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胡厚崑:工業數位化是CT、IT和OT的融合

2020-12-26 虎嗅APP

虎嗅注

作為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同時也是極為複雜多樣的技術落地場景,工業究竟如何與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融合共生?這不僅僅是工業界、網際網路界面臨的課題,更是整個中國經濟通往降本增效的轉型道路上必須思考的問題。作為全球ICT產業的老兵,華為深入複雜的工業場景之中,積累了關於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的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僅是屬於華為公司的寶貴財富,也能為中國「新基建」高效開展、傳統企業數位化順利轉型提供有力借鑑。是為虎嗅推薦本文之由。

在寧波港,依託5G網絡,龍門吊得以被遠程控制,龍門吊司機們再也不用像過去一樣,坐在離地30多米高的操作室裡,三班倒地連續作業,就像「從桑拿房進到了空調房」。而且港口的裝卸效率提升了20%,人工成本更是有望下降50%。

在電力行業,有了5G+AI的無人機巡檢,過去人工巡檢需要辛辛苦苦兩個月才能忙完的工作,現在只要2個小時就能搞定。

在新元煤礦,距離地面534米的井下採煤作業區,因為開通了世界首個煤礦井下5G網絡,所以礦井無人化、自動化、可視化運行也成了現實……

這些場景都是5G在工業領域應用所帶來的新體驗,5G+工業網際網路正在推動工業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哪些難點待解?未來5G+工業網際網路將向何處去呢?

11月20日,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的演講對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胡厚崑提出了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三個關鍵:持續創新、安全保障、行業融合。這三點都值得行業深思。

全鏈條的持續創新

胡厚崑認為,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需要持續創新,尤其是圍繞基礎網絡能力、行業終端和行業應用這幾個關鍵領域的創新

技術的發展是一方面,但在場景中的應用更為重要,尤其是工業領域涉及到的場景五花八門,5G需要針對不同的場景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創新。

這一點在開頭提到的新元煤礦「5G+煤礦」的應用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國內第一個5G與煤礦的結合應用,這個項目克服了很多「未知」的困難,也為5G在具體場景下的創新探索出了道路。例如,針對設備安全問題,由陽煤集團、中國移動和華為成立的5G通信煤炭產業應用創新聯盟對5G基站做了特殊防爆改造,成功研發出了首款礦用5G基站。又如,在井下500多米無法接收衛星信號,導致「精準授時」的難點,創新聯盟專門研發了井下5G基站網絡同步授時,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將精度提升到100納秒以下,保證了網絡的高可靠性、高可控性、超高安全性。

在終端的創新上,胡厚崑指出,雖然目前業界已經有了60多款5G模組,但相比4G模組的1400多款的種類和價格,5G模組的種類還偏少、價格還偏高,行業終端種類還不足匹配各行各業的市場需求。在這方面,還需要業界有更多種類、更低價格的5G模組推出。

應用創新,尤其是超越聯接的應用創新,對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也非常重要。這就要求5G、雲、邊緣計算等不同技術走向融合,要求不同領域的廠商能協同創新。在這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的「綻放杯」5G應用大賽就是一個縮影,兩個數字對比特別能說明問題:參賽項目在2018年有300多個,而到了今年便增長到4000多個。2年間,翻了十幾倍。這足以說明應用協同創新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所以,5G+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不僅需要持續性,更是需要涵蓋網絡、終端、應用的全鏈條。

與時俱進的「新安全觀」

「5G+工業網際網路,在加速產業數位化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安全挑戰。」 胡厚崑指出,他認為新的挑戰主要有三類:虛擬化、雲化、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的引入,海量的工業設備接入,更複雜的安全場景。

所以,5G+工業網際網路,打破了傳統工業相對封閉可信的安全環境,病毒、木馬、高級可持續性攻擊等安全風險對工業領域的威脅日益加劇。由於工業在國家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一旦發生安全問題,很容易導致嚴重的後果。

