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選秀節目卻要進行筆試,你知道為什麼嗎?
最近,#央視開始搞選秀了#登上微博熱搜,閱讀量瞬間過億!原來央視通過「春晚」的官方微博,官宣了一個新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好多網友都不淡定了,居然連央視也要來打造團體了?
也許央視是緊跟潮流,也許是想給選秀節目展現一個正確的畫風。總之,人們對央視的選秀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先來看看華彩少年的文案:
立華彩之風骨,
強中國之少年。
你,
是不是我們尋找的那位國風華彩少年?
再來看看海報:
還有這藍底白字的招募條件:
這6條硬性規定可謂是定得太有央視風格了,處處都體現著一個優質偶像該有的樣子。而專業指導、國家級舞臺、成團首秀即春晚的資源,被網友稱為「出道即巔峰」!
而就在幾天前,這檔選秀《上線吧!華彩少年》的首批選手初次亮相。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第一關竟然是用筆試來篩人!節目組帶領首批華彩少年集結央視大樓接受第一道考驗,易烊千璽化身監考官,為少年們發放準考證。
文案中一句淡淡的「筆試正在進行」,觸動了吃瓜群眾的神經,大家紛紛發出靈魂拷問:考行測還是申論?出道後有沒有編制?沒文化是不是當不了偶像呀?
還有的網友已經開始腦補:「這節目的打投,會不會是每刷完一組行測真題可獲得額外助力機會?」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在看完央視的神仙操作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選國風少年,為什麼要通過筆試來看選手的成團潛力呢?
作為偶像,也就是青少年的榜樣,展示給公眾的是全方面的形象,基礎文化能力弱、寫錯字、讀錯常用字讀音,這些不僅都是「嘲點」,還會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
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不僅是對粉絲、對公眾負責,對偶像自己的後續發展也有幫助。比如,作曲需要紮實的樂理知識和欣賞水平,作詞需要大量的閱讀積累和字詞運用能力,演戲需要讀懂劇本、感悟人物情感。事實上,不僅是做偶像,任何一個人在任何一個領域要想深入發展,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先生說過一句話: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安身立命之前應該以學習為主要的,在學習之前應該以讀書為主要的根本。
這句話其實很精確的映襯了此次《華彩少年》的節目宗旨:成為明星人物之前應該是以文化修養為最主要的,而培養文化修養之前又應該以讀書為主要的根本。
當然生活中,很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會鼓勵孩子多看一些課外書籍,了解一些國學知識。比如經典的四大名著,近現代的《駱駝祥子》《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
但是有時候我們又會發現孩子名著也看了不少,但是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很多書看過也就是看過了,僅此而已。為什麼呢?
事實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從一開始我們就搞錯了讀書的方向,進入了誤區。
讀書,其實是一場對話,是我們與作者一場隔空的、靈魂與靈魂的對話。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歌德
表面上,我們對話的內容是書中文字,而實則是作者與讀者之間思想、感情的碰撞。但很多孩子,並不了解作者,就像在和一個陌生人對話,作者乾巴巴的說,學生乾巴巴的聽,沒有任何回應,又怎麼能夠深刻的理解這些文字背後的真切含義呢?
那應該怎麼辦呢?
答案其實就隱藏在明見少年的《名人博物館》中,《名人博物館》是一套能夠幫助孩子讀懂、讀透文章的課程。李玥老師精選出課本中的100個大人物,讓他們的生平編織成你學習語文的基礎網絡。讓名人為你的語文學習開路!
李玥老師是誰?
李玥老師是明見少年合伙人金牌導師、千人教育論壇主講導師,以及北京二實驗等重點學校的特聘導師,除此之外她還曾赴東南亞教育交流,任中國傳統文化宣傳大使……
為什麼要學《名人博物館》?
孩子課本中的每個學科和每種知識背後,都有一位名人的身影,他們的思想內涵和學術觀點,構成了生活和孩子的考卷。
以語文考試為例,文言文鑑賞和閱讀理解是兩個分數佔比非常大的題型,它們考察的,就是對作者觀點和想法的分析,如果孩子只學習了教材內容,沒有深入理解作者所處時代和寫作背景,面對這樣的題目時,很難拿高分。
學了《名人博物館》,你還將收穫什麼?
通過學習名人故事,拓寬視野,強化對各個學科知識的理解。了解名人生平,學習前人智慧,成為你人生前行的指明燈。名人推動社會發展,了解時代變遷、世界發展變化的脈絡。學習《名人博物館》,讓你在感動過之後,更能擁有廣闊的胸懷與坦然的心態。為你打開一個「心」的世界,感受到語言文字背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感性之美。
【來源:語文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