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御醫是皇宮專用的,也就是負責給皇帝看病的,相當於現在的院士級別,當然還有太醫,服務於皇宮其它高官和後宮,相當於現在的專家,他們的醫術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肯定是一等一的,要不就是醫學世家,要不就是技術一流,不然是不會被朝廷重用的。
這些人在沒有醫療器材的情況下,幾乎通過把脈就可以確診病情,然後通過傳統的中醫學、針灸、養生療法對病情進行治療,有時也會用家傳的秘製藥丸。
這些人學識淵博,對古代醫學著作都有研究,而且有家傳的秘方,這些太醫御醫在朝廷都是有編制的官員。古代沒有西藥,大多以傳統的中藥為主,所以太醫院最吃香的就是藥方子,御醫和太醫就是靠著藥方子救死扶傷。
江湖郎中是對官場,懂得醫學的人的一種尊稱,這些人大多不是專業的,當然也有相當優秀的,如果學術固然出眾,在古代就會被朝廷重用,流落在民間的醫生少之又少,所謂的江湖郎中,大多沒有真本事,花言巧語,是為了騙取錢財。
《後漢書》中記載:「太醫令一人、六百旦,掌諸醫。」也就是在漢代,太醫就是一種官位的稱呼,是管理其它醫生的,俸祿也不少,可從這句話來看只有一人,少之又少,可見醫生在古代是稀少的職業,到了清代,有記載的御醫也不超過13人。
封建社會的皇帝的皇帝都比較重視壽命,他們把自己的病情惡化歸結於御醫,很多的御醫也是死於非命,正因為這種專權的個人集權想法,皇帝濫殺無辜讓御醫越來越少。
《紅樓夢》中的秦可卿的了一場病,賈府雖未沒落世家,可死而不僵,秦可卿又是賈府得力女流,得了病,自然要請最好的醫生。御醫肯定是不可能,那麼能不能請得動太醫呢?
賈母有病,是可以請太醫看病,《紅樓夢》中也有記載,當時一個六品太醫給賈母看病。
「王太醫不敢抬頭,忙上來請了安,賈母見他穿著六品服色,便知是御醫了。」
從這段話看出,御醫都可以給賈母看病,如果把賈府堪稱皇宮,想一下賈母的地位,不亞於太后,這樣推斷,一個太醫給秦可卿看病再也正常不過了。
賈蓉沒有任何官職,那個龍禁尉也是秦可卿死後拿錢買的,所以秦可卿在賈府是得力的後輩,是朝廷就是個平民百姓,想要請太醫看病,自然不符合當時的體制,如果太醫隨便給人看病,就沒有什麼權威,這是給皇家丟人。
所以給秦可卿看病的自然是民間郎中,也不乏是江湖郎中。
紅樓夢第十回尤氏看著秦可卿病的不輕,感嘆道:
「我心裡倒像針扎似的,你們知道有什麼好大夫沒有?」
由此可見,賈府上下都為秦可卿提心弔膽,如果能夠請到太醫院的御醫,要不治好,要不就說你們準備後事吧,也不至於尤氏說出這樣的話。
秦可卿有緋聞,尤氏心裡和針刺一般,從這裡看出,天香樓事件沒有多少證據,尤氏都這樣,賈珍哭得和淚人一樣也正常,都是覺得秦可卿不該離去,惋惜之情。
有一個張友士,給秦可卿把脈,原文就不引用了,大體意思就是說秦可卿月經不調,心氣虛,肝火旺,不思飲食,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脈象不穩,或許是喜脈。說秦可卿這病耽誤了,早治療早都好了。
仔細想一下,如果賈府請的是御醫給秦可卿看病,懷孕這樣的事情能看不出來嗎?
由此判斷,給秦可卿看病的就不是御醫,秦可卿沒有這個資格,賈元春也沒有成為妃子,不然就是皇親國戚,請個太醫理所當然。太醫院也有這個義務。
再者前面說的賈母為何能夠享受御醫的醫療服務,那是42回的內容,這個時候的賈府有賈元春撐腰呢。秦可卿死的時候,寧國府雖然風光辦葬禮,可賈元春還不是賢德妃。
曹雪芹用醫生這件事,說出了當時階級體制的弊端,皇權主義的縮影,這是一種痛恨,一種反駁,用一個江湖郎中的胡言亂語諷刺當時的禮教和階級矛盾。
這是賈元春成名之前和之後賈母和秦可卿看病的鮮明對比,也暗示著封建社會的成王敗寇,也在說明賈元春對賈府的影響,秦可卿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即便是御醫在身邊,也不會給看,眼睜睜看著秦可卿死去,這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宮很正常,因為競爭,有時候御醫還協調皇后等故意殺害妃子等,醫生成為了幫兇。
《紅樓夢》中出現了很多的江湖郎中和虎狼之藥,想說明什麼,吃人的社會,魯迅也很喜歡紅樓夢,他看出來醫生是救不了末世的,只有文化才可以喚醒一個人的靈魂,魯迅放棄醫從文了,曹雪芹不敢直言,只能滿紙荒唐言,可道理就在其中。紅迷們,紅樓夢愛好者慢慢品吧,這本世界名著真的很有意思,萬花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