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名字加兒化音是親近?也可能是一種輕蔑

2020-12-20 鹹魚吐槽館

眾所周知,北京人說話喜歡帶兒化音,還衍生出很多兒化詞。兒化音比較多用於「小稱」,表達一種比較親密的感情,或者形容小這種狀態,比如同樣的一個名詞,走大字眼叫「寶貝」,通常用來形容珍貴的物件,但走小字眼說「寶貝兒」,那就可以用來形容關係親近的人或者寵物了。石頭跟石子兒,就是大跟小的區別。

外地人學北京話大多是亂加兒化音,這也是對方言的嚴重誤讀,最典型的就是周杰倫周董的《我的地盤》,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加兒化音,北京朋友聽了能笑背過氣去。

名詞或者形容詞加兒化音倒也無傷大雅,但在對人使用小稱的時候,就不好掌握規律了,尤其是人名後面加「兒」,這就得看兩人關係有多近,解讀出來的信息也會不一樣。

最典型的,德雲社于謙,郭德綱在臺上喜歡叫他「謙兒哥」,嶽雲鵬等人也叫他「謙兒大爺」。這是因為他們關係近,所以這麼叫也非常自然,最重要的是于謙自己也不介意。

但如果關係不夠親近,上來就是「于謙兒」,那就非常不禮貌,而且帶有輕蔑和貶低的味道了。比如去年《老師好》上映的時候,公式相聲博士李宏燁在微博上就用「于謙兒」作為稱呼評論電影,遭到了網友的炮轟,認為李宏燁不尊重于謙。

李宏燁辯解這麼稱呼是覺得有親近感,而且德雲社內部也這麼叫于謙,問題是于謙跟他並不熟,說白了不跟你過這個,那麼你稱呼「于謙兒」就不妥了。

而現在德雲社很多粉絲也愛給演員名字後面加「兒」,比如「燒餅兒」「張鶴倫兒」等,這一通瞎叫不但不可愛,反而有點噁心,因為在不明白兒化音真正意義的時候,胡亂使用很容易踩雷,尤其是相聲這個傳統行業,對於語言的使用非常嚴格,禁忌也比其他領域更多。

比如侯寶林侯大師,生平最討厭的事情,就是別人叫他「侯寶林兒」。侯寶林大師的文友,著名曲藝評論家薛寶琨說過,侯大師一生最看重的東西,就是作為藝人的尊嚴。

我最需要的就是一點尊嚴——是一點做人的尊嚴、 一點藝術的尊嚴,人老了尤其如此。

侯大師把相聲從街頭玩意兒變成藝術,把相聲演員從藝人提升到藝術家的高度,他奮鬥了一輩子,到死都在為之努力。試想一下他看到現在這種娛樂至死的行業亂象,不知道該有多心痛。

侯先生看來,在名字後面加兒,不是「親暱」,而是「輕蔑」。他的名字叫侯寶林,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叫,但加上「侯寶林兒」就變了味,後者含有「小」、 「賤」的成分,是貶低而不是親密。

侯寶林並不是單獨對兒化音反感,而是他經歷過舊社會,藝人毫無尊嚴,被當成「玩意兒」的黑暗時期。那時候人們去看曲藝演出,會說: 「走,看玩意兒去!」侯先生每次聽到都會大為惱火,到底藝人是「玩意兒」?還是藝人的藝術是「玩意兒」?

侯寶林當年去南開大學講課,有人起鬨「侯先生,您來一段兒」,侯寶林立刻掉了臉,回答「對不起,我是來講課的」。這不是耍大牌,而是藝人自尊自重,如果你走到哪裡到了什麼場合,別人都拿你當戲子看,而你也為了撈錢什麼底限都不要,那就是自輕自賤。

