老了點,但是非常經典。介紹的是美術史上不同時段的名作,每個時代選出三幅作品介紹,比如梵谷的《向日葵》、羅丹的《吻》,還有維梅爾的《繪畫藝術》,這些歷史上最傑出的藝術作品,背後可能是藝術家最揪心的焦慮和掙扎。本片共26集,一集講一幅作品。想想看,我們去博物館,就算親眼看到了名作,能停留個5分鐘嗎?這部片揭開了這些曠世傑作背後的真相,從創作者講到破壞傑作的人,當然肯定還有作者的八卦、生平、技法等等。現代藝術真的很難懂好嗎,到底他們的魅力在哪裡,對人們現在的生活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看這部片就對了。安迪·沃霍爾,馬蒂斯,畢卡索,達利,這4位20世紀鼎鼎大名的現代藝術大師,帶你走進現代藝術的大門。片中,主持人Alastair Sooke走訪了四位藝術家們生前的居所、藝廊及博物館,甚至他們最愛的餐廳,展示了他們偉大的藝術貢獻以及驚人的後世影響力。原來,麥當娜的專輯封面、米菲兔的文具、甚至是你家的沙發和電話,這些身邊的設計和靈感就來源於這四位大師的創作。看完這部片,你會深深折服於現代藝術的巨大魅力,和藝術帶給我們特別美好、特別感動的時刻。在藝術啟蒙中,BBC於2006年推出《西洋藝術史》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以至於在十餘年後的現在,依然是十分經典的力作。這部紀錄片,以時間和流派為線索,介紹了西方藝術的時代背景及演化過程。共分六集:後中古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印象派及後印象派時期。它的時間線軸非常清晰,把從後期中世紀直至19世紀晚期的後印象派這一大段最重要的西方美術時期的最主要的藝術家羅列出來了,可以說是作為了解西方藝術史基礎的必看紀錄片之一。設計和藝術最大的區別也許是:設計解決問題。這部紀錄片共5集,分別是《機器之魂》、《民主設計》、《戰爭藍圖》、《革命材料》和《欲望之物》,看看你熟悉的福特汽車、可口可樂、SONY、IKEA等等,它們是如何進入生活、悄悄改變了你身邊的一切的?Adventures in Architecture
我們旅行時,在不同國家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建築物的不同。應該有一部紀錄片為帶你走遍世界各地偉大的建築群,它做到了。通過和主持人週遊世界,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的建築是如何反應了人們的意願和信念的,當世界各地的建築被戲劇性的羅列在一起時,你更會有驚人的發現。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影像幾乎是我們現在最最流行的信息傳達方式,當手機可以代替相機和攝影機,你還那麼容易體會的到「攝影」的魔力嗎?攝影術誕生不到200年,但技術日新月異,形式千變萬化,通過這套紀錄片你可以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在不同階段帶給人的時代記憶,更會重新發現它的魔力。片中所選的攝影師都是攝影史上鼎鼎大名的,如果你不想看紙質的攝影史,那這片是不錯的選擇之一。A History of Art in Three Colours
豆瓣評分:8.7
我們普通人在觀看一幅畫時,看到的可能僅僅是眼前的肖像,但是對畫家和藝術評論家來說,所有的畫作,都可以理解為一系列線條和色彩的組合。這部紀錄片,便以色彩作為切入角度,講起歷史上很有代表性的3種顏色:金色是好比太陽一般的高掛的權力,藍色代表夢幻的顏色,一種引領我們觸及地平線後世界的顏色;白色一度是遠古大理石的貞潔善良之色,卻體現了我們最黑暗的本能……已經800多歲的羅浮宮,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萬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裡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應有盡有。不過,這部紀錄片不是要帶我們走馬觀花地看展品,而是從法國歷史來解讀羅浮宮的珍藏,視角獨特。而承襲了BBC一貫的精良製作,雖然看到的珍藏不算多,但鏡頭感十足,讓人身臨其境。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這部由Netflix公司出品的一部文化創意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4。紀錄片總共8集,每一集都探訪一位全球頂尖的設計師,涉及插畫、建築、汽車、攝影、平面、室內、場景、球鞋等領域,用詼諧的方式展示了設計師的設計過程,分享這些活躍於世界頂級設計領域舞臺的設計師所持的創意藝術理念。此片由《連線》雜誌的主編 Scott Dadich 創作並擔綱製片。他還邀請來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 Morgan Neville加入製作團隊,使得紀錄片的每一集都擁有獨特的風格,以及電影般沉浸式的氛圍。《中國藝術》是一檔英國藝術評論家迪金森( Andrew Graham-Dixon)講述中國古代藝術的藝術紀錄片。共有三集:主持人帶領觀眾,從三星堆的縱目面具,到敦煌的唐朝大佛;從北宋徽宗的瘦金體,到八大山人的書畫,都清晰凸顯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脈絡。