在這方面,國外的教訓已經屢見不鮮:2019年3月,挪威鋁業公司Norsk Hydro遭到勒索軟體攻擊,導致主機死機,使得多個工廠被迫關閉,生產業務中斷;2018年8月,臺積電營運總部和新竹園區的電腦遭到病毒入侵,生產線全數停擺,這一事件直接影響其三季度3%的營業收入……

新的安全形勢必然需要與時俱進的「新安全觀」。胡厚崑建議,從構建安全體系,加速行業安全架構升級兩個方面,通過全產業鏈的密切協作、明確邊界、打通壁壘,來打造安全保障體系

近期,由中國南方電網、中國移動、華為三方合作的聯合項目5G智能電網端到端安全解決方案,榮獲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第三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5G應用安全專題決賽一等獎。這個項目就很好地體現出「新安全觀」。

一方面,是全產業鏈的密切協作。安全解決方案匯聚了南方電網、中國移動、華為三方之力,也體現出ICT(信息通信技術)和OT(操作技術)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全棧、端到端的安全防護。該方案基於全棧軟硬體架構,提供端到端完整性保護能力,並在物理安全、平臺安全、雲化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業務安全、行業終端安全等方面提供數十種安全防護能力。

總而言之,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讓ICT和OT走向深度融合,也使得5G+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比起傳統的工控安全和網際網路安全來更加複雜、更具挑戰,這個時候就需要轉變思路,與時俱進,用體系化的方式實現安全解決方案的升級。

摸需求、建標準、搭平臺

針對「行業協作」,胡厚崑提出了三個關鍵:摸需求,建標準,搭平臺

工業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本質上就是工業和信息技術的結合,它的溯本來源就是工業,本質上是通過工業知識再生產,通過工具再生產,最後注入到工業主作業流程實現效率的提升。這就決定了ICT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過程中需要俯下身來,將需求摸準,然後通過持續的創新來滿足需求。

例如,湘鋼、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打造的智慧湘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天車是鋼鐵生產的重要設備,其經常運行在廠房內的高空,過去需要靠人工操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工作環境惡劣而危險,無人天車遠程操控是一個很好的方向,但是需要將多路多視野的超高清視頻實時傳送到伺服器端,並且需要以超低時延的動作反饋對遠端的天車進行遠程駕駛,這對網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需要低至20ms的網絡時延和高至1Gbps的速率,正是基於這樣的具體場景對5G網絡進行創新和應用,才造就了讓機器自主運行的「5G+智慧天車」。

如果說摸需求是場景化創新的前提,那麼建標準就是將5G在不同行業、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標準化,更好、更快地進行複製和推廣,而搭平臺則是讓行業協作有了可以承載的平臺,不僅能促進創新,還能孵化、培養更多的跨界型人才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曾經系統闡述過5G to B的創新推廣路徑:「0-1」、「1-3」和「3-N」。具體來說,就是首先是「0-1」,瞄準先發行業的「有的放矢」地突破式聯合創新;然後是「1-3」,識別出哪些是單一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哪些是行業共性的場景需求,基於這個過程提煉出滿足共性需求的行業解決方案,之後經過驗證;最後是「3-N」,進行大規模的複製。

無論是摸需求,還是建標準,或是搭平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行業協作」,這也是此次「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大家的共識。中國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工業企業,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而每類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工業Know-how,沒有一個公司,也不可能有哪家公司能懂所有的門類,只有行業協作,每個公司發揮自己最擅長的方面,聚合起來才能實現共贏。

後記:數位化轉型的深水區

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在此前的發布會上曾經透露,我國的5G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步入快車道。5G商用方面,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69萬個,連接用戶數超過1.6億,均處於全球領先位置。產業界積極探索「5G+工業網際網路」,行業應用的基站數量超過3.2萬個,已經湧現出數據採集和感知、高清視頻、機器視覺、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數字孿生等六類典型應用場景。

5G+工業網際網路,本質上是IT、CT、OT的融合,涉及三個不同領域的技術、企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可以說,5G+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也代表行業數位化轉型步入深水區。這個時候,如何做是業界關注的話題。

