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流量已黃花,風光不在誰背鍋。隨著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開畫,除凡凡「參演」的《星際特工》外,暑期檔鮮肉電影悉數亮相完畢。
上映前的豪言壯語,開畫後的啪啪打臉。這邊影片製作方拉著鮮肉忙站臺、賣肉賣顏撩粉絲,那邊鮮肉急忙撕標籤、自詡青年演員新力量。鮮肉電影的票房藍圖全不達標,是預期太高?還是鮮肉流量衰減,誰來背鍋?鮮肉=演技差=票房低的大帽又何以扣得?
先看一組數據,具體感受一下鮮肉票房力在今年凸顯的疲乏,認領自家愛豆「戰績」的時候到了。
《二十二》一部沒有任何流量明星,幾乎沒錢做宣發,製作費用只有300百萬的紀錄片,卻在排片率極低的情況下,上映三天實時票房反超特效投入過億、鮮肉陣容強大、上映六天的《鮫珠傳》,並且在後幾日排片得以提升後,實現無論是實時票房還是票佔比都吊打了諸如《心理罪》、《鮫珠傳》、《三生三世》和《建軍大業》等體量級小鮮肉電影。
要知道,《建軍大業》上映前可是喊出16億票房目標,《鮫珠傳》的製片人豪言「至少20億」,楊洋主演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被光線8億保底。固然有吹噓的炒作成分,但是也無不透露著製片方當時對小鮮肉電影的自信。
而這種自信,並非無根可尋,同為暑期檔流量鮮肉擔當主演,2016年《盜墓筆記》票房10億,2015年《左耳》4.9億,《小時代》4.9億,不能說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就比《盜墓筆記》差吧?或《建軍大業》就不如《小時代4》好吧?但是上映16天的《三生三世》票房卻剛剛5億,《建軍大業》23天則不足4億。
鮮肉當道,獨攬流量的風光已日漸暗淡,剩下的是為這些敗局的背鍋與反思。
IP轉電影犯克小鮮肉?
大IP自帶流量,具有龐大的粉絲群,無論是遊戲改編還是小說演繹,都未播先火,引流入懷。
以《三生三世》為例,作為媲美《花千骨》的仙俠頭部小說,配以電視劇成功加持,鮮肉楊洋、劉亦菲主演,這樣的電影未上映便話題無數,流量大把,可是最終卻飲恨票房。
《悟空傳》被稱為「網文第一IP」,最終也僅以6.93億收尾,與上映前迅猛激烈而充滿情懷的討論熱度相比,略顯落寞。還有開畫不久的《鮫珠傳》是九州搬上大銀幕的第一個作品,然而疲軟的態勢預計也不會有很好的票房收尾。
這些IP大電影,都是以IP+小鮮肉的運作模式,基本上呈現前期贏得喝彩,中期被原著粉比對討伐,後期則票房遜色的尷尬局面。
原著粉永遠是IP大電影繞不過的坎,想要依附的山。電影人物總是會被原著粉拿來與原著人物對比,這對於小鮮肉來說,是演技的放大鏡,本身演技就禁不起考究的小鮮肉們,配以原著粉的放大,往往被吐槽的遍體鱗傷,這將直接導致IP電影常由好期待變成最終的爛口碑。
在原著粉的口中,楊洋飾演的夜華成了油膩又裝逼男主,與書中隱忍、沉穩的夜華完全不像,楊洋耍的十裡抻面被吐槽沒有海底撈師父耍的好。
《建軍大業》電影中,飾演葉挺的歐豪,被現實中葉挺之孫批評太娘,批判革命歷史被娛樂化扭曲,迅速打臉這部建軍獻禮之作。
《悟空傳》書粉聲討電影打著IP旗號,演的卻是另外一回事,有欺騙之嫌,瞬間《悟空傳》成了豆瓣影評口中掛著羊皮賣狗肉的情懷騙子,由於未遵從原著,影片評分也只有5.4分。
IP電影轉化的屢屢敗績,有小鮮肉演技的硬傷,有導演構思布局的失誤,有內容轉化編輯的問題,但最終還是由小鮮肉背鍋,因為他是臺前的發聲者,輿論鎂光燈下的光鮮者。
電影多元化,小鮮肉難一人為大
隨著市場運作的逐漸完備,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素質層次的提升,影片的類型愈加豐富,賣點愈加多元。以小鮮肉顏值獨撐的愛情片時期早已過去,各種科幻、神魔大片,炫目科技體驗,成為影片賣點宣傳。
雖然《鮫珠傳》劇情演技是硬傷,但是過億的CG特效著實成為熱點,在媒體平臺火了一把。紀錄片不在是無人問津的「默」片,民智提升,人們開始關注一些社會問題,《二十二》的排片率提升,票房逆襲給予了最好的論證。觀眾不是不接受好電影,而是需要一個時間讓他們成長。
多元化賣點,分流了小鮮肉們的流量,觀眾易變的口味,讓小鮮肉市場定位更加艱難。去年流行花美男,今年《戰狼》大賣,硬漢成為觀眾心頭好,單純依靠顏值的小鮮肉們,未來的市場前程布滿大霧。
鮮肉變魚肉,粉絲成刀俎?