近現代戰爭後,則有徐悲鴻的馬,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及現代商業衝擊下的天書,和汙染霧霾的墨……文藝復興昭示著西方藝術史上最輝煌年代的開端,它發源於中世紀晚期義大利中部的佛羅倫斯,後來擴展至歐洲各國。而在14到16世紀這段時期,西方藝術邁入了新的紀元。1500年代左右,藝術家開始受到"天才"般的敬重,其中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婓爾、提普及達文西等,都受到宗教等人士的贊助,創作出舉世聞名的作品。這部紀錄片不單純是對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介紹,更為重要的是,它更著重介紹了這場文化運動背後的歷史意義,比如「自由」的概念。這部系列紀錄片目前已經出了3季,一共22集,每集講述一個特定的博物館,比如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領略各大博物館的藝術珍品之餘,紀錄片還不忘向觀眾介紹藝術創作的知識。比如《梵蒂岡博物館》一集,就介紹了文藝復興時期一種常見的壁畫創作方法「撲粉法」...本片穿越十萬年的歷史長河,從現代社會某個司空見慣的現象出發,、去尋覓視覺藝術的起源——包括繪畫、人體、電影等奧秘。這不是故事片,但是整個探索藝術起源的過程,就是一場偵查文明奇案的過程。比如,當你在影院大笑,尖叫或者痛哭的時候,是什麼給了你那些複雜的情緒?我們的祖先最初如何產生畫畫的想法?他們是怎樣意識到,一些線、點和顏色的集合是可以描述事物的呢?原來,答案隱藏在非洲的一幅詭異的壁畫裡……此外,藝術還具有獨特的說服力量,從古羅馬的奧古斯塔斯到美國總統布希,你為什麼會支持他的統治?為什麼會在競選時投他一票?你或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被藝術「愚弄」,那些看上去普通平常的圖畫、音樂,在不知不覺中發揮著神秘的作用……這部片記錄了一代動畫巨匠宮崎駿的日常生活,有他為了《起風了》裡面4秒的鏡頭,製作了一年以上,有他訓斥年輕動畫人重視CG技術輕視倫理,也有他在生活中對孤獨和死亡的思考。不只是他的動畫,他本人身上的匠人精神也能給我們精神營養。達文西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還可以稱作人類歷史上最令人矚目和嘆服的天才。他是畫家、雕塑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科學家、建築師甚至軍事工程師…在不到七十年的生涯中,他幾乎涉足了當時人類所能想到的各個領域,並且留下了至今仍對人類社會有著巨大啟發的成果。部BBC紀錄片影像化的講述了達·文西的一生,我們可以了解他的童年、他在不同城市輾轉的遭遇,和於此同時展現出的驚人才華。尤其有趣的是,片中還有不少現代人對達文西手稿中秘密的破解,比如潛水服、飛機、坦克車等。我們過去總是傾向於神話達文西的天賦,在這裡看到他並不平順的一生。古典音樂內涵深刻,品味高雅,但是確實逼格高。入門的話,本片再合適不過了。這部片可以說是一個古典音樂的啟蒙節目單,從交響樂的誕生講到黃金時代,到現代的創新發展,穿插著歐洲各國以及蘇聯的歷史。信息量很大,但是脈絡也很清晰,可以讓我們對交響樂300年的史詩有個概覽。片子裡不僅有對樂曲的解讀,還結合了歐洲美麗的風景、烹飪等一些風土人情。也有音樂家們的生平故事,再不然,聽聽音樂也是享受啊。本片出現的所有作品都由著名指揮家馬克·埃爾德爵士擔當指揮,參加演奏的樂團包括啟蒙時代管弦樂團,哈雷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統統都是頂級交響樂團。故宮是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建築,它的神秘,威嚴還有那麼多故事。這幾年,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來故宮應聘的人數激增,《清明上河圖》《千裡江山圖》等國寶的展出引發「故宮跑」,還有萌萌噠的故宮淘寶。其實,早在2005年,故宮建院80周年之際,就推出了一部非常好的紀錄片《故宮》。直到2012年,《故宮》依然是中國投資最大、製作最精細的一部國家級紀錄片。《故宮》一共12集,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故宮如何建成的、如何重建的,這裡面有很多不為大眾所知的有趣故事。第二部分,是講故宮的功能和皇帝的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宮廷秘史啦。第三部分,是講故宮的館藏珍品,分成四部分展示,藏瓷、藏玉、藏畫和西洋器具。第四部分,講述故宮博物院的發展脈絡,在抗日戰爭期間文物南遷的歷史等,有很多故事,非常感人、有趣。文案逆天,國寶美哭。這部大火的央視紀錄片,一集才5分鐘,紀錄片界的泡麵番,不管是bgm還是解說詞,都輕鬆得像段子手賣萌。但展示的卻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比如來自五千年前紅山文化的的玉龍珏,來自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有著胖胖腿的陶鷹鼎等。


關於2020年第二屆田野雙年展(自貢)徵稿延期通知

蔡國強最新項目在墨西哥啟動 五大主題演繹人類不同的文明以及宇宙觀碰撞與融合