胡厚崑在「2020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上提出的三點建議:持續創新、安全保障和行業融合,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它來自華為在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思考和實踐。可以預計,全行業在網絡、終端、應用上的持續創新,走協作、融合之路,再加上安全的升級、進化,5G+工業網際網路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一定會為行業數位化轉型按下加速鍵。

相關焦點

  • 快看|胡厚崑將擔任華為輪值董事長,當值期間為公司最高領袖
    記者|陸柯言9月30日,華為公司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輪值董事長制度,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間由胡厚崑當值輪值董事長。按照華為公司規定,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主持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華為官網信息顯示,胡厚崑出生於196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理工大學。
  • 把脈數位化轉型方向 山東工業網際網路專題研修班在東莞舉行
    我省130位省屬企業負責人通過5天的集中培訓,深入學習了當前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趨勢和數位化轉型的方法,同時深入華為總部和松山湖基地,近距離「觸摸」了以「   據悉,為進一步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在我省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的應用以及融合創新,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省工信廳牽頭主辦,聯合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國資委等部門共同組織山東省工業網際網路政企人才專題研修班。
  • 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5G+雲+AI 華為攜手夥伴打造工業智能體
    未來城市的競爭是一場技術的競爭,城市新活力需要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的,需要立足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因此,工業網際網路被認為是數位化轉型的關鍵力量。
  • 中科院瀋陽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12/23/2020,光纖在線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與華為5G+工業網絡聯合創新中心籤約暨揭牌儀式在瀋陽舉行。雙方將依託聯合創新中心,聚合產學研優勢資源,優選產業夥伴,在5G+工業網絡場景探索、技術研究、標準定義、原型驗證和應用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度合作,推動5G+工業網絡及工業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
  • 加速智能升級,華為雲攜手德普特打造工業網際網路的「奇蹟工廠」
    會上,董事長李荔芳分享了德普特在數位化轉型方面的實踐經驗,以及關於「5G+AI+工業網際網路」技術組合拳對於製造行業發展的相關觀點。   在李荔芳規劃的發展藍圖上,她希望德普特從自動化、數位化向互聯化、智能化發展。這就要實現對設備數據的採集上傳、互聯互通和數據標準化、迭加人工智慧,最終實現智能化管理。   李荔芳表示:「首先,數位化轉型就好像是生產的工業品質,這是一個持續改善的活動。
  • 華為智簡網絡解決方案,助力拓維信息工業物聯網平臺落地
    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而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是實現這一個偉大曆程的關鍵路徑,同時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智能製造的新時代。   近年來,我國產業升級穩步進行,能否抓住全球製造業發展變革的機遇期,關係到我國能否從製造大國跨越到製造強國目標的實現。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成為行業共識。
  • 加速政企數位化轉型 華為雲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10月28日,「智美蓉城·進而有為 華為成都城市峰會2020」成功舉辦。峰會期間,企業數位化轉型高峰論壇也成功舉行。來自四川及成都市的各級政府代表、企業高層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企業上雲和數位化轉型之路。
  • 像華為一樣工作!華為雲開放WeLink推進數位化轉型
    最近這個秘密被逐漸揭開,華為雲開放了華為人自己的辦公軟體WeLink,讓更多人可以使用這款產品來藉助華為的運營管理經驗去實現自身的數位化轉型。而WeLink也實打實成為移動辦公領域的一批黑馬,成為年底最為備受矚目的一個行業辦公產品。
  • 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和AWS聯合發布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
    大會以「融合智能」為主題,聚焦邊緣計算、AI、5G等前沿技術,匯聚行業夥伴,共話邊緣智能,共謀產業融合之道 作為此次大會的重要成果,中科創達、施耐德電氣和亞馬遜雲服務(AWS)攜手合作,依託各自領域的技術優勢聯合發布融合智能工業視覺平臺,助力智慧工業降本增效,賦能工業高質量發展。
  • 聚焦經濟數位化轉型 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
    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其向傳統經濟的滲透融合,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出現,以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在線新經濟、數字新基建」蓬勃發展,正成為支撐上海經濟復甦、構築高水平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2021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促經濟數位化轉型大會將於1月12日舉辦,旨在貫徹落實「工賦上海」工業網際網路新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全面落實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
