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王家衛指導的電視劇《繁花》正式對外發布宣傳海報,我們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人氣演員胡歌成為這部電視劇的男主角,讓不少粉絲感到欣喜若狂。
《繁花》是改編自作家金宇澄的同名作品,這部劇主要是以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上海作為背景,重點描述了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上海人的生存現狀。這部小說是極具上海特色的文學作品。
作家金宇澄在小說中採用了大量的上海方言,胡歌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在影視圈的演技和口碑都堪稱無懈可擊,毫無疑問地成為了王家衛心目中的不二人選。
闊別影視圈近三年的胡歌,能夠以《繁花》的男主角重新回歸大眾視線,對喜愛胡歌的粉絲而言絕對是一大驚喜。不過更讓人好奇的是,這位被大導演李安公開稱讚為真正的天才的王家衛,為何轉戰小螢屏了呢?
先聊一下王家衛導演在香港電影界的地位吧,出生於上海的王家衛其實5歲就跟隨父母移居香港了,大學畢業後曾有過一段默默無聞的編劇生涯,1982年通過劇情片《彩雲曲》正式步入電影圈。
1988年便執導了人生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看過這部電影的影迷都知道當時的演員陣容堪稱豪華,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都被他納入麾下,王家衛也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以及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作為新人導演的王家衛開始在電影圈展露鋒芒,而且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1990年執導的《阿飛正傳》,1994年的《東邪西毒》,1997年的《春光乍現》以及2000年的《花樣年華》等電影都堪稱現象級港產電影。
他出道的近40年生涯,每一部作品都屬於精雕細琢過的精品,中外獲獎無數,是華語影片最具影響力的大師級導演。可是已經62歲的王家衛為何開始轉戰內地小螢屏了呢?
港產電影逐漸沒落
王家衛最輝煌的時期就是上個世紀90年代,那個年代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不僅影帝影后層出不窮,各類才華橫溢的大導演也是輪番登場,到了2000年到2010年還有一大批知名演員為港產電影注入動力。
但近年來隨著內地影視行業的崛起,一個是中生代演員的北上發展,另外像古天樂和郭富城等老一輩演技派開始逐漸老去,再加上資本逐步向內地轉移,香港本地的電影市場開始不得不面對衰落的殘酷現實。
有著一定上海背景的王家衛,而且在電影圈摸爬滾打幾十年了,轉戰小熒幕又何嘗不是一次有把握的嘗試呢?
上海是故鄉
五歲就移居香港的王家衛,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印象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上個世紀60到90年代剛好是王家衛遠離故鄉的空白時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城市面貌早已不復當年,拍攝具有年代感的電影又是王家衛的拿手好戲。
特別是這個時間跨度,一部電影是不可能把《繁花》的年代進程感拍出來的,路透還爆料不少片段需要還原當年上海的場景的,如此注重細節的王家衛不可能一筆帶過,就算可以觀眾也不可能買單。把它拍成電視劇無疑是最佳選擇。
可能到他那個年紀的人都會有故鄉情節吧,62歲的年紀其實也到了導演的創作衰退期了,甚至都不排除這是王家衛的收官之作,擅長刻畫人物內心戲以及把細膩的畫面感呈現給影迷的王家衛,這部電視劇《繁花》值得所有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