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1:從心理學視角品讀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2021-01-08 有夢想的唐糖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克裡斯·加德納

《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9.1,上映於2006年,由美國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擔任主演。電影講述了男主人公克裡斯加德納歷經生活艱辛,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與不懈努力改變命運,走向成功的故事。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一直好評如潮,成為很多人,尤其是身處逆境之人的自我激勵之作。

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蕭條,失業率奇高,男主人公克裡斯是一位醫療器械的推銷員,他代理的醫療器械因性價比不高導致銷售困難,生活陷入窘迫,妻子也不堪重負選擇了離開。克裡斯獨自帶著5歲的兒子相依為命,生活艱苦,睡過廁所,住過救濟站,最終,通過極其艱苦的努力,他通過了股票公司20:1的嚴苛考核,成為一名高薪的股票經紀人,人生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故事並不複雜,從某種程度說,它是一部看了開頭基本就能猜到結尾的電影,但是經過十幾年市場的洗禮,它仍然穩穩的屹立於高分經典電影之列,足以證明它的優秀。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觀眾觀看,抑或同一個觀眾的不同年齡階段觀看,領悟的內容都不盡相同。有人說這部電影令人感動,有人說這部電影溫情脈脈,但更多的人認為它是一部勵志電影。

此次觀影,距離我第一次看它,過去了6年時間。在這6年裡,我經歷了失業、失婚,跌入人生谷底,但最終重頭再來,某種意義說,和男主克裡斯的經歷有異曲同工之處,所以看起來更為感慨。

在本文,我將站在心理學的視角,從人格層面、家庭教育及認知投射三個角度來對這部經典之作進行分析,希望能看看這部電影在帶給人感動之餘,還帶給了我們哪些思考和啟發。

1. 幸福來敲門?不,幸福是爭取來的

影片名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摘自《美國獨立宣言》,在中文翻譯中,這部電影的名字被翻譯成《幸福來敲門》,但pursuit的英文本意是"追求"。在電影中,生活在底層的主人公克裡斯不止一次引用《獨立宣言》的名句"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對於克裡斯來說,幸福無法主動敲門,只能靠自己主動爭取。

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艱辛,每天面對的是數不清的房租、罰單、生活費.....在這樣的重壓之下,很多人會選擇逃避或激憤,甚至他們認為自己的選擇理所應當,因為"命運如此不公"。但克裡斯沒有,他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樂觀主義者,只是他選擇了在每一次挫折之後都繼續抬起脊梁。如果說樂觀是一種性格,那麼積極便是一種選擇。正如幸福不會憑空降臨,擁有幸福,要用健康的人格才能撐得起。

在2個小時的時長裡,克裡斯有兩次流淚。一次是和兒子無家可歸,睡在車站的公廁,當外面有人砸門時,他用手堵住了兒子的耳朵,流下了心酸的眼淚。另一次是電影結尾,克裡斯終於突破重重艱辛,拿到了寶貴的工作名額,他眼眶通紅,感慨萬千。除此之外,我們沒見他哭過。

哭,當然並不是問題,哭是情緒的宣洩,並不可恥。但是克裡斯不哭,並不是因為覺得哭泣可恥,而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所以他會難過也會沮喪,但卻從未因此沉淪。正如徐本禹所說:"你窮,別人會同情你,但你一直窮,別人不會一直同情你。"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經歷過悲慘遭遇當個事,或者能感動他人,博取同情,或者感動自己,但本質上毫無用處。只有把這些扔在腦後,讓生命爆發出戰鬥力,去勇敢的擊敗一切,才是真正動人的故事。

克裡斯便是如此。

從現實角度,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並非虛構。從心理品質的角度,克裡斯最終的"成功"也絕非偶然。或者可以這樣說:幸福是必然屬於像克裡斯這類人的。

① 摒除"受害者思維",遠離抱怨和偏激

受害者思維是常見的認知偏頗,很多人一輩子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它帶來的害處也顯而易見,比如情緒化、性格偏激、充滿挑剔和抱怨等等。從某種角度說,如果一個人一種以受害者自居,ta就很難脫離較低的生活層次,獲得真正的幸福。

