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劇場版前,先來聊一下原作漫畫。
其實在我求學時,最轟動的籃球漫畫首推井上雄彥老師的灌籃高手吧!當時光是幾位帥氣男角,加上"少年"們追夢的熱血(雖然他們長得有點超齡,但高中生的確是少年沒錯),
男生看得血脈噴張,女生當然也是看帥哥看得熱血沸騰,於是即使漫畫多少也點誇大裡頭打籃球的畫面,不過井上老師偏寫實的風格,還是讓許多人將之奉為籃球聖經。沒想到過了十年多,又有一部籃球漫畫算是再次帶領了潮流,不過當初看漫畫時,還是不免俗的覺得-這什麼??!!
畢竟什麼無定式射藍,流星灌籃...等等,和灌籃高手相比實在是太過於超乎現實。可是又不免同時想到另一部從體育漫畫變成殺人兵器漫畫的巨作-網球王子,又會覺得,阿咧?好像也不是那麼誇張?畢竟作者藤卷老師講得實在是煞有其事,到最後我彷彿被洗腦般覺得這些招式似乎不無可能,大概只有綠間那個全場射籃實在是太扯了(但居然是我最喜歡的角色)
在越來越多的角色登場,以及一場場賽事外加主角從自信到落敗又振作尋求突破的過程--不知不覺間,整套漫畫都在家裡的書櫃了。嚴格說起來,以籃球比賽來說,灌高的寫實風格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在,但除此之外,黑籃裡角色間的關係性,他們所遭遇的各種困境與友誼,我覺得和灌高一樣,都是帶動讀者情緒的重點,而黑籃在這方面也的確是成功的,也或許是這樣,作畫精美的TV動畫推出後成功帶動漫畫(推薦大家看冬季盃的總集篇OP,每個角色的籃球動作順暢優美堪稱神作畫),也帶動許多衍生作品,小說廣播劇角色歌等...
而在連載結束後,作者又畫了主要角色升上高二後的一場和國外街頭籃球隊比賽的作品EXTRA GAME
這部電影就是該作的改編,但名字卻不同,叫做LAST GAME,直譯就是最後的比賽。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動畫改編自漫畫時,最好不要脫離原作劇情太多,但又可以發展出一些漫畫可能不會詳述的東西,甚至可以是一些的原創。但我所謂的原創不見得是劇情的原創,可能只是多了幾句臺詞,或是言語間稍微修飾或換些字詞,藉由聲優讓情節更加觸動人心(這一點我覺得銀魂是我心中做得最好的動畫,稍做修飾成更加口語的話從杉田阿銀口中說出來每聽必哭)黑子動畫在TV版時期,就不免有些調整更動,而劇場版則是多加了火神方面的心理描述,也加上原作沒有的結局,平心而論,原作在結局上並沒有什麼突出的亮點,甚至可以說有點突然的結束,可是劇場版卻讓結局變得完整,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點,當然,漫畫在比賽方面比較像是主角們在戶外籃球場再多打一場非正規賽事,劇場版則莫名盛大的在體育館裡舉行還有球員介紹動畫。
不過漫畫的焦點也是都集中在兩隊間的不同態度與比賽過程,劇場版則是多了很多想忽略都不能忽略的未比賽球員的旁觀畫面,感覺有些真的不太有必要XD,大概是為了吸引腳色粉絲?劇場版和原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開頭火神中學時期的片段,描述他一直希望能成為NBA選手,但周遭的人卻不理解甚至於有些覺得他痴人說夢,導致他變得有些孤僻。(我覺得火神雖然開朗但意外不是個能輕易和人混熟的人,有一部分是因為他不太會說場面話,這點在美國時未打籃球前他根本交不到朋友可以看出,而且他也不太會刻意主動跟人交際,在誠凜很大部分也是因為籃球當作橋梁,讓他和別人建立起關係)
但上了高中遇上誠凜的夥伴,能和他一起並肩作戰,他也能好好發揮實力也交了不少朋友,大家認同他、也能互相扶持,還可以一起成長。因此,他內心深處雖然還是抱著NBA的夢,可是當有機會到美國深造的時候,他反而開始猶豫,他猶豫的點我覺得其實就是結尾他和黑子講的那番話中所隱含的意思--他一個人到了那裡,就不會再有黑子,以及這些和他一起熱血的夥伴,甚至在那種環境下他可能會遭受到挫折卻沒人可以和他一同分擔,畢竟在那所為了進入NBA窄門的學校就讀,我想不要互扯後腿就已經很好了XD,畢竟真正能進NBA的人那麼少,競爭想必很激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