所以說人名後面別亂加「兒」,那不是親暱,而是輕蔑。

相關焦點

  • 兒化音,逼瘋南方人的「致命玄學」
    聽南方人講兒化音,是北方人的快樂瀑布。可可愛愛的南方人們,總是把「兒」發得特別用力,而且你完全想不到,他們會把兒化音加到什麼地方——努力學北京話的「臺灣兒」演員阮經天:認真尋找「線索兒」的「鬼鬼」吳映潔:大張偉吐槽:金鎖兒,銀鎖兒,線索兒南方人講兒化音的段子,網上一搜一大把:把《十年》唱成「如果那兩個字兒沒有顫抖」,把「寶貝兒」念成「包貝爾」……聽多了感覺,還蠻可愛的。
  • 北京話的兒化音是完全無規律嗎?是!也不是!但絕不是什麼都加!
    北京樂與怒提起北京話,很多朋友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的兒化音,好像北京人說話都得加個「兒」才能把話送出去似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北京人說話沒那麼垮,可不是什麼都加兒化音,加兒化音是因為這句話需要加才加的,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感覺,並不是為了加才加的。
  • 北京話,可不只有兒化音
    應寧和王磊都是團裡的相聲演員,年紀不大,喜歡調侃,拿做派開玩笑。「邸老下次注意,早點出來」,一句話,這遲到的事兒就算過去了。小邸(中)、應寧(左)、王磊在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錄音間(蔡小川 攝)應寧和王磊依裡歪斜地坐著,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從天氣到衣服,從鄰居街坊說到外國新聞,所有的話題聊著聊著就沒了正形兒,成了段子。「再不來,剛背的詞兒我可就忘了。」大磊突然打斷。
  • 兒化音的正確打開方式?幻書啟世錄欣華:沒有兒化音!
    我的名字是欣華,欣是欣賞的欣,華是華麗的華。不過總是有館長會把欣華兩個字打錯。普通話警察出動!打錯字的全部抓起來! 北方人應該是比較喜歡用兒化音的了:打明兒起,我就自個兒唱著小曲兒去刷契印了啊。
  • 東北人兒說話,要是不加「兒化音」,他們都說不出口,不信來試試
    「小雞」這個詞,要是說菜名的話,就得加「兒化音」了,比如「小雞兒燉蘑菇」,打麻將也稱之為「小雞兒」。再比如說「東北老爺們兒」、「東北老娘們兒」你把「兒」音去掉,再念念就不好聽了。  就是中原至北方等多地方言中有許多詞彙的字音韻母因捲舌動作而發生音變現象,這種現象就叫做兒化。北京話、天津話中很多是帶兒化音的,但是聽起來和東北人也不是一個味兒。對了,這個「味兒」,就是很經常用,我們說這個香水兒是什麼味兒的?這空氣是什麼味兒的?就帶著「兒化音」,說著才順嘴兒,才舒服。這個「嘴兒」直接也給「兒化音」了。
  • 北京的兒化音到底有多難學?
    排版002,廣西貴婦,兒化音愛好者生來一身越南版維密小姐氣質的她自從迷上鹿晗,趟了「愛豆」這灘水放棄一生的榮華貧窮、功名利祿死纏爛打的要當北京媳婦兒說是成為北京媳婦兒第一步,要學北京話第一步,就得從「兒」學起排版現在對於「兒」字的執念
  • 盤點北京老牌公園商場,哪些地名加兒化音,二環路全長僅33公裡
    北京帶「門」的地名北京城區的地名裡有很多門,其中只有東便門、西便門、廣渠門帶兒化音,其他的比如東直門、西直門、宣武門、崇文門、德勝門、阜成門、前門、安定門、朝陽門、永定門、天安門、地安門、廣安門,都不帶兒化音。而建國門、復興門、和平門,是民國才有的,也不加兒化音。
  • 北京地名這些兒化音,你都念對了嗎?
    比如,「兒化音」什麼時候該加,就很有門道。  京味語言的特點之一,就是詞尾的「兒化」發音。不過,又不是每個詞、每句話都帶上兒化音,而是有時要加,有時不加。如果不知內情的人無意改了讀法,在老北京人聽來,就會覺得「彆扭」,或者失去「京味兒」。
  • 【吐字發音】兒化音讀法及示例
  • 正好剩下十來個角——離石話的兒化音
    其中的「正好」、「剩下」和「角」,都會有明顯的兒化。今天要說的就是離石話的兒化現象。先來試試,如果你本身是離石家或者認得離石家,可以練習下這個看圖說話——用離石話說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從詞義來看,這個兒化不會對意思有啥影響,「花兒」不比「花」更可愛,「鍋兒」不比「鍋」更親切。從發音方面來看,兒化之後的詞依舊是單音節,而不是簡單生硬地加一個「兒」音。舌頭的位置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不會半途移動發成另一個音,['r]和主體詞彙自然而然融為一體。事實是,去掉兒化韻,這些詞對於離石人會變得像外語一樣地陌生,而且難發。