論起"自居受害",沒有人比克裡斯更有資格這樣做了,因為他實在太慘了,但克裡斯從未這樣做。在妻子琳達不堪重負決定離開的時候,克裡斯無奈且受傷,但他只是說:把孩子留下。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處境相似的男人,在妻子離開之後心懷怨恨,惱羞成怒,指責對方"眼裡只有錢"、"自私自利",並因此一蹶不振,痛罵社會不公、女人無信——這便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

克裡斯和兒子被房東趕出家門,無家可歸,不得不在上班時也拎著自己的行李箱。老闆好奇的問他怎麼回事,他回答說自己打算出差,所以才帶著行李。電影中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玩味,克裡斯每次與老闆相遇,都有一個簡短的對話。老闆問:嗨,你好嗎?克裡斯回答:很好,我很好。

也許很多人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常見的美式對話。又或者很多人將克裡斯隱瞞自己無家可歸的行為理解為"要面子",但我認為,這是克裡斯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弱者或者受害者,想要以此來作為籌碼,獲取他人的同情的證明。

如何區分堅強背後是怕丟臉、要面子,還是真的人格健全,沒有受害思維?

答案在於,ta內心是否總覺得委屈並因此時常受傷。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克裡斯在股票公司實習的時候,經常被領導差遣,不是買奶茶就是買甜甜圈。他本來下午就要比別人早走兩個小時去接孩子,對他來說,時間異常寶貴,為了節省時間,他從不掛斷電話,也從不喝水,以節省上廁所的時間,可想而知,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不得不抽出時間為老闆跑腿是一件多麼令人惱火的事情。

在電影中,克裡斯的獨白中也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感到自己被貶低,也沒有得到欣賞和重視",但即使這樣,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克裡斯有任何的惱火,他每次都是抓緊時間趕緊跑出去為經理跑腿,然後再匆匆趕回來打電話。沒有受害者思維的人,不是沒有情緒和煩惱,而是他會選擇用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換言之:他們關注的重點,永遠在自己的目標上,而不是自己是否受傷的情緒上。

克裡斯曾經在與兒子的對話中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所以,有受害者思維的人本質上是將自己置於弱者和被動者的地位,而沒有受害者思維的人,則是像克裡斯這樣,將自己置於對生活的積極掌控地位,內心中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我要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我們都在電影中看到了克裡斯的努力和堅強,在這些品質和行為的背後,是他從來不花時間內耗情緒,不花時間自怨自艾、自我同情,他把每一分鐘,都用在了"刀刃"上,都用在了為自己的目標打拼之上。

這是克裡斯最終翻盤,從社會底層反轉至成功人士,並獲取真正幸福的原因。

幸福是什麼?幸福不單純指獲得金錢或者成為成功人士,而是在滿足物質基礎的前提下,真正的自我實現。樂觀、積極這些品質,只有在有能力創造幸福的人身上才能看見,所以,幸福無法敲門而至,它需要一個心智足夠成熟的人,在正確的方向持續做功,才能最終得到。

② 全力奔跑的前提是目標:"方向感"是健康人格的必備基礎

克裡斯在電影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他的奔跑,他似乎一直在奔跑。電影中的奔跑,既是實際的動作,也是一種象徵化的語言,它象徵著克裡斯不斷的奔向前方。

前方是什麼?前方是目標。

很多人不能在失敗中翻盤,不能實現普通人的逆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方向感,缺少目標。這裡面有幾種情況。

第一,渾渾噩噩,沒有目標,每天被眼前具體的瑣事所牽絆。第二,目標空洞,看起來很美,但卻沒有可執行性第三,只有宏大目標,但卻缺少具體分解的小目標,以及應對困難的方案。第四,有目標,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幹擾,比如情緒不穩定,專注力不強,目標搖擺不定等,最終遠離目標。