小鮮肉演技差本是硬傷,尷尬的臺詞又錦上添花,最後加一劑腦殘粉的老抽,小鮮肉就可以出鍋啦。通過電影《三生三世》小編學到了兩個詞,一個是抻面,一個是鎖場。抻面是網友搞火的,鎖場是粉絲創造的。
鎖場就是腦殘粉看到自家愛豆電影不賣座,擔心影院排片減少,而選擇不好的場次觀影效果差的位置買很少的票,甚至人都不去,就為了保證場次的開放,維持排片率。而這種行為會減少影院的利益收入,於是便出現反鎖場行為,簡單粗暴直接停止某些場次的售票,無論是真心想去看電影的,還是有意鎖場的,一刀切,全都不能觀影。在此,為影院的強硬作風受贊,腦財粉真的是不要太囂張。
楊洋、劉亦菲粉絲就因為擔憂自家愛豆電影排片率降低,採取鎖場行為,最終導致影院與粉絲撕起來,讓本來岌岌可危的排片率雪上加霜,還為電影招致更多負面新聞,既然能享受得起粉絲給予的多大榮耀,就要承擔粉絲帶來的多大黑鍋。
腦殘粉的鎖場行為,幾乎引起群憤,既失了輿論支持,又丟了票房。
還有《悟空傳》因為咔位、宣發等問題,鄭爽粉絲撕遍其他各主演,導致電影剛剛上映就出現演員不和、倪妮婊等惡劣輿論。粉絲是偶像的影子,如果管不好,就只能背鍋嘍。
鮮肉有粉絲,大眾有自來水
小鮮肉市場號召力的下降,不是粉絲力量衰減,而是受眾更加理性,降低了對電影品質的包容度。隨著《戰狼2》電影的大賣,自來水成為與腦殘粉對立,不容小覷的力量。
「自來水」就是自願免費為自己喜歡的電影宣傳,甚至N刷的大眾群體。豆瓣是「自來水」最著名的聚集地,豆瓣電影評分也成為衡量電影質量的權威標準,一般在豆瓣評分低的電影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自來水軍」的崛起,證明在網際網路碎片化時代,優質內容才是爆款銷量產生的前提。馬東在近期的演講中就有談到,消費升級不僅是市場行為、經濟行為,更多是關乎人的內心需求變化造成的。內容正是我們尋找自己的路徑。自我實現的需求是需求的金子塔頂端,同樣對應的,也是消費可以溢價的部分。
因此,能夠滿足人們內容需求的電影,才是「自來水」甘願為之奉獻的根本所在,也是吸引消費者的最大資本。電影的特效,小鮮肉陣容的華麗等,只是優質內容的裝飾,失去內容根基,在注意力碎片化時代,註定難有長久抓住受眾目光的籌碼。
故事的結尾,或許,小鮮肉們終因背太多鍋,過重,而卒,從此,江湖再無小鮮肉,只剩青年演員和美麗皮囊。
DoMarketing-營銷智庫 招聘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