  • 你以為北京話就是加個兒化音?太天真了
    北京地標,裝墊兒臺/視覺中國如果說前兩項對於外地人來說還算一般難度的話,兒化音就絕對稱得上是地獄難度了。北京話的兒化音不僅使用頻率非常高,兒化音變化規律的複雜程度和難度之大也完全不低於高考數學的最後一道題。
  • 知識點:相聲段子最初是沒有名字的!看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怎麼說
    眾所周知,現在提到侯寶林很多觀眾都會想到他當初闖蔓時堅守「說文明相聲」的底線,而最早提倡相聲藝人摒棄使「葷口」、「臭活」的正是從撂明地走向劇場園子的「單口大王」張壽臣。在怹看來, 相聲想要生存發展就先要自我淨化,舊社會迫於生計的相聲藝人靠幾句葷口「圓粘兒」,靠江湖生意口零打錢的路子必須變革,否則相聲演員永遠登不上舞臺。若干年後,相聲行業的發展變遷果然如張壽臣先生所預見的。
  • 北方人不念兒化音有多難?網友:挑戰失敗!難到話都不會說了
    北方人不念兒化音有多難?北方人:說不上難,但是挺難受的……眾所周知,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差異很大。除了氣溫、飲食、環境這些方面,語言方面也非常顯著。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閩南話、粵語、長沙話、東北話……每一種都有著很鮮明的特徵,也帶著濃濃的家鄉味。而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北方人說起來非常自然,而南方人說起來卻很彆扭的——「兒化音」。
  • 曼且思教育早報:南方人怎麼練好「兒化音」?
    曼且思教育了解到很多考生在學習普通話之前覺得兒化音是最簡單的一個環節,但是到了真正練習普通話的時候,發現兒化音的難度完全不亞於前後鼻音和平翹舌音。曼且思-兒化音的使用不多曼且思教育了解到由於平時生活中兒化音的使用不多,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遇到的時候就會通過可以強化「兒」的音調,聽起來很生硬。
  • 普通話測試技巧5:兒化音練習
    兒化又稱兒化韻,是普通話和某些漢語方言中的一種語音現象,即後綴「兒」字不自成音節,而同前面的音節合在一起,使前一音節的韻母成為捲舌韻母。例如「點兒」不是發成兩個音節dian er,而是發成一個音節dianr。
  • 談談「加油」和「口罩」的兒化
    作者:蘇培成(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它有明確的含義,那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對於北京話中的兒化詞語是不是普通話的成分,人們還有不同的看法。
  • 相聲演員劉穎:1982年到1992年,我和于謙說了十年相聲
    我師父告訴我,侯先生給我們京派相聲設定了八個字,清雅、規矩、細膩、流暢。一個相聲演員的規矩,從你開始要創作哪段相聲,說哪段相聲,你的目的是什麼,你要表現什麼,這裡就有規矩。不是我想怎麼說怎麼說,不是哪個包袱兒好我就要擱進去。選擇什麼服裝,服裝熨燙得很標準,這是一種規矩。
  • 愛翻白眼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 新研究:「輕蔑型人格氣質」
    今天我們要談論一種不那麼經常被談論的情緒:「輕蔑(contempt)」。每個人或多或少曾經在某些時候、對某些事件和某些人感到過輕蔑。——沉默著翻個大大的白眼,就是一種輕蔑的感覺。但我們往往就讓這種情緒一閃而過,不會去深究。可心理學家,卻從這種情緒中,解讀出了無比豐富的信息。什麼是輕蔑?輕蔑是一種在很多人的感受中,比較「冷」的情緒。
  • 武大辯論隊奇葩隊名走紅 回應:娛樂化不代表輕蔑
    對於95後而言,「不正經」只是他們對待生活的一種方式,校園的包容、老師的理解給予了他們釋放「天性」的機會,他們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他們「奇葩」行為背後嚴謹的態度、專業的能力。  武大辯論隊:不要因隊名誤解95後  剛上大一的趙丹婷(化名)到現在也想不通,為什麼給自己的辯論隊起一個名字都能引來扔炸彈般的網絡效應。
  • 二月二,來學學捲舌和兒化的發音秘笈!
    最近看林心如做的廣告,偏偏要用到「二十年」,也是夠難為臺灣人了~~類似的還包括「兒化音」,同樣需要舌頭上卷,難度值一樣一樣的!你可能為此付出過極大的努力,反覆聽範讀,反覆模仿找感覺,可最終還是搞不定。問題出在哪裡呢?首先,你的練習方式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