以上四種情況,無論哪一種,都不可能到達勝利的彼岸,找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有人愛,有事做。對於克裡斯來說,他正是這樣一直朝著讓自己幸福的目標去做的。對兒子的愛,無論境遇如何,他從未減少半分,即使是在自己最落魄的情況下,他也沒忘記給給孩子希望,來沒有把成年人世界裡的不堪帶給過孩子,反而一直用愛呵護著孩子的童真。對事業,最初他賭上全部身家去賣醫療器械,雖然選擇錯誤,但也從來沒有放棄過,一直到最後,正是靠著最後六臺儀器,讓他挺過了6個月的無薪試用期。創業失敗之後,他又選擇了一個新的目標。在他認定了自己有做一名股票經紀人的天賦並想從事這個行業之後,他便克服重重困難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無論壓力多大、困難多艱巨,也從不言放棄。

從某種角度說,支撐克裡斯笑到最後的,不是生活的重壓的逼迫,而是他的目標感。目標感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動力,同時也是一個人主動掌握生活的體現。

有清晰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願意嘗試各種可能,付出各種努力,並排除萬難最終實現目標的人,才算得上是內心強大的人,也才算得上是有資格獲得幸福的人。

2. 打動人心的父子情:父母是什麼,比父母做了什麼更重要

在電影中,克裡斯和5歲兒子的父子感人至深,讓很多觀眾感動。著名的心理學家科胡特曾經說過: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做了什麼更重要。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人格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一個人格完整健康的父母,即使有時候犯一些錯,也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傷害,但如果是一個人格不健康的父母,即使照著科學育兒指南撫養孩子,也照樣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克裡斯的兒子曾經跟克裡斯說:你是一個好爸爸——這句話,是一個孩子對父母最高的評價。

在當代中國,有很多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多以生活壓力為由,選擇了外出打工。前一段時間還有一個新聞,一對年輕的夫妻因為疫情導致生活困難,把孩子扔進了福利院。在艱辛的生活壓力面前,很多人格不夠健全的父母,都以現實壓力為理由,逃避了照顧孩子的責任,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在我的一些育兒科普文章下面,經常看到不少家長留言:"家長本身已經有很大生活的壓力了,孩子又不爭氣,所以有時候即使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也無法自控"。

這是理由嗎?聽上去好像很充分,但克裡斯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克裡斯對於兒子的愛,在電影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生活拮据,但依然每個月花150美金送兒子上幼兒園——雖然是品質最差的,但那已經是他能負擔的極限。

他生活困頓,但從沒想過拋棄兒子,在妻子離家的時候,他本可以允許妻子將兒子帶走,但是他選擇了留下兒子。

在被房東趕出家門,居無定所的時候,他呆呆的坐在火車站的長椅上想辦法,最終他為兒子編造出"用時光機回到恐龍時代"的故事,讓兒子高興的接受在公廁(克裡斯口中的"山洞")裡睡覺。在公廁裡,克裡斯抱著熟睡的兒子,流下了難過的眼淚。

在救助站,克裡斯安頓兒子睡覺,自己去樓道裡讀書和修檢測儀,他不斷的向兒子重複:我沒走遠,就在外面,你只要一喊我,我就會出現。對於一個幼童來說,還有什麼比父親給他的安全感更為重要的事?安全感裡,是滿滿的愛。

在籃球場,克裡斯一開始對兒子說不要過分迷戀籃球,因為他可能沒有籃球基因,但看到兒子低垂的頭,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堅定的告訴兒子: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

類似的場景在電影中出現了很多次。以至於讓觀眾評出這部電影最感動人的片段,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克裡斯和兒子相處的畫面。

克裡斯不是完美的父親,他也曾因為著急去救助站排隊,而粗暴的拉著兒子的手趕汽車,弄丟了兒子心愛的玩具,但是正如科胡特說的那樣,人格健全的父母即使有的時候做的不盡如人意,孩子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正是因為兒子一直在愛中被滋養,所以他顯得非常懂事,他陪著父親坐公交車,到處推銷儀器。

很多家長認為生存壓力和撫養孩子之間是對立的,只能二選一,又或者因為自己工作太忙,無法給到孩子陪伴時間而深感內疚,這些想法都不正確。父母給孩子的陪伴,在於言傳身教,在於細水長流,在於質量而非時間,更在於父母是否有心。一個真愛孩子的父母,他的愛能夠被孩子深切的感知。

所以,即使克裡斯父子的生活艱辛,甚至居無定所,但是他的兒子依然懂事聽話,父子倆彼此相愛——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是比父母的愛更珍貴的禮物。