  • 中國5G產業峰會:朗坤發布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134N」戰略
    「5G﹢工業網際網路」正成為加速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8月14日,由工信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的「2020 中國5G產業峰會」在「全球5G第一城」深圳順利召開。作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領軍企業,朗坤蘇暢應邀參會並作《重資產流程行業5G+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應用實踐》主題演講,與浪潮集團、華為、中興、海爾等業內知名同行共話5G與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 東南大學牽手華為,探索數位化背景下的育人之道
    工業時代,人們創造了無數或龐大或精巧的機器,這些機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到了數字時代,人們所創造的則不僅是無數的手機、電腦、伺服器和數碼設備,更是在數字空間中建設了一個與物理世界相對應的數字孿生。
  • 工業網際網路政企人才專題研修班在深圳開班
    11月16日上午,由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山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主辦,華為(山東)ICT學院承辦的工業網際網路政企人才專題研修班在深圳開班。
  • 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深耕邊緣計算應用創新 加速行業數字...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北京召開,其行業數位化邊緣計算專題論壇11位報告人聚焦物聯網、智能交通、數據中心、5G、工業網際網路等熱點話題分享邊緣計算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和最新發展態勢,探討如何利用邊緣計算技術加速各行業數位化轉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邊緣計算研究員王哲擔任本次論壇執行主席。
  • 國網數位化轉型再提速:能源工業雲網發布,「e裝備」平臺上線
    11月16日,能源工業雲網在北京正式發布,「e裝備」平臺同步上線。國家電網公司協同能源領域相關企業,圍繞創新驅動和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工業網際網路生態圈,助力上下遊企業「上雲用數賦智」,為能源電力產業鏈數位化轉型做出積極貢獻。
  • 華為提供5G創新應用金手指使能行業數位化轉型
    而作為5G技術的主要推動者之一,華為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就在前不久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9」上,這家公司面向行業展示了端到端全面領先的5G產品、技術和最新的應用成果,以助力行業數位化轉型,構建無處不在的聯接和無所不及的智能。
  • 中國移動河南公司胡波: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
    本場論壇圍繞數位化創新和智能化運營,結合浪潮QID、雲ERP、智算中心助力企業成功實踐,揭示企業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賦能智慧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公司副總經理胡波先生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胡波表示,工業網際網路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核心,是綜合高智能內外網、智能終端、工業APP生態的能力體系,是為企業打造智能化工廠,實現企業數位化升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工業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發展將加速工業經濟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為我們產生了深度影響。
  • 河鋼集團:淬鍊一副數位化「鋼筋鐵骨」
    鋼鐵產業是我國現代工業的「脊梁」。在飛濺的鋼花和奔流的鐵水中,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飛機潛艇上天入海。然而,在大眾的觀念中,鋼鐵產業離數位化還很遠。但作為國內大型鋼鐵集團之一的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鋼集團」)正藉助數位化之力,重新淬鍊一副「鋼筋鐵骨」,致力於打造鋼鐵企業數位化轉型樣板。
  • 前海力士副會長接盤格芯工廠;10月1日起胡厚崑擔任...
    2、華為:10月1日起由胡厚崑擔任輪值董事長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華為官網消息,根據華為輪值董事長制度,2020年10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間由胡厚崑先生當值輪值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華為最高領袖,主持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
  • 華為通過開放標準的AIDO和IES平臺,為用戶提供數位化的ROADS體驗
    華為通過開放標準的AIDO和IES平臺,為用戶提供數位化的ROADS體驗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10-09 10:22:13 華為TelcoCraft將遵循ONAP的開源架構和Open API標準,並為合同夥伴開放平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