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他們嘴上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卻只和另一種四條腿的動物作伴,以尋找慰藉。
作家總是有著一顆冷酷的心,他們性格內向,喜歡躲進自己的孤獨世界,避開外在的幹擾,一心撲在創作上。但是,創作之餘,他們也需要一個朋友。雖然他們嘴上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但卻只和另一種四條腿的動物作伴,以尋找慰藉。
1. 託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T.S. ELIOT)
除了在極端現代主義詩歌中總是提及喵星人外,艾略特還寫了詩集《老負鼠的貓經》(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收錄了15首打油詩,介紹了貓的不同個性和怪癖,獻給他的教子們。像老戒律伯(Old Deuteronomy)、羅騰塔格(the Rum Tum Tugger)和密斯託弗裡先生(Mr. Mistoffelees)這些名字應該已經名揚海外、廣為人知了。其中的角色和詩歌本身成為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靈感來源,他將它編排成經久不衰的百老匯音樂劇——《貓》。著名藝術家愛德華·戈裡(Edward Gorey)還為後來出版的老負鼠作品配上精美的插畫。戈裡自己也是一名狂熱的愛貓人士啊!
2. 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海明威和他的家人最初戀上貓是居住在古巴芬卡比希亞的時候。在遊歷期間,他得到了一隻六趾(或多趾)小貓,取名雪球。海明威很喜歡這個小傢伙兒,以至於在1931年,當他在基韋斯特安家後(現在著名的海明威故居),建立了一塊喵星人殖民地,任由雪球奔跑嬉鬧、安營紮寨、繁衍後代。如今,已經有40至50隻六趾小雪球的後代了,它們仍然可以在房子周圍隨意活動。所以,多趾貓有時也被稱為「海明威貓」。
3. 威廉·巴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
大卡特爾
巴勒斯以他充滿野性的毒癮作品著稱,但他有溫柔的一面,特別是對他的貓。他的自傳體中篇小說《貓的內心》(The Cat Inside)講述了與他一生為伴的貓的故事。在臨終前,他還寫下日記帳分錄,流露了他對四隻寵物貓最真摯的愛意。
唯一能解決衝突的是愛,正如我對弗萊徹(Fletch)、魯斯基(Ruski)、斯普納(Spooner)和卡利科(Calico)的感情。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現在和過去,我對我的貓是怎樣的情感呢?愛?愛是什麼——是最天然的止痛藥。
4. 馬克·吐溫(Mark Twain)
美國文壇巨匠幽默故事作家馬克·吐溫也是一位愛貓狂人。有一次,他心愛的小黑貓巴比諾(Bambino)(如圖)走失了,於是他在美國紐約大街小巷貼出尋「貓」啟事,懸賞$ 5,希望找到它的人能送至紐約第五大道21號他的家中。上面描述到:巴比諾體型較大、毛色黝黑濃密,如天鵝絨一般,胸前有淡淡的白色交叉條紋,一般光照下很難發現。
5. 塞繆爾·詹森(Samuel Johnson)
眾所周知,詹森生前也是一名愛貓人士。他生於18世紀,對任何事雜而不精,卻因為詹姆斯·博斯韋爾(James Boswell)的原傳記《詹森傳》(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而得名。文章中,博斯韋爾提到了詹森的貓「霍奇」(Hodge),他寫到:「我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對霍奇的寵溺,他自己出去買牡蠣餵貓,免得僕人嫌麻煩,對這隻小可憐更反感了。我偏偏也對貓有些反感,與其獨處一室會讓我忐忑不安。我自己也養了只和霍奇差不多的貓,也因為它遭了不少罪。」雖然博斯韋爾不愛貓,但是詹森卻稱霍奇為「絕好的貓」。人們將霍奇與它喜愛的牡蠣雕成了雕像,永久佇立在倫敦高夫廣場17號詹森的家門外。
6.威廉·勃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雖然沒有公開,我們卻能從葉芝的詩《貓和月光》(The Cat and the Moon)中看出他對貓的喜愛。在詩裡,他以貓自寓,以月來代表他的繆斯——昴德·岡昂(Maude Gonne)。岡昂生於上流社會,是一名女權主義者,也是影響葉芝一生的女演員。這首詩講的就是岡昂小姐的貓,喚作咪蜜娜(Minnaloushe)。咪蜜娜時常蹲坐在地上,凝視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葉芝將自己比喻成貓,渴望得到女神的青睞,卻是「郎有情,妾無意」。葉芝像一隻受傷的小貓,渴望著岡昂回心轉意。葉芝先後四次求婚,昴德·岡昂從未同意嫁給他,這對葉芝來說太痛心了!
7.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
海史密斯在文壇一向不願與人深交。她曾經說:「我不和人打交道的時候,靈感就來了。」《列車上的陌生人》(Mr. Ripley and Strangers on a Train)就是出自她之手。她發現,與她的許多喵星人為伴時,往往才思泉湧。所以她無論做什麼都帶著她的貓,在它們旁邊寫作,在它們旁邊吃飯,甚至在它們旁邊睡覺。她與它們終身為伴,直到1995年她在瑞士洛迦諾亡故家中。
8.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查爾斯·狄更斯是歷史上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狄更斯曾經說過:「還有什麼是比獲得貓的愛更大的禮物呢?」他時常一連幾個小時埋頭創作,但是這群毛茸茸的小傢伙兒為了博關注,時常古靈精怪地跑過去滅了主人辦公桌上的蠟燭。1862年,他因為最喜歡的貓鮑勃去世了而悲傷難過。為追憶老朋友鮑勃,他將它的一隻爪子填塞進他的象牙開信刀刀柄中,並刻上:「C.D.,念鮑勃,1862」。這把開信刀現陳列在紐約公共圖書館英美文學伯格藏館中。
9.尼爾·蓋曼(Neil Gaiman)
《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與《睡神》(The Sandman)的作者尼爾·蓋曼一直喜歡在他的博客裡曬貓——赫敏、波德、佐伊、公主和椰子,定期更新著它們的日常。雖然他最近更得少了,但是2010年甚至更早開始,他更新的動態無不流露著他對貓的萬千寵愛。
10.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
意象派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不僅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醫生。1949年,他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詩歌獎),從此他的寫作生涯達到頂峰。1963年,被追授普立茲獎。他寫風直率,試圖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間,這也難怪他以一隻小貓就能創作出一首簡單的詩《詩(貓)》來了。
《詩(貓)》
那隻貓
爬上
高高的
果醬櫃
先是右邊的
前爪
小心翼翼
接著是後面的
踩下
落入深深的
一個空
花盆。
11.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錢德勒對偵探小說的發展影響巨大,是塑造錚錚硬漢形象的鼻祖。在很多經典作品,如《長眠不醒》(The Big Sleep)和《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中,他以女郎的魅惑、扭曲的情節和幹練的文字遊戲塑造出偵探菲力普·馬羅(Philip Marlowe)的硬漢形象。但這不是錢德勒生活的全部——因為,你猜對了——他還鍾愛著他的貓。他的貓「塔基」帶給他無盡的享受,也時不時地會觸怒他。下面是錢德勒寫給他朋友的關於塔基的一段話:
「我們的貓給慣的不行。如果她感覺受到了冷落,她會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喵叫,直到有人跑向它才行。她睡在走廊的桌子上,而現在,它要求能夠自動升降。晚上八點左右,它有喝杯熱牛奶的習慣,往往半個小時前就開始叫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