克裡斯為很多逃避責任,認為自己無力照顧孩子的父母做出了榜樣,克裡斯用行動告訴每個人:忙不是理由,窮也不是理由,只要一個人真的想好好愛孩子,ta就一定能有辦法實現。

3. 勵志還是雞湯:對電影的解讀背後,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投射

對這部電影,也有一些批評之聲,其中最主要的聲音是說這部電影是一部心靈雞湯,感受不到什麼勵志的成分。

有人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此話不假。但是在不同的解讀背後,其實折射出來的,依然是不同觀眾的認知和人格。

什麼人會認為這部電影勵志或者被感到?首先是感同身受的人,他們和克裡斯有類似的經歷,所以很容易引發共鳴。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共情能力很強的人。也許他們生活順遂,並沒有遭遇過什麼大的挫折,但是依然能被電影中所打動人心的感情所打動。

一部經典電影應該具備三個元素,第一,能引發共鳴的人類情感,第二,引發思考和啟迪。第三,經得起時間考驗。

在這三個元素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第一點。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和電影中的主人公有過同樣的遭遇,但一樣可以對電影的內容感同身受,這是因為在經典電影中反應出來的人類情感是共通的。所以,共情能力較強的人,一般都能夠讀出電影中的味道。

而認為這部電影煽情或雞湯的觀眾,首先被感動的成分不多,其次,是因為他們從骨子裡對這種底層人士通過努力最終逆襲的故事不相信,或者根本不屑。

因為你是假的,所以我才說你熬得是雞湯——言外之意是:我才不會上當。

且不說這部電影本身改編自真人真事,即使是一部文藝創作,那麼為什麼有的人相信,有的人不信呢?

這背後是根深蒂固的認知和信念。對於有一些人而言,底層人逆襲不過是個笑話,根本不可能,他們的內心信念是:階級是固化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無用的,什麼都改變不了階層的宿命。

從這種思維方式中,我們不難嗅出熟悉的"被害者思維"的味道,這不僅有宿命論的味道,更有多現實的不滿與逃避——既然底層人無法逆襲,那乾脆就什麼都別做了。

大部分認為這部電影是雞湯並嗤之以鼻的人,都有一些逆反型人格的特徵,而逆反本身,也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自居受害。

所以,對於每個人來說,世界都是一樣的,有黑有白,有善有惡。但是每個人感受到和看到的世界卻大相逕庭,這背後的區別,就在人的主觀性,從什麼角度以及關注點在哪——不同的認知,決定了不同的結果。關注黑色的人,很難注意白色,反之,亦然。所以才有那句話:你是什麼,你眼裡看到的就是什麼。歸根到底,一個人如何看待外部世界,反應的是ta內心世界的投射。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但是所有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格層面的競爭。《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帶給我們的不僅有感動溫暖和眼淚共鳴,更有深深的思考。

前央視主持人王利芬有一句話:"讓我折服的永遠是精神和人格的魅力,讓我感動的從來都是做人的真誠,讓我佩服的一直是過人的智慧"——對一個人的喜愛如此,對一部電影的鐘愛亦然。

