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唐劍鋒
《左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行,再次有立言」。古人將這「三立」,作為激勵人生的「三不朽」。立德的意思是:正其心,誠其意,修其身;立行的意思是:積極行為,言傳身教,知行合一;立言的意思是:在實踐之後再次反思,再發表觀點言論。
「立德」是指做人,「立行」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學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從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鑄牢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魂。」每個人在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選擇時,一個人的覺悟,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度,會展現出來。只有把立德、立行、立言作為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才會接近純粹。
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社會生活日趨複雜、日趨多樣化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刺激誘惑的時代。注重修身立德,是提高黨性的需要,也是增強抵禦風險的需要,更是建功立業的需要。只有「立德」有信的人,才能光明磊落,在利益取捨面前,在各種誘惑面前,在原則和權力面前,有堅定的政治定力。「立德」有信,就是做人忠誠老實,襟懷坦蕩。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普通人而言,只是「德行」,只是為人;而對共產黨人來說,則是「黨性」,則是理想信仰堅定,則是為人處事用權交友的風向標。
修身立德,是一輩子的事,不是一陣子的事,更不是應景的事。修身立德,就是「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修身立德,就是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不取不義之財,不做不義之事。修身立德,貴在培育良好的生活情趣,培養良好的生活作風,「少一些觥籌交錯,多一些體察民情;少一些鶯歌燕舞,多一些學習讀書」;努力在工作中,在學習中,在社會實踐中,提升人品、道德、覺悟、修養檔次,努力做一名黨性純粹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名練就了「金剛不壞之身」的人,「為人忠誠、處事誠實」的人。
「立行」是立竿見影,不練「嘴上功夫」;是實事求是,不譁眾取寵;是勇於擔當,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當前,我們的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啃硬骨頭時期;嘴上功夫、筆上功夫再好,也不能把藍圖變成現實,不流血流汗,不真抓實幹,不勇於擔當,就都沒有用。此時需要「真行」,需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勇於擔當;只有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才能在「向我看齊」中為幹部群眾做出表率。
有道是:「言為心聲」。「立言」就是求真。一個人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會有什麼樣的語言,就會有什麼樣的作風。好大喜功的領導,就會愛聽讚揚之語,聽不進反對之聲,做不到「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在他的講話中、報告中,就會竟是冠冕堂皇的官話、套話、空話、大話,就是沒有群眾想聽願聽愛聽的真話、實話、家常話。儘管說得頭頭是道,就是脫離實際,說不到群眾的心坎上;他們信誓旦旦,只是作秀,壓根兒沒有打算付出汗水去實現。
一個優秀的人,一定是一個強大的人。強大的人,一定是把「立德」「立行」「立言」作為「人生三不朽」,作為人生的座右銘,作為一生的追求;他們做人做事做官做學問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強大,才是這個世上真正的強大。一個人有政治定力,有理想信仰,從不懈怠,堅守黨性不動搖,一定是按立德、立行、立言標準行事的人。
立德、立行、立言,既是對做人的要求,也是檢驗黨員黨性純粹的試金石。用這樣的標準量一量,就知道你是不是一名黨性純粹的人,是不是把求真務實放到首位,是不是「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不是堅持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標準不斷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