《Asia Art》由亞洲藝術基金會主辦,亞洲藝術文獻出版社聯合出版。它將以良好的媒體經驗,專業素養與人際關係加速當代藝術發展步伐,並引起藝術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讓更多的藝術愛好者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亞洲藝術發展的新動向;強調優秀藝術家、策展人與評論家的發展潛力,實現學術研究與市場研究並行,重視媒體化與時效性,打造亞洲當代藝術的新的傳播平臺。

歡迎訂閱,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
    30部藝術家電影01埃貢
  • 春節在家,畫畫的人必看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你看了嗎?美到欲罷不能!
    今天為大家推薦3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家電影和20部藝術紀錄片,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 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 【整理收藏】
    今天為大家推薦令人眼界大開的30部藝術家電影和20部藝術紀錄片,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為大家展現一個經驗裡前所未有的世界;它們會像是一根根火把,照亮藝術殿堂之門,點燃每個人心中不從磨滅的夢想,喚醒與生俱來的對藝術的感知期望。
  • 收藏吧,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
    今天為大家推薦3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家電影和20部藝術紀錄片,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30部藝術家電影
  • 資源丨畫畫之人必看30部藝術家電影,20部藝術紀錄片!
    30部藝術家電影01埃貢·席勒:死神和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 (2016)20部藝術紀錄片世界著名編劇讓·阿努伊曾經說過: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藝術的目標正是給生活某種形式。要想進階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應該懂點藝術。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開心,不如意的時候,藝術可以帶你去另一個空間逃避一下。藝術打開人們的視野,讓人變的寬容,優雅從容。
  • 20部必看的藝術紀錄片
    今天為大家推薦2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紀錄片,你可能沒機會學藝術,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 10 部藝術家紀錄片,需要珍藏
    其中幾部是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另外一些是演繹還原藝術家生平的電影,總體都算得上精彩,分享給大家。1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974 年上映於 1974 年的《愛德華·蒙克》是一部高質量的紀錄片,一度被評價為「天才之作」。不誇張地說,BBC 慣用的拍攝手法,極有可能取經於此。如你對這位藝術家感興趣,看這部紀錄片是必要的,只不過,時長有點誇張—— 210 分鐘。
  • 高年級孩子必看的20部藝術紀錄片,堪稱最好的美學啟蒙導師
    今天,我們為小學和高年級學生推薦20部高分經典——均是顏值和內涵兼具的人文藝術紀錄片,讓孩子們得以走近藝術家的生活,理解偉大作品的奧秘;漫遊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築,探索文化寶藏的歷史。不僅是一次美好的觀光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美學啟蒙。強烈建議為孩子收藏,並轉發給您的朋友。
  • 畫畫人必看30部藝術家電影,你看了嗎?
    今天為大家推薦3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家電影和20部藝術紀錄片,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 20部經典的藝術紀錄片,送給五一假期不出門添堵的你
    今天為大家推薦2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紀錄片,你可能沒機會學藝術,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也許是一句話,也許一個觀點,就會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 乾貨這8部BBC藝術紀錄片,帶孩子領略技藝之美!