《當幸福來敲門》中體現出來的奮鬥精神、人格魅力、真誠和智慧,是這部電影帶給觀眾最大的啟發。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9.1,明天去看看
    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了男主人公克裡斯加納中年事業失敗,貧窮的生活讓妻子落跑,獨自帶著孩子尋找工作和追求幸福的故事。劇本雖簡單,但故事卻很動人,影片抓住了時下人們社會生活的幾處痛點,並加以描繪,引發共鳴,在感動掙扎中跟隨主人公一起經歷了一次真實而又平凡的人生。
  • 好萊塢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熱映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好萊塢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加入院線復映片單,已於7月20日上映,與全國影院同步復工上映,為期盼已久的全國觀眾和影院拉開「影院開門,幸福敲門」的觀影序幕。雖然初步復工的影院也無法瞬間恢復疫情前電影市場的觀影盛況,但復工首日全球票房破百萬的消息也為所有電影從業者注入了一支強心針。火線復映的《當幸福來敲門》作為備受期待的口碑佳作,電影從逆境中尋找希望,努力拼搏的主題與觀眾在疫情時期對希望和幸福生活追求的高度契合,「影院開門,幸福敲門」的期待感吸引了進入影院觀影的觀眾,復工當天上座率在同期上映及復映的電影中有著不俗表現。
  • 高評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勵志電影中的經典語句!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這部電影在中國很受歡迎,在豆瓣評分8.9排名22,感覺國人對這裡面的故事可能有著深深的共鳴。在大學時,每當自己對生活消極遇到困難挫敗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電影裡的男主人公。他是如何在那麼潦倒的狀態下,戰勝了生命中難以打敗的困境。和他相比困難真的不像困難,我還有什麼資格可以自卑的?《當幸福來敲門》中那些經典語錄你還記得幾句?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 一部非常感人勵志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勵志電影,沒有花裡胡哨的剪輯過場,沒有嘆為觀止的精彩特效,也沒有驚險刺激的緊張鏡頭,他卻是一部豆瓣評分9.1分的成功的作品,當你生活不如意的時候,你可以看看這部電影,或許可以給你一點奮發向上的動力。
  • 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豆瓣9.1,僅僅是因為勵志故事本身?No!
    經典影片《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式勵志影片,它根據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同名自傳改編而來,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等主演,講述了一個不斷遭遇失敗的黑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逆襲成功的故事。2007年,這部低成本影片一經上映,就贏得北美電影市場的單周票房冠軍。
  • 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豆瓣9.1,僅僅是因為勵志故事本身?No
    經典影片《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式勵志影片,它根據美國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同名自傳改編而來這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不同的拍攝手法,鏡頭由遠及近,將觀眾循序漸進地拉近到故事發生的現場來。很多影片的定場鏡頭都採用這種。然而,《當幸福來敲門》定場鏡頭不簡單,因為他還加上了其他內容。
  • 【當幸福來敲門】9.1的高分電影影評
    每一次讀到冰心《贈葛洛》中的這句話,都能讓我想到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這部《當幸福來敲門》。在電影結尾,男主角又一次流下了淚水,但我們能感同身受的知道,這一次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因為幸福在敲門。《當幸福來敲門》上映於2006年末,是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賈登·史密斯等主演的傳記劇情類電影。
  • 影評|《當幸福來敲門》:努力的向前奔跑啊,幸福總會來敲門
    人生有時候是需要點雞湯的,勵志主題的電影也很多。但勵志電影並不好拍,多少關於勵志題材的「爛片」,滿屏皆是大寫的「尬」。今天給大家介紹這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在豆瓣上評分9.1分,也是豆瓣電影的top250,算得上是難得的最好的勵志電影之一。《當幸福來敲門》是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等主演的美國電影。
  • 豆瓣9.1分,威爾史密斯的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好萊塢的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1981年的美國正處於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變化著,所有人也都懷揣著只要不懈奮鬥就能過上美好生活的美國夢,克裡斯就是這樣一個人
  • 豆瓣9.1分,勵志高分電影《當幸福來敲門》觀後感
    《當幸福來敲門》改編自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克裡斯·加納出版的同名自傳 20來歲的加德納讀書不多,任職醫療物資推銷員,還要照顧女友和年幼兒子。1981年,他在舊金山一個停車場,看到一名駕著紅色法拉利的男人正找車位,他回憶道:「我對他說:『你可用我的車位,但我要你答兩個問題:你做什麼工作和怎樣做?』」對方自稱是股票經紀,月薪達80000美元,比加德納年薪多一倍。
  • 《當幸福來敲門》正在熱映中 影院開門幸福敲門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海報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好萊塢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加入院線復映片單,已於7月20日上映,與全國影院同步復工上映,為期盼已久的全國觀眾和影院拉開「影院開門,幸福敲門」的觀影序幕
  • 【永進講電影】《當幸福來敲門》(10)完結
    【永進講電影】《當幸福來敲門》線下沙龍活動,每一次的電影分享會都讓大家回味無窮,此次專門錄製了視頻在此更新
  • 《當幸福來敲門》豆瓣9.1:能敲開幸福之門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那你就得保護它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有了目標就要全力以赴————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屬於你的幸福之門,只有你才能打開。這些道理都是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告訴我們的,逆境中的人只要有夢想,並能全力以赴,一定會獲得重生的!這部電影的男主人公克裡斯是由「史皇」威爾.史密斯飾演的。
  • 《當幸福來敲門》:人生很難!別怕,請相信幸福終究會敲門
    ——《當幸福來敲門》經典臺詞《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分,劇情感動而不矯情,真實而不虛偽,勵志而不狗血。曾有人說過,「如果你覺得生活不如意了,或者是你迷茫而停滯不前了,請看看《當幸福來敲門》」。一部電影,一場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近距離地感受《當幸福來敲門》的電影人生。
  • 《當幸福來敲門》豆瓣9.3評分:激勵成年人的故事,暗藏4種價值觀
    近日重溫美國勵志影片《當幸福來敲門》之時,影片內容對我的精神起到了一定的敲打效用,最初是在2012第一次觀看這部電影,那時還是貪圖玩樂的學生,也只看到了電影表面的勵志主題脈絡線。時至今日才明白影片勵志主題的背後隱藏著4種價值觀,對於這部影片無需作過多的贅述,因為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每一個人都是感同身受。
  • 《當幸福來敲門》正在熱映中 拉開「影院開門幸福敲門」觀影序幕
    由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出品的好萊塢經典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加入院線復映片單,已於7月20日上映,與全國影院同步復工上映,為期盼已久的全國觀眾和影院拉開「影院開門,幸福敲門」的觀影序幕。雖然初步復工的影院也無法瞬間恢復疫情前電影市場的觀影盛況,但復工首日全球票房破百萬的消息也為所有電影從業者注入了一支強心針。火線復映的《當幸福來敲門》作為備受期待的口碑佳作,電影從逆境中尋找希望,努力拼搏的主題與觀眾在疫情時期對希望和幸福生活追求的高度契合,「影院開門,幸福敲門」的期待感吸引了進入影院觀影的觀眾,復工當天上座率在同期上映及復映的電影中有著不俗表現。
  • 《幸福還會來敲門》豆瓣評分3.8,口碑太差,吳謹言忍不住發聲
    《幸福還會來敲門》是小編一直在追的一部都市情感劇,小編也是一邊罵一邊看,對於主演吳謹言和聶遠,並不陌生,兩人合作的《延禧攻略》和《皓鑭傳》,小編都是一路追過來,吳謹言太瘦,在這部《幸福還會來敲門為什麼突然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小編看到了吳謹言的發聲,她將內心的看法告訴大家,可能這些點小編從來沒有關注過,對於她發表的言論,小編才去看了看豆瓣評分
  • ...心靈捕手|阿甘正傳|威廉·華萊士|豆瓣|當幸福來敲門|美麗人生|...
    10、《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8.9男主人公已經破產,帶著兒子淪落街頭,妻子狠心離父子倆而去。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生沒有絕路。 如果能讓自己不再為光陰被虛度,才華被耗盡而流淚,如果能讓自己堅定,「我不要似是而非的人生,我要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刻骨銘心」,那麼這場狂熱便適得其所,記住這永遠不是最差的人生。
  • 豆瓣高分:減壓必看的10部職場電影,最後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7
    對於職場中的年輕人,我們都會有各種減壓方式,比如運動健身、聽音樂、看電影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部職場電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實習生》豆瓣評分7.9 《實習生》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發行,由南希·邁耶斯執導,安妮·海瑟薇、羅伯特·德尼羅聯袂主演的喜劇片。
  • 電影院復工最新片單:豆瓣9.1分《當幸福來敲門》將重映,還有兩部新片
    隨著電影院即將在7月20日起復工的好消息傳來,已經有多部電影先後定檔。詳情戳:電影院復工後看什麼。目前,又有幾部新電影作為影院復工後首批上映電影宣布了內地檔期,有新片也有經典影片重映,包括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經電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以及兩部新片《喋血戰士》和《多力特的奇幻冒險》。由威爾·史密斯和賈登·史密斯主演、曾於2008年在內地上映過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定檔7月20日內地重映,這也是影院復工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