    八集BBC年度巨獻紀錄片《藝術的力量》,將為您詳細講述卡拉瓦喬、貝尼尼、倫勃朗、雅克、透納、梵谷、畢卡索以及羅斯科八位藝術家的生平,重現這八位藝術大師的創作歷程。這部獨特而極具震撼力的紀錄片《藝術的力量》,榮獲國際艾美獎最佳藝術節目、2007年第60屆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紀實類等多項國際大獎。
  • 特別營業日︱95部藝術紀錄片,聽我的吞下它(下)
    俄羅斯藝術F20. 弗裡達21. 梵谷:話語人生G22. 光之夢23. 工匠達人24. 國家美術館25. 故宮的至寶26. 跟著設計去旅行27. 怪婆婆草間彌生之最愛H28. 何為美29.2009  59分鐘/7.6藝術家兼作家Matthew Collings帶領我們探索藝術中的美的概念。
  • 特別營業日︱95部藝術紀錄片,聽我的吞下它(上)
    每周四問診11:00 pm - 店長睡著藥名特製補藥主要適用症用於缺乏動力、繪畫熱情藥品成分95部藝術紀錄片俄羅斯藝術F20. 弗裡達21. 梵谷:話語人生G22. 光之夢23. 工匠達人24. 國家美術館25. 故宮的至寶26. 跟著設計去旅行27. 怪婆婆草間彌生之最愛H28. 何為美29.
  • 提升藝術認知與審美的10部藝術/設計紀錄片!
    本期克瑞斯為大家推薦的10部超棒的紀錄片,涉及建築、色彩、繪畫、攝影、產品、時間等各方面的內容,超多乾貨!可以有效提高大家的藝術認知與審美水平,趕緊碼走慢慢看吧!這是近些年業界公認的好紀錄片。用一百集的短篇幅,講述一百個空間的故事,每集差不多五六分鐘,展現空間裡藏著的建築、美學、歷史、人文內涵,用獨特的角度帶觀眾深入了解故宮之美。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現代舞|芭蕾舞|藝術_網易訂閱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影片:  《行者》《曼菲》《再現康寧漢》  《起點》《波麗娜:舞蹈人生》  《舞女 La Danseuse》 《大劇院 Большой 》 《白烏鴉 The White Crow》  紀錄片《行者》  ⇓⇓
  • 【收藏】疫情當前,惡補一下那些藝術與藝術家的電影吧(精選120部)
    宅在家裡看看這些關於藝術和藝術家的電影,也是學習提高藝術素養的好機會。精選120部藝術與藝術家的電影無主之作 Werk ohne Autor (2018)IMDB 7.7導演: 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編劇: 弗洛裡安·亨克爾·馮·多納斯馬爾克主演: 湯姆·希林 /
  • 這8部BBC高分藝術紀錄片,打開孩子的藝術大門(後附片源)
    在下面介紹的8部BBC經典的藝術紀錄片中,孩子們將跟隨BBC的導演,一起去品讀藝術家們對美、對生活、對社會階層、對時代精神乃至民族文化的理解。在一次次非同尋常的藝術之旅中,體會羅曼羅蘭所說的藝術對人們內心情感世界的炙熱表達。*以下每部紀錄片都附有觀看連結,長按複製後,在電腦端瀏覽器打開即可觀看。
  • 畫畫的人必看30部藝術家電影(建議收藏)
    今天為大家推薦30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藝術家電影,沒時間去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但相信這些電影和紀錄片,會像是一顆種子,也許是一個畫面
  •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電影
    8部舞蹈人必看的紀錄片和影片:《行者》《曼菲》《再現康寧漢》《起點》《波麗娜:舞蹈人生》
  • 給生活點靈感,梳理了5部藝術家電影給你們
    無論是假期還是在家的時光,絕對是豐富自己的最好時機,所以我特別準備了幾部藝術家類型的電影,從攝影用光還是藝術鑑賞以及色彩的應用都對我們很有幫助,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類型: 紀錄片 豆瓣評分:7.3 《13 個雪莉:現實的幻象》以美國畫家愛德華 霍普的 13 幅絕世名畫構成了美國社會歷史現實風景為靈